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辦民工子弟學校的困境與出路——基于成都“都市外來人口子女學!钡恼{查和思考
本文關鍵詞:自辦民工子弟學校的困境與出路——基于成都“都市外來人口子女學校”的調查和思考
【摘要】:基于對成都"都市外來人口子女學校"的調查,文章從學校的創(chuàng)辦、教學條件、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等幾方面介紹了該校的情況,反映出自辦民工子弟學校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辦學得不到政府的許可,遲遲拿不到辦學許可證;辦學條件差;學校發(fā)展缺乏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對于自辦民工子弟學校面臨的種種困難,政府首先給予自辦學校一定的生存空間;其次,政府應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一定的資金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辦學。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關鍵詞】: 自辦民工子弟學校 民工子弟 社會力量辦學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成為城市發(fā)展的建設者和見證人,部分民工子女也隨同父母從農村來到城市。于是,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學成為城市發(fā)展所面臨的一個問題。目前,由于公立學校和政府出資修建的民工子弟學校一時還無法解決所有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范先佐;;民工子弟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導刊;2006年01期
2 毛迎春;;對民工子女學校管理與發(fā)展的思考[J];新疆農墾經(jīng)濟;2006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克;;民工子弟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2 張艷;王雪;劉彥伯;夏丹丹;;教育公平視角下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解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年07期
3 馮綺云;;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綜述[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07年06期
4 王建靖;;構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支持系統(tǒng)的策略研究[J];華章;2012年09期
5 馮幫;;近十年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研究述評[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3期
6 馮帥章;陳媛媛;;學校類型與流動兒童的教育——來自上海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經(jīng)濟學(季刊);2012年04期
7 方慧;;上海市民工子弟學校青年教師生存狀況調查研究[J];青年探索;2010年03期
8 閆麗君;;民工子弟學校的困境與出路——對某市三所民工子弟學校校長的訪談[J];青年研究;2007年07期
9 劉艷文;;構建農民工子女教育多元整合模式[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年09期
10 張大維;謝洪波;余_g;;封閉化與街角化:流動兒童現(xiàn)狀及其社區(qū)融入研究——基于W市H社區(qū)的調查[J];社會主義研究;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熊亞;;解讀“農村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新機制”[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嘉寧;上海農民工子女小學轉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維;杭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問題與對策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東芳;關于烏魯木齊市農民工子女普通話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4 程娟;城市流動兒童高中階段就學問題的政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阮朝揚;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地選擇策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曉霞;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翟立群;外地來蘭農民工子女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黎海嬌;轉型期中國農民工子女教育中政府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李暉娟;農民工城居子女的義務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林文兄;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城市適應狀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趙學勤;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基礎教育問題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1年02期
2 馮玲;城市流動少年距離九年義務教育有多遠?——城市打工子弟學校的價值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5期
3 慈勤英,李芬;流動人口適齡子女教育弱勢地位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4 張鐵道,趙學勤;建立適應社會人口流動的接納性教育——城市化進程中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研究[J];山東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5 段麗華,周敏;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中華;功不可沒前程無量──我省社會力量辦學掃描[J];湖南教育;1998年13期
2 ;貴州社會力量辦學的現(xiàn)狀分析[J];貴州教育;1999年12期
3 崔運武;我國社會力量辦學中的政府資助問題[J];教育評論;2000年04期
4 張晉安;社會力量辦學:發(fā)展地方教育產(chǎn)業(yè)的生力軍[J];中國成人教育;2001年04期
5 張晉安;關于建議社會力量辦學的幾點建議[J];職教論壇;2001年03期
6 胡彥軍,楚文玉,付亞波;涓涓溪流歸大!巾斏绞猩鐣α哭k學發(fā)展紀實[J];農村成人教育;2000年07期
7 林賢奎;關于蒼南縣社會力量辦學的調查和思考[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5期
8 李傳奇;導扶并舉 立足發(fā)展[J];成人教育;1998年Z1期
9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規(guī)定(2000年10月27日)[J];江西教育;2001年02期
10 士心;社會力量辦學的發(fā)展趨勢[J];中國成人教育;199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華;李雪銘;;外來人口與大連城市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孔志芳;陳益鳴;;一起外來人口集居地細菌性痢疾爆發(fā)調查[A];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張寅;汪新;陳雅琴;張勤;廖鎮(zhèn)江;;外來人口正成為小兒燒傷的主要人群[A];第八屆全國燒傷外科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鄺瑞英;;社會力量辦學具有強盛的生命力[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5 卞雅彬;;北京市通州區(qū)2001-2004年外來人口肺結核病人管理分析[A];2005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蔣憲平;;關于預防外來人口新生代違法犯罪問題的思考[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袁百利;;關于吳興區(qū)流動人口公共衛(wèi)生管理思路的探索[A];浙江省第十七屆農村醫(yī)學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管理學術會議大會論文集[C];2009年
8 侯亞非;尹德挺;;北京市外來人口特征變化分析[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9 董崇慧;;紹興縣外來人口肺結核新登記情況及一年轉歸分析[A];浙江省結核病控制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10 劉玉照;梁波;;上海市“新移民”身份獲得與結構分化——轉型期外來人口的“移民化”研究[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阿依努爾;烏市“禁補”難消“煩惱”[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鄧躍軍 黃利萍;夾江縣政協(xié) 力促社會力量辦學規(guī)范化[N];四川政協(xié)報;2010年
3 記者 李濤 通訊員 趙建剛;晉中市社會力量辦學一年投資1.3億[N];山西日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林光華 實習生 王春萍;關注民辦教育[N];福建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徐光明;江西社會力量辦學獲政策支持[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郭曉斌;社會力量介入辦學的成功探索[N];陜西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李倫娥;社會力量辦學:貴族不敵平民[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記者 羅霞 李沙青;實現(xiàn)4個突破讓青少年上好學[N];云南日報;2010年
9 記者 沈潔邋通訊員 姚瑩;娃娃有書讀 員工才安心[N];嘉興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李倫娥;做足“管理”這篇大文章[N];中國教育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曉馨;城市外來人口健康與醫(yī)療服務利用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朱麗萍;上海市外來孕產(chǎn)婦保健管理現(xiàn)況與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錢序;上海、廣東外來未婚女工生殖健康行為的生態(tài)學因素及干預探索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張興;高等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6 付磊;全球化和市場化進程中大都市的空間結構及其演化[D];同濟大學;2008年
7 于光君;農村城鎮(zhèn)化與環(huán)境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8 彭長青;江蘇沿江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域糧食供需平衡分析與對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9 張瑋;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萬能;中國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遷移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敏;社會力量辦學上海華文學院的教學質量管理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2 郭慶;上海外來人口本地化現(xiàn)狀、反思及發(fā)展趨勢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戰(zhàn)虎;北京市朝陽區(qū)外來人口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4 王立鶴;大城市與小城鎮(zhèn)吸納外來人口能力與效率的比較分析——以江蘇省為例[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虞曉貞;民辦學校的管理體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郭明飛;關于民辦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孫艷霞;民辦學校資金規(guī)范管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彬;論民辦學校產(chǎn)權結構治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余元啟;民國時期政府利用社會力量辦學評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吳永紅;民辦學校會計管理與核算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0549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05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