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開設“課外學!睉獙φn外補習熱
本文關鍵詞: 課外輔導 公立學校 韓國政府 低收入家庭 教育內容 現(xiàn)代教育 教育券 子女 計算機 初中英語 出處:《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面對韓國學生在放學后進行高強度補習的浪潮,韓國試圖通過"課外學校"的方式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目前,韓國有280所示范性"課外學校",已經(jīng)有15684名課外講師活躍在"課外學校"教學的第一線。據(jù)分析,"課外學校"的成功之處在于:(1)補充、完善和提高了學校正規(guī)教育。"課外學校"教育相比國家指定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在時間、空間、設施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wave of high-intensity tutoring after school, South Korea is trying to regulate and guide it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schools". At present, there are 280 exemplary "extra-curricular schools" in South Korea. There are already 15684 extracurricular lecturers active in the front line of "extracurricular school" teaching. According to analysis, the success of "extracurricular school" lies in "one". "extracurricular school"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state-designated formal school education, in time, space, facilities
【分類號】:G531.26
【正文快照】: 面對韓國學生在放學后進行高強度補習的浪潮,,韓國試圖通過“課外學!钡姆绞郊右砸(guī)范和引導。目前,韓國有280所示范性“課外學!,已經(jīng)有15684名課外講師活躍在“課外學校”教學的第一線。據(jù)分析,“課外學校”的成功之處在于:(1)補充、完善和提高了學校正規(guī)教育。“課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聯(lián)元;談談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外活動[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0年02期
2 狄俊芝;;怎樣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J];遼寧體育科技;1980年Z1期
3 劉揚武;;北京大學有了阿昌族學生[J];中國民族;1980年12期
4 孫文龍;;英國保守黨的教育政策[J];外國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5 克恩特·姆·萊萬 ,張振國;埃及的教育現(xiàn)狀[J];比較教育研究;1981年04期
6 侯明君;美國高等教育狀況[J];比較教育研究;1981年05期
7 王建南;;在“昆蟲”教學中我怎樣制作和使用教具[J];生物學通報;1981年02期
8 ;從統(tǒng)計看兩年制大學(社區(qū)大學)[J];科技導報;1981年03期
9 黃光明;廣義積分的計算[J];撫州師專學報;1982年02期
10 王德源;談談對文科一年級學生的輔導問題[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82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衛(wèi)東;;教學媒體現(xiàn)代化對制圖教學的影響[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2 王世功;;提高數(shù)學作業(yè)批改效率之我見[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3 胡奎;;中國民辦教育的十大利好因素——提交亞洲民辦(私立)教育論壇[A];2004年亞洲民辦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呂乙林;鄧春林;楊茜;;體育院、系挺身式跳遠技術教學CAI課件的研制與應用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5 田漢族;;教育服務:從觀念到實踐[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6 曹夕多;;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與浙江長興的教育券實踐[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袁連生;;我國教育財政問題的政治經(jīng)濟學解釋[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8 王鳳秋;;關于我國公立學校轉制問題的思考[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9 肖惠敏;;讓天文走進中學校園、走進日常生活[A];第六屆海峽兩岸天文推廣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張昆侖;;“產(chǎn)業(yè)”新論——從馬克思的“產(chǎn)業(yè)”思想論起[A];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鵬;私立學校不同于私營企業(yè)[N];中國工商報;2000年
2 舒平;美國總統(tǒng)選舉和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李麗;他們的課桌在哪里[N];工人日報;2000年
4 鄧敏敏;民辦高校遭遇“寒流”[N];工人日報;2000年
5 本報見習記者 楊清;透視中小學生留學熱[N];廣西日報;2000年
6 喬磊 鄔秀基;小留學生在美國[N];華東旅游報;2000年
7 嚴紀哲;小留學生極難升入美國理想大學[N];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8 通訊員 王建運;民工子弟小學成了被遺忘的一角[N];聯(lián)合時報;2000年
9 趙天安;教育學生要講方式方法[N];農民日報;2000年
10 記者 湯水富;希望留學人員回國服務[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利霞;國家觀念、市場邏輯與公共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梅;公立學校的一次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敏;美國教育政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司洪昌;嵌入村莊的學校[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全軍;中國農村義務教育供給制度研究(1978-2005)[D];復旦大學;2006年
7 楊瓊;學校法人治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方鈞君;基于教育券思想的政府投資幼兒教育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娜;基礎教育產(chǎn)權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丞;我國新時期私立學校運行機制探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梁瑞紅;戰(zhàn)后美國城市公立學校中種族合校的困境[D];廈門大學;2002年
3 戴亞飛;網(wǎng)絡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洪蘭;語文教學與審美情感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孫華梅;美國密爾沃基市公助教育券政策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6 林平;美國公共教育新論:卡茨的觀點[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羅程遠;北京市打工子弟就學問題透視[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任芳;民辦西京大學核心競爭力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9 余黎明;論未成年人校園傷害事故責任的承擔[D];鄭州大學;2004年
10 曹麗;二戰(zhàn)后美國家校合作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435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44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