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及其對當代大學德育的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2-09-21 19:50
所謂德育的有效性是指德育對個體和社會產生的實際效果,從個體角度看,德育有效性是指德育的要求順利地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從社會角度看,是指通過德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當前大學德育低效的原因:有德育內容陳舊,德育方法單一,家庭德育缺位,社會德育未及時跟進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德育在國民心中的地位,難以深層次提高德育有效性。中國傳統(tǒng)社會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在官方倡導下,自上而下地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張。突出以學校德育為中心,輔之以家庭育德與社會育德,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全員參與的德育機制,促成了中國傳統(tǒng)德育的高度有效。在學校德育中德育目標與內容、方法、管理等各要素有效統(tǒng)一,家庭德育強調族規(guī)家訓家風有機結合,社會德育主要體現(xiàn)在神道設教與鄉(xiāng)規(guī)民約上,以期化民成俗。因此,以道德人格為目標的中國傳統(tǒng)德育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為當代大學德育工作開展提供了有益的價值啟示;诖,本研究以大學德育低效問題為出發(fā)點,借鑒我國傳統(tǒng)德育有效機制提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新模式,為改進我國大學德育低效問題提供價值參考,從而為高校德育工作建設提供...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二)國外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和創(chuàng)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傳統(tǒng)德育思想概述及對當代大學德育的啟發(fā)意義
一、中國傳統(tǒng)德育概述
(一)傳統(tǒng)德育的本質
(二)傳統(tǒng)德育的作用
(三)傳統(tǒng)德育的特征
(四)傳統(tǒng)道德的演變
二、中國傳統(tǒng)德育對當代大學德育的啟發(fā)意義
第二章 當前大學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
一、德育目標與內容脫節(jié)
(一)德育內容傳承的斷層
(二)德育內容缺乏實踐性
(三)德育內容傾向統(tǒng)一化
二、德育目標與方法背離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需要
(二)學生主觀能動性缺失
三、德育管理制度的疏松
(一)教師責任意識的淡化
(二)學校重智輕德的管理
(三)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不高
四、家庭德育:親子教育缺位
(一)家庭結構的嬗變
(二)道德觀念的弱化
(三)家長行為的失范
五、社會德育:環(huán)境差強人意
(一)社會現(xiàn)實層面
(二)市場經濟層面
(三)文化互動層面
六、全員育人機制尚未形成
第三章 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因素分析
一、“德育有效性”的界定
二、學校德育:育德要素,高度統(tǒng)一
(一)德育目標:教做圣賢,家國同構
(二)德育內容:經學為主,明人倫綱常
(三)德育方法:會講交流,知行合一
(四)德育管理:注重品行,賞罰分明
(五)德育目標與德育內容高度統(tǒng)一
(六)德育目標與德育方法高度吻合
三、家庭德育:族規(guī)家風,處罰嚴厲
(一)族規(guī):嚴厲懲處
(二)家訓:訓示教戒
(三)家風:氛圍熏陶
四、社會德育:鄉(xiāng)約神道,化民成俗
五、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機制:社會參與,全員育人
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對當代大學德育的價值
一、學校層面:與時俱進,立德樹人
(一)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德育思想融入大學德育課程體系
(二)汲取傳統(tǒng)德育方法中的合理價值改善當代大學德育方法
(三)傳統(tǒng)德育管理思想在當代大學德育中應用
二、家庭層面:蒙正于養(yǎng),父行子效
(一)胎教早教,啟蒙育人
(二)言傳身教,榜樣育人
(三)環(huán)境熏陶,潛移默化
(四)建設家風,傳承美德
三、社會層面:實踐鍛煉,氛圍育人
(一)依托傳統(tǒng)德育思想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傳統(tǒng)德育實踐活動
四、立足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形成“三全育人”德育新模式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專業(yè)倫理教育:大學德育改革的趨向[J]. 王熹,王恩華. 課程教育研究. 2017(52)
[2]《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以來的理論與實踐評析[J]. 李翔. 道德與文明. 2014(02)
[3]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J]. 黃碧君. 經濟與社會發(fā)展. 2012(02)
[4]“德智一體化”辨析[J]. 李亮. 思想理論教育. 2011(04)
[5]高校道德環(huán)境建設與大學生道德價值認同[J]. 郭建新,王春茹. 南京審計學院學報. 2010(03)
[6]制度化教育與學校德育機制研究——新舊制度主義分析的視角[J]. 于忠海.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10(03)
[7]“親民”與教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論——儒家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模式研究之三[J]. 唐國軍. 廣西社會科學. 2008(01)
[8]高校德育的困境與提高德育效力的對策[J]. 秦建林.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7(02)
[9]淺析現(xiàn)代高校德育的“知識化”困境[J]. 陳艷秋.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06(09)
[10]高校德育的現(xiàn)代困境[J]. 李尚群. 高等農業(yè)教育. 2004(07)
博士論文
[1]中國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D]. 王司瑜.黑龍江大學 2013
[2]唐宋官學制度研究[D]. 韓鳳山.東北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 王娟莉.西安理工大學 2018
[2]中國傳統(tǒng)德育智慧及其對當代大學生德育的啟示[D]. 溫爾斯格.黑龍江大學 2018
[3]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 劉琳.魯東大學 2017
[4]提升我國大學生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D]. 宋雪麗.東北師范大學 2015
[5]網絡視閾中高校德育的有效性研究[D]. 張濤.湖南師范大學 2014
[6]明清家法族規(guī)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崔圣楠.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4
[7]古代德育機制對青少年德育的啟示[D]. 張旭陽.天津師范大學 2012
[8]宋朝太學教育管理研究[D]. 陳偉生.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80558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二)國外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和創(chuàng)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傳統(tǒng)德育思想概述及對當代大學德育的啟發(fā)意義
一、中國傳統(tǒng)德育概述
(一)傳統(tǒng)德育的本質
(二)傳統(tǒng)德育的作用
(三)傳統(tǒng)德育的特征
(四)傳統(tǒng)道德的演變
二、中國傳統(tǒng)德育對當代大學德育的啟發(fā)意義
第二章 當前大學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
一、德育目標與內容脫節(jié)
(一)德育內容傳承的斷層
(二)德育內容缺乏實踐性
(三)德育內容傾向統(tǒng)一化
二、德育目標與方法背離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需要
(二)學生主觀能動性缺失
三、德育管理制度的疏松
(一)教師責任意識的淡化
(二)學校重智輕德的管理
(三)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不高
四、家庭德育:親子教育缺位
(一)家庭結構的嬗變
(二)道德觀念的弱化
(三)家長行為的失范
五、社會德育:環(huán)境差強人意
(一)社會現(xiàn)實層面
(二)市場經濟層面
(三)文化互動層面
六、全員育人機制尚未形成
第三章 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因素分析
一、“德育有效性”的界定
二、學校德育:育德要素,高度統(tǒng)一
(一)德育目標:教做圣賢,家國同構
(二)德育內容:經學為主,明人倫綱常
(三)德育方法:會講交流,知行合一
(四)德育管理:注重品行,賞罰分明
(五)德育目標與德育內容高度統(tǒng)一
(六)德育目標與德育方法高度吻合
三、家庭德育:族規(guī)家風,處罰嚴厲
(一)族規(guī):嚴厲懲處
(二)家訓:訓示教戒
(三)家風:氛圍熏陶
四、社會德育:鄉(xiāng)約神道,化民成俗
五、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機制:社會參與,全員育人
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對當代大學德育的價值
一、學校層面:與時俱進,立德樹人
(一)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德育思想融入大學德育課程體系
(二)汲取傳統(tǒng)德育方法中的合理價值改善當代大學德育方法
(三)傳統(tǒng)德育管理思想在當代大學德育中應用
二、家庭層面:蒙正于養(yǎng),父行子效
(一)胎教早教,啟蒙育人
(二)言傳身教,榜樣育人
(三)環(huán)境熏陶,潛移默化
(四)建設家風,傳承美德
三、社會層面:實踐鍛煉,氛圍育人
(一)依托傳統(tǒng)德育思想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傳統(tǒng)德育實踐活動
四、立足傳統(tǒng)德育有效性,形成“三全育人”德育新模式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專業(yè)倫理教育:大學德育改革的趨向[J]. 王熹,王恩華. 課程教育研究. 2017(52)
[2]《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以來的理論與實踐評析[J]. 李翔. 道德與文明. 2014(02)
[3]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J]. 黃碧君. 經濟與社會發(fā)展. 2012(02)
[4]“德智一體化”辨析[J]. 李亮. 思想理論教育. 2011(04)
[5]高校道德環(huán)境建設與大學生道德價值認同[J]. 郭建新,王春茹. 南京審計學院學報. 2010(03)
[6]制度化教育與學校德育機制研究——新舊制度主義分析的視角[J]. 于忠海.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10(03)
[7]“親民”與教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論——儒家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模式研究之三[J]. 唐國軍. 廣西社會科學. 2008(01)
[8]高校德育的困境與提高德育效力的對策[J]. 秦建林.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7(02)
[9]淺析現(xiàn)代高校德育的“知識化”困境[J]. 陳艷秋.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06(09)
[10]高校德育的現(xiàn)代困境[J]. 李尚群. 高等農業(yè)教育. 2004(07)
博士論文
[1]中國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D]. 王司瑜.黑龍江大學 2013
[2]唐宋官學制度研究[D]. 韓鳳山.東北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 王娟莉.西安理工大學 2018
[2]中國傳統(tǒng)德育智慧及其對當代大學生德育的啟示[D]. 溫爾斯格.黑龍江大學 2018
[3]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 劉琳.魯東大學 2017
[4]提升我國大學生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D]. 宋雪麗.東北師范大學 2015
[5]網絡視閾中高校德育的有效性研究[D]. 張濤.湖南師范大學 2014
[6]明清家法族規(guī)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崔圣楠.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4
[7]古代德育機制對青少年德育的啟示[D]. 張旭陽.天津師范大學 2012
[8]宋朝太學教育管理研究[D]. 陳偉生.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805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6805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