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脞談六則
本文關鍵詞:國學脞談六則
更多相關文章: “國學” 學術分科(類) 元典 經(jīng)學
【摘要】:文章首先淺述"國學"的概念,以及這一概念出現(xiàn)在清末的意義,進而討論了"國學"與今日學術分類的關系,"國學"的范圍,研讀"國學"古籍要探究元典、排除誤導,弘揚"國學"的學術研究而不宜倡導青少年普遍讀"經(jīng)"等問題。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國學” 學術分科(類) 元典 經(jīng)學
【分類號】:G122
【正文快照】: 近年來,人們常說社會上出現(xiàn)了“國學熱”。能否稱“熱”,不敢斷言;但在很多高等學校和中小學都開設了國學課,很多小學生都在背誦《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古代蒙童教材,報刊雜志上亦不斷刊載有關“國學”的文章,則是客觀事實。受此啟發(fā),筆者亦略陳脞言數(shù)則,以求教。一清末以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竇仲軍;;論東西文化交流的可能性[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2 劉小敏,汪維真;尋找文化創(chuàng)新的契合點──“元典文化叢書”評介[J];尋根;1995年02期
3 沈慶利;;“國學”是否應消亡[J];學術界;2008年06期
4 陳方競;;“新國學”建構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關于王富仁先生《“新國學”論綱》的思考[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7年01期
5 周惠;李繼凱;;作為文化資源的“國學”[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余同元;重新塑造中國文化精神——《中華元典精神》說略[J];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03期
7 郭齊家;尋回民族智慧 重植文化之根——重視對中華文化元典的誦讀和教育[J];北京教育;2002年11期
8 馮天瑜;關于“文化重演律”的思考[J];浙江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9 孟祥才;中國元典文化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天人衡中—〈春秋繁露〉與中國文化》評介[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9年10期
10 馮天瑜;梁啟超對近世中國“文化重演”現(xiàn)象的詮釋[J];學術月刊;199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泉根;;重慶文化谫議[A];長江流域經(jīng)濟文化初探[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丹丹 徐壽松;“孔子熱潮”:是“流行”還是“回歸”[N];中國改革報;2007年
2 ;“孔子熱潮”:何來?何去?[N];寧夏日報;2007年
3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 聶震寧;創(chuàng)新的核心在原創(chuàng)[N];人民日報;2008年
4 李慶本;中華文化的跨文化闡釋與傳播[N];人民日報;2008年
5 李慶本;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學理依據(jù)[N];中國文化報;2008年
,本文編號:9253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92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