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對外漢語論文 >

漢語交際文化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

發(fā)布時間:2018-12-20 08:37
【摘要】:漢語交際文化是蘊含在漢語交際中的漢民族思維方式、心理狀態(tài)、價值觀念、是非觀念、道德觀念、為人準則、審美情趣等等的文化因素。漢語詞匯系統(tǒng)和語法系統(tǒng)都蘊含著這種文化因素。但語法中蘊含的漢民族交際文化卻未引起對外漢語教學界的足夠重視。故本文初探對外漢語教學中 ,由于留學生本民族交際文化與漢民族交際文化的差異而產生的語法教學難點 :一、某些句式中特定虛詞的有無 ;二、動詞重疊或動詞后跟“一下” ;三、語序的運用 :四、趨向動詞“來”“去”的運用 ;五、兩種句式兼容 ;六、同一個詞表達兩種語法意義 ;七、特定的動詞帶特定的賓語 ;八、傳統(tǒng)的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運用在分句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上———漢語的這些語法手段和形式在交際中傳遞的漢文化信息與留學生本民族文化的差異 ,加大了他們學習漢語的難度。教學中為他們消除這些難點 ,才能使他們學好用好漢語。
[Abstract]:Chinese communicative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factor of Chinese national thinking mode, psychological state, value concept, right and wrong idea, moral idea, human standard, aesthetic interest and so on. Both the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systems of Chinese contain such cultural factors. However,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contained in grammar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grammar teaching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ation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first, the existence or absence of specific function words in some sentence patterns; Second, verb overlap or verb followed by "once"; third, the use of word order: fourth, the use of tend verb "come" go "; five, two sentence patterns compatible; six, the same word to express two grammatical meanings; Seven, the specific verb with a specific object; 8.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cre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in the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clause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se grammatical means and forms of Chinese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It makes it harder for them to learn Chinese. Only by eliminating thes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can they learn to use Chinese well.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學院中文系!四川成都610064
【分類號】:H0;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玉偉;;留學生漢語語法教學初探[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2 吳曉芳;;張斌和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李春艷;;對蒙古國學生漢語兼語句教學的幾點建議[J];語文學刊;2011年12期

4 馮勝利;施春宏;;論漢語教學中的“三一語法”[J];語言科學;2011年05期

5 唐姍姍;;漢語教學心得[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06期

6 車慧;;限定副詞“只”、“就”、“才”的句法、語義分析[J];學理論;2011年20期

7 常寶鋼;;論語言學習中跨文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3期

8 陳洪戀;趙麗玲;;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與傳播[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9 康燕;;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J];語文學刊;2011年11期

10 張冬梅;;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技巧[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利紅;;關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幾點新思考[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吳振興;;高師院校公共普通話課教學亟需突破的幾個瓶頸[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呂必松;;試論漢語的象態(tài)范疇和狀態(tài)表示法(提綱)[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鳳俠;交際法教學特征探析[N];吉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任慶梅;構建外語環(huán)境下的中介語發(fā)展認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世明;語境語法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建明;[D];山西大學;2003年

3 郭曉冬;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教學的PPP模式和PACE模式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徐曉菲;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淺議[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來小子;對蒙古族學生漢語語法教學研究[D];內蒙古民族大學;2009年

6 張偉平;對外漢語教材中初級階段語法項目的選取和排序情況的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7 練Y,

本文編號:23877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3877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3f7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