試論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引導
本文選題:大學新生 + 適應期; 參考:《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24期
【摘要】:為適應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文章就在大學新生適應期的管理中如何結合心理引導對新生開展教育進行了探討。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freshmen with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freshmen in the period of adaptation.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峰;淺談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海榮;關于當前中小學心理教育的思考[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2 盧剛;;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李文輝;;構建和諧環(huán)境: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年01期
4 吳秋玲;科技期刊編輯的常見心理問題與調析[J];編輯之友;2004年02期
5 孔繁英;淺析高職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張承山;再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7 徐培華;大學新生的心理矛盾與調適[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沈德立,馬惠霞;論心理健康素質[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4期
9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王登峰;《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10 歐嵐;論大學生挫折情緒及其調節(jié)[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貧困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楊燁;自我價值感二維模型的理論架構與實證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3 張登浩;基層黨政干部的人格特質、成就動機與幸福感[D];北京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改;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2 王浩;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及其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蘇雯;團體咨詢改進大、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實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魏榮;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和諧教育觀[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5 李海立;當代中國婚戀問題分析與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6 郝文清;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7 王萍;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鄧光平;重慶高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受教育機會問題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喇維新;西北回族大學生民族認同、心理健康與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馬停華;統(tǒng)招生、成招生學習心理差異分析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建林;;大學新生不適應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及應對策略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2 徐愛華;;關注大學新生適應障礙[J];大眾心理學;2005年02期
3 趙莉莉;肖麗娟;;大學新生適應研究綜述[J];林區(qū)教學;2011年08期
4 劉幸娟;紀偉;;心理學視角下大學新生自我和諧與自我同一性的相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7期
5 李遠貴;;淺談大學新生的心理矛盾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6 張春艷;;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現(xiàn)狀及應對措施[J];林區(qū)教學;2011年09期
7 呂敘杰;;淺析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11年10期
8 魏學飛;;大學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對策[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2期
9 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探析及教育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10 路紅顯;;增強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肖海雁;;雁北師院大學新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3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4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張柏華;;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狀況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徐銀兒;陳毓麒;;140例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郭志平;潘燕;李正中;;大學新生鍛煉行為《階段變化問卷》的檢驗及應用[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張彩云;張燕明;何鏡煒;;香港浸會大學新生中新移民對心理素質、生活技巧及學習能力的自我評估[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10 田曉紅;;少數(shù)民族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翠敏 通訊員 劉巖;順義近八百困難大學新生獲救助[N];北京社區(qū)報;2009年
2 傅北水;大學新生如何度過心理失衡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3 記者 王暉;16.2%的大學新生有“心病”[N];河南日報;2006年
4 中國礦業(y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項麗娜;大學新生如何適應新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張學英 本報記者 周芝敏;一切從“心”開始[N];黑河日報;2010年
6 記者 吳巧君;新學期用心準備[N];天津日報;2004年
7 周勝華;大學新生當防適應性障礙[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8 通訊員 曾理邋記者 張國圣;新生要“調心”“老生”要“收心”[N];光明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趙永宏;大學生成長第一課該上什么?[N];大同日報;2006年
10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醫(yī)生 武雅學;大一新生易患三種心病[N];健康時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婧;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時艷陽;社交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宇;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與學校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6 周進;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司秀玲;大學新生的角色適應與心理健康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巖弟;大學新生依戀、情緒智力及學校適應的相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曉科;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魏艷哲;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新生適應性與人格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46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84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