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漢字圈學生漢語詞匯的提取與書寫過程
[Abstract]:Through a series of qualitative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and writing Chinese vocabulary by non-Chinese characters circle stud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Chinese vocabulary is dominated by nouns, the whole-wrapped / semi-enclosed structure and more than 10 Chinese characters are difficult to master. The errors in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 are similar. In order to encourag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learn Chines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each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hould write and teach the Chinese vocabulary system stored in their brains. In teaching,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difficult adverbs, prepositions, etc. On the premise of not affecting the correct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the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writing order can be ignored.
【作者單位】:
【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編號:G1087060030)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2期
2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國學生漢字書寫錯誤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1期
3 高立群,黎靜;日本留學生漢日同形詞詞匯通達的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3期
4 張舸;;論留學生個性心理詞典的構(gòu)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德,盛永生;第二語言習得的中介語理論述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2 何洪峰;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筆畫組合方式辨字”問題[J];漢語學習;2005年03期
3 李如龍,楊吉春;對外漢語教學應(yīng)以詞匯教學為中心[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陳明華;漢字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可行性和操作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02期
5 李成軍,李祖明;從認知的角度看英語學習中的漢語負遷移[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常芳;記憶模式與英語詞匯學習策略[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管益杰;李燕芳;宋艷;;漢字字形加工的關(guān)鍵特征模型[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國學生漢字書寫錯誤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1期
9 徐子亮;對外漢語學習理論研究二十年[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4期
10 郭智;漢字的結(jié)構(gòu)對稱特點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3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韓秀娟;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通用詞語用字研究及字詞語關(guān)系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吳勇毅;不同環(huán)境下的外國人漢語學習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藤亮大;《留學生漢字書寫錯誤的綜合考察與成因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2 張亮;我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反思[D];蘇州大學;2003年
3 劉琛;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俊巖;留學生形聲字意符表意意識的實證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5 郭楚江;華文教材漢字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6 尉萬傳;東南亞華裔留學生漢字偏誤綜合考察[D];暨南大學;2004年
7 鄒雪;同義詞、近義詞研究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D];四川大學;2005年
8 歐陽曉芳;《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動詞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周靜嫣;對外漢字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與設(shè)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黃利;現(xiàn)代漢語的ABAC格式及其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偏誤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新;外國學生形聲字表音線索意識的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2期
2 陳慧,王魁京;外國學生識別形聲字的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2期
3 黎紅,陳?之;漢字識別中的部件加工:錯覺性結(jié)合實驗的證據(jù)[J];心理科學;1999年03期
4 張武田,馮玲;關(guān)于漢字識別加工單位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2年04期
5 陳傳鋒,黃希庭;結(jié)構(gòu)對稱性漢字視覺識別特點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1999年02期
6 萬業(yè)馨!100083;漢字字符分工與部件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年04期
7 王碧霞,李寧,,種國勝,徐葉菁;從留學生識記漢字的心理過程探討基礎(chǔ)階段漢字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03期
8 張靜賢;關(guān)于編寫對外漢字教材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年02期
9 肖奚強;略論偏誤分析的基本原則[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1年01期
10 崔永華;漢字部件和對外漢字教學[J];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阿寶;;漢字現(xiàn)狀與漢字教學[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2 吳英成;;學生漢字偏誤及其學習策略的關(guān)系[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3 施正宇;;外國留學生形符書寫偏誤分析[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青;我們從事日語聽力訓練的體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0年03期
2 李汝松;日語漢字知識簡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0年03期
3 趙福全;日漢同形詞的錯情剖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0年04期
4 張正立;日語中的古漢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0年04期
5 許國烈;讀《漢英詞典》[J];現(xiàn)代外語;1980年02期
6 林超民;漫話白文[J];思想戰(zhàn)線;1980年05期
7 趙福全;日漢同形詞的錯情剖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0年S1期
8 張正立;日語中的古漢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0年S1期
9 楊劍橋;關(guān)于“不借”[J];辭書研究;1980年03期
10 屠基詒;一位可敬的訓詁學家——朱起鳳[J];辭書研究;198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毛永波;;辭書中成語注音的分詞連寫問題[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2 李志江;;關(guān)于語文辭書詞性標注的探討[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3 劉瑞玲;全京姬;;日英漢語詞語表達法比較[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張雅旭;舒華;張厚粲;周曉林;;漢語句子理解中詞匯歧義消解的時間歷程[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胡炳忠;;基礎(chǔ)漢語的詞匯教學[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6 許德楠;;使用敬語的若干問題[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7 張柏玉;;論口語詞語的情感蘊含[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8 何平;;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9 王紹新;;從“難譯詞”看漢語詞匯的表現(xiàn)力[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10 李麗君;;大陸、臺灣、美國出版的五套基礎(chǔ)漢語教材詞匯選擇的分析——兼論基礎(chǔ)漢語教材詞匯選擇原則[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良昊;新洋涇浜邯鄲學步?[N];中國婦女報;2000年
2 高永久;城市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3 劉毅;中文新詞語專家論是非[N];團結(jié)報;2000年
4 楊澤文;網(wǎng)絡(luò)時代的語言革命[N];北京科技報;2001年
5 鐘雨任;從培養(yǎng)基礎(chǔ)素質(zhì)入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漢語與韓國語比較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7 劉厚生;《紅樓夢》與滿語言文化(下)[N];吉林日報;2001年
8 賈地;外語培訓像霧像雨又像風[N];科技日報;2001年
9 本報駐南非記者 李新烽;退休后的馬西雷[N];人民日報;2001年
10 楊澤文;網(wǎng)絡(luò)時代的網(wǎng)絡(luò)語言[N];團結(jié)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吉婭;漢語外源詞[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東;《水經(jīng)注》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闞緒良;五燈會元虛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周俊勛;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5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葉貴良;敦煌道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吳東海;傣語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魏清(Metcha Sodsongkrit);漢泰稱謂語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任桂琴;句子語境中漢語詞匯識別的即時加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彥潔;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樸珉喜;韓語里漢語借詞同漢語詞語若干情況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梁歆;詞語與詞語教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 吳秀榮;《說文解字》表情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善容;試論新詞新語的生命力[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張巍;漢語同素逆序詞類型和成因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諶于藍;金文同義詞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麗云;現(xiàn)代漢語同素異序詞論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黃衛(wèi)星;論英漢兩種語言間的相互作用與外來詞的引進[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曹成龍;漢語顏色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10 王艷萍;英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4399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3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