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現象及偏誤研究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現象及偏誤研究
【摘要】: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容易受到自己母語的影響而產生遷移作用,這種作用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目前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對外漢語教材中的漢英翻譯,來幫助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更好的學習漢語,這樣的漢英翻譯在一定程度上為留學生學習漢語提供了一座橋梁,能夠讓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快速掌握漢語生詞的用法。但是,由于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不是一一對等的關系,所以受漢英翻譯不對等現象的影響,同時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容易導致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對于漢語詞匯,尤其是近義詞使用的偏誤。本文以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以母語為非英語的留學生作為輔助研究對象,通過兩組調查對象的對比以及課堂小測驗的方法,進行關于“漢英翻譯不對等的動作行為動詞”、“漢英翻譯不對等的心理動詞”、“漢英翻譯不對等的能愿動詞”的調查與研究,找出漢英翻譯不對等導致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的偏誤,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這種翻譯不對等現象導致的偏誤,希望能為對外漢語教學提出教學對策。本文主要討論以下內容:(1)緒論部分交代本文的選題緣由,研究現狀以及本文做法;(2)第二部分對漢英翻譯不對等的現象進行了分析。本文把漢英翻譯不對等的現象界定為:“在漢英翻譯過程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漢語詞匯對應著一個英語詞匯,而這兩個漢語詞匯,可能是近義詞,還有可能是表達相近意義的單雙音節(jié)的詞,但其實這兩個漢語詞匯是有區(qū)別的”。本文重點研究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導致的偏誤,因此本文挑選了十五組動詞進行詳細分析。這十五組動詞是留學生偏誤率較高的詞,其原因之一就是漢英翻譯不對等造成的,這十五組動詞是:“參觀、拜訪”,“到達、達到”,“干擾、打擾”,“記載、記錄”,“幫忙、幫助”,“具有、具備”,“節(jié)約,節(jié)省”,“向往、渴望”,“計劃、打算”,“勉勵、鼓勵”,“夸、夸獎”,“使、使得”,“缺乏、缺少”,“認識、知道”,“能、會”。同時,本文適當結合了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的調查問卷,也包括了母語為非英語的留學生的調查問卷,作為對照組,以全面而準確地得出留學生偏誤產生的原因,進而為對外漢語教學提出建議;(3)第三部分對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導致的偏誤進行詳細分析。本文按動詞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包括動作行為動詞、能愿動詞、心理動詞,然后分別按這三類動詞對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導致的偏誤進行了詳細分析;(4)第四部分詳細介紹了對外漢語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的教學建議,主要從教材、教師、學生三個角度提出建議;(5)第五部分結語。主要包括本文主要觀點,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本文不足之處和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漢英翻譯 不對等 動詞 偏誤分析 教學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緒論12-16
- 1.1 選題緣由12-13
- 1.2 研究現狀13-14
- 1.3 本文的做法14-16
- 1.3.1 語料的選擇14-15
- 1.3.2 動詞范圍的確定15
- 1.3.3 研究的內容15-16
- 第二章 漢英翻譯不對等現象分析16-32
- 2.1 漢英翻譯不對等的界定17-18
- 2.1.1 前人的界定17-18
- 2.1.2 本文的界定18
- 2.2 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分析18-30
- 2.2.1 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動作行為動詞不對等的分析19-29
- 2.2.2 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心理動詞不對等的分析29
- 2.2.3 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能愿動詞不對等的分析29-30
- 2.3 小結30-32
- 第三章 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導致的偏誤分析32-47
- 3.1 動作行為動詞漢英翻譯不對等現象導致的偏誤32-40
- 3.1.1 易混淆動作行為動詞類型32-35
- 3.1.2 偏誤類型35-37
- 3.1.3 偏誤語料分析37-40
- 3.2 心理動詞漢英翻譯不對等現象導致的偏誤40-42
- 3.2.1 偏誤類型40-41
- 3.2.2 偏誤語料分析41-42
- 3.3 能愿動詞漢英翻譯不對等現象導致的偏誤42-43
- 3.3.1 偏誤類型42
- 3.3.2 偏誤語料分析42-43
- 3.4 動詞漢英翻譯不對等現象導致偏誤的原因43-47
- 3.4.1 母語的負遷移43-45
- 3.4.2 缺乏語篇整體觀45-47
- 第四章 漢英動詞翻譯不對等現象的教學建議47-55
- 4.1 教材方面的建議47-50
- 4.1.1 對外漢語教材分析47-48
- 4.1.2 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建議48-50
- 4.2 教師方面的建議50-53
- 4.2.1 加強近義動詞的本體研究50-51
- 4.2.2 加強近義動詞的對外漢語教學技能51-53
- 4.3 學生方面的建議53-55
- 4.3.1 注重實踐53
- 4.3.2 減少母語的負遷移53-55
- 第五章 結語55-57
- 參考文獻57-60
- 附錄60-64
- 致謝6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韓明;;對外漢語中級精讀教材編寫芻議[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楊紫娟;;對外漢語教學的禁忌文化教學初探[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3 金丹;;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編寫中醫(yī)漢語讀寫教材[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4 馮凌宇;;復現教學在國際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意義[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5 成文;;“只有……才……”的使用情況調查分析及教學建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S1期
6 羅宇;;“一連”和“連連”的異同及認知解釋[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4期
7 高媛媛;;對外漢語教材詞匯詞性標注問題研究[J];語文學刊;2013年12期
8 李佳;;留學生“做”義類泛義動詞習得及教學——以英語母語學習者為例[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年02期
9 謝yN坤;曾立英;;類詞綴在對外漢語教材中的運用[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段沫;基于需求分析的任務型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武曉琴;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表已然義“是……的”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所思;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中的語塊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海霞;歐美留學生漢語持續(xù)體標記“著”的運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戴金花;面向對外漢語的疑問代詞“什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翔;AABB式和ABAB式形容詞重疊形式與對外漢語教學[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6 戴霞;“V/A+極/死/透/壞+了”的搭配關系考察及教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郭靜;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宋英;中介語程度副詞“很”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D];中山大學;2010年
9 張繼偉;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文化教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童麗娜;留學生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習得順序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596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5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