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本文關鍵詞: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2009 年 4 月 第2期
漢語學習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p r. ,2009 No . 2
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王添淼
①
( 北京大學 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北京 100871)
摘 ]
學習者個體差異日益引起二語習得研究者的高度重視 ,認知風格就是一個重要的 [ 要
個體差異變量 .本文通過對認知風格理論及其類型和特點分析 , 以及對認知風格與二語習得關系 的探討 ,提出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以期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和課程實 施質量的提高方面提供借鑒 .
[ 關鍵詞 ] 認知風格 ; 二語習得 ; 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 中圖分類號 ] H195. 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3 - 7365 ( 2009) 02 - 0091 - 07
零, 引言 認知風格 ( cognitive st yle) 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術語 ,亦稱認知模式或認知方式 .學習者 的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理解 , , 儲存 轉換和利用信息過程中所偏好的相對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方式 .從 20 世紀 60 年代至今 ,隨著語言教學重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 ,語言 ( 尤其是外語) 教育工作者和 研究者的研究重心也從教學方法和過程的研究向語言學習過程和語言學習者本身的特點上轉 移 ,因而學習者個體差異日益引起二語習得研究者的高度重視 ( 李哲 2000) . 個體差異性研究包括探討個體學習外語和解決問題中使用方法的差異研究 , 即認知風格 的研究 .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 , 教育者往往強調(diào)來自世界各國學習者不同的文化背景 , 性 格, 能力和性別等差異 ,而忽略了學習者認知風格的差異性 . 實際上認知風格是一種重要的個體差異變量 .( Armst ro ng SJ 2000 ) 國外研究者已通過 實驗證明認知風格差異性與二語習得有很強的相關性 , 并直接影響二語習得者的成績 ( Ka2
1985) .因此 ,本文就認知風格理論 ,以及學習者認知風格差異性與二語習得的關系進行闡釋 , gan , J ero me 1965 ; Goodman , Kennet h S 1970 ; Doro n , Sandra 1973 ; A braham , Ro berta G
并提出針對學習者認知風格差異性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以引起漢語教學研究者對認知風格 理論在漢語教學中的作用給予關注 .
一, 認知風格分類
不同的研究者對認知風格的分類也不同 , Riding RJ 等 ( 2000 ) 通過對以往提出的 30 多種
認知風格類型的基本描述 , 評價方法 , 對行為的影響以及模型間的相關性的分析 ,運用因素分 析法證明了過去所提出的眾多認知風格類型實際上是某些潛在的相同維度的不同名稱或標 簽 .分析表明 , 已有的 認知 風格 類型 可以 歸納 為兩 個基 本的認 知 風 格 維 度 : 整 體 — 析 分
① [ 作者簡介 ] 王添淼 ,女 ,講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法 , 教育心理學和國際比較教育 .
·9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 年 4 月 第2期
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Ap r. ,2009 No . 2
信息的過程中 ,是傾向于從整體上把握 ,還是傾向于從各個局部把握相關聯(lián) ; 言語 — 表象維度 與個體在思維過程中表征信息時 , 是傾向于以言語的形式 , 還是傾向于以表象的形式相關聯(lián) ( 楊治良 , 郭力平 2001) . 每個維度所包含的有代表性的認知風格類型詳見下表 1 :
整體 — 分析維度 1 表 認知風格描述列表
境 ,它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的感知 .場獨立型指個體憑借自己所處生活空間的內(nèi)在參照 ,從自 己的感知出發(fā)去獲得知識 , .通常以分析的眼光看待問題 ,能將背景中某個具體相關項分 信息 辨出來 .對抽象的理論和原則感興趣 ,知覺比較穩(wěn)固 , 不易隨背景的變化而改變 , 能獨立對信 息進行重組 . 場依存型則完全相反 ,指個體依存于自己所處的周圍環(huán)境的外在參照 ,從環(huán)境的刺激中去
定義知識 , .傾向依存于整個場 ,不容易分辨隱含在場中的相關項 , 感知受到整個場的左 信息 右 ,難以分辨出嵌含在場中的具體部分 .場依存型通常以整體或全局的眼光去看問題 ,將整個 場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對整個場都能看得較為清楚 ,行為具有社會傾向 ,更善于交際 ,將自我 融入到社會群體之中 ,更加關心和體察他人的感情和想法 . ·92 · 為了更清楚地表明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認知風格學習行為的特點 , 我們將場獨立型與場
( Wholist2A nalytic) 維度和言語 — 表象 ( Verbal2Imagery) 維度 .整體 — 分析維度與個體在組織
場依存 — 場獨立 齊平化 — 尖銳化 沖動 — 反思 聚合 — 發(fā)散 任意 — 序列 整體 — 細節(jié) 綜合 — 分析 適應 — 變革 推理 — 直覺 活躍 — 沉思 對屬于知覺場的一部分的結構或形式進行分析時個體對整個場的依 賴性 迅速同化并忽略細節(jié)差異或者強調(diào)新信息的細節(jié)和變化 趨向于迅速反應或深思之后做出反應 想的思維傾向 解決問題過程中精細 , 集中 , 邏輯及歸納的思維傾向或廣闊 , 開放 , 聯(lián) 學習者采用隨機或序列方式通過具體經(jīng)驗或抽象經(jīng)驗學習 在學習以及問題解決中全局整體的方式或細節(jié)的方式 理解 學習者喜歡收集舊的信息來推出新的東西或將新信息拆開以更好地 按照傳統(tǒng)的 , 已有程序進行或重新建構 , 以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被動反應 通過推理或直覺方式進行理解的偏好以及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或 言語 — 表象維度 抽象化 — 具體化 言語化 — 視覺化 抽象化的偏好水平和能力 按照表征知識和思維過程中使用言語或表象策略的程度
二, 認知風格特點與二語習得的關系 2. 1 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 ( Field Independence and Field Dependence)
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是人類認知風格中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 . "場 (field) " 指周圍環(huán)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 年 4 月 第2期
漢語學習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p r. ,2009 No . 2
依存型認知風格學習行為特點列成表格 ,詳見下表 2 :
2 表 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認知風格對應的學習行為特點 學習 行為 類 型 場獨立型 喜歡單獨學習 同伴關系 喜歡競爭并獲得個別肯定 不易順從也不易感受他人情感 很少主動跟教師直接接觸 與教師的個人關系 與教師的正式交互作用僅限于教 學時 喜歡嘗試新的學習 與教師的教學關系 不依賴教師幫助 急于完成作業(yè) 有效學習策略 強調(diào)概念細節(jié) ,個人鉆研 喜歡發(fā)現(xiàn)式學習 場依存型 喜歡與他人一起學習 喜歡幫助他人 對他人的意見及情感較敏感 公開表示對教師的正面情感 關心教師個人愛好與經(jīng)驗 , 主動接 近教師 希望得到教師的輔導與肯定 與教師一起學習能得到激勵 作業(yè)目標及課程要詳加解釋 喜歡以人文或故事方式說明概念 喜歡教師的明確講解與指導
研究者通過一系列定量統(tǒng)計研究所得出的數(shù)據(jù)表明 ,場獨立型學習者在以下三方面的能 力和成績明顯高于場依存型 , 主要表現(xiàn)在 : 課堂外語學習方面 ( Naiman 1978 ) ; 書面和口頭測 試 ( Ro bert s 1983) 方面 ,在語法結構測試中表現(xiàn)尤其突出 ( Hansen and Stansfield 1981 ) ; 邏輯 推理能力方面 ( Abraham 1985) .場獨立者由于對語言的具體結構及其各結構之間的關系比 較關注并能充分地加以分析 , 往往能寫出較為復雜的從句和較難的長句 , 所以寫作能力也較 強 .因此 ,一些語言學家認為場獨立型學習者更善于外語學習 ( Wit kin 1971 ) .但另一方面在 自然環(huán)境和面對面的交際中 ,場依存型學習者具有較強的移情傾向和善于交際的特點 ,口語表 達, 交際和歸納能力較強 ,同時也擅長聽力理解和閱讀理解 ( Tucker 1976) .因此 ,一些語言學 家認為場依存型更有利于學好外語 ( Wit kin 1971) . 2. 2 反思與沖動型 ( Reflectivit y and Imp ul sivit y) 反思型學習者獲取信息時具有系統(tǒng)性 ,謹慎而緩慢地處理問題 , 權衡利弊 , 在尋求答案時 比較關注準確性 .沖動型學習者憑直覺獲取信息 ,對待問題采取快速和沖動的方式加以解決 , 大膽地猜測答案 ,往往根據(jù)第一印象或所遇到的第一件事迅速做出反應 ,不習慣對解決問題的 各種可能性進行全面考慮 . 心理語言研究者探討了反思與沖動型認知風格和外語學習中閱讀理解能力的關系 .結果 表明反思型學習者邏輯推理能力較強 ,喜歡鉆研問題 ,因此在閱讀中犯的錯誤比沖動型少 ,但 閱讀速度較慢 ( Kagan , J ero me , Pear so n and Welch 1966) .而沖動型學習者通常閱讀速度較 快 ,但錯誤率較高 ,準確性較低 . 在整個外語學習過程中 ,沖動型有利于語言的流利性 ,學習者在各階段呈現(xiàn)出快速小幅度 跳躍上升的特點 ,在各階段穩(wěn)定周期較短 ,進步較快 ,但常出現(xiàn)起伏 ; 而反思型有利于語言的準 確性 ,學習者在每個階段穩(wěn)定周期相對較長 ,階段間的跳躍幅度也較大 (Brown 1987 ) , 因而進 步較慢 ,但較明顯 . 2. 3 整體與細節(jié)型 ( Glo bi1it y and Particularit y) 整體型學習者關注事物的整體性 ,首先注意整體意義 , 然后是細節(jié)問題 , 處理信息的方式 ·9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 年 4 月 第2期
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Ap r. ,2009 No . 2
( 是 "下行"top down) 方式 ,只見 "主流"未見 , "支流" .細節(jié)型學習者關注分立的項目與細節(jié) , ( 信息處理方式是 "上行" up down) 方式 ,注意到各個 "支流"而忽視 , "主流" 意義 .比如漢語寫
作課 ,整體型學習者應多次閱讀自己的作文 ,因為他們經(jīng)常在觀察自己的錯誤時就可找到正確 的寫作方法 .但是 ,對于細節(jié)型學習者來說 ,往往沉浸于作文的細節(jié) ,比如注意單字的寫法 , 發(fā) 音或語法結構等問題 ; 極端的細節(jié)型學習者 ,可能會出現(xiàn)把細節(jié)脫離上下文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 ,獨立 看待每個句子 ,而不注意每個句子對整個文章結構的意義 . 2. 4 適應與變革型 ( Co nvergent Thinking and Divergent Thinking) 適應型學習者在碰到與自己認識系統(tǒng)和知識體系相反的觀點和建議時 , 仍能夠按照傳統(tǒng) 的已有程序進行 .相反 ,變革型學習者不能夠容忍與自己認識系統(tǒng)和知識體系相反的觀點和 建議 ,往往會重新建構 ,并采取新的方式解決問題 . 在漢語學習中 ,會出現(xiàn)大量含混信息 ,例如漢字與拉丁字母書寫方式的截然不同 , 語言規(guī) 則的異同 ,跨文化差異等等 .語言學習中的認真鉆研精神是可取的 , 有助于理解和思考 , 但是 過分糾纏不休 ,就會陷入教條和偏執(zhí) ,變得頭腦僵化 , 甚至渴望改變所學語言的一些規(guī)則 .但 另一方面過于極端的適應型學習者 ,也會出現(xiàn)對問題含糊其辭 ,不求甚解的現(xiàn)象 .比如漢語的 初學者 ,閱讀和聽力理解中碰到不認識的漢字就查字典 ,碰到不懂的短語或句子就反復思考或 查閱 ,直到弄懂為止 ,這樣就會影響理解速度和其余內(nèi)容的理解和吸收 .外語學習本身充滿了 各種含混現(xiàn)象 ,研究表明 ,適度的適應與變革是有利于外語學習的 ,適應性較高的學習者成績 較高 .( Naiman 1978) 關于語言學習者適應與變革型認知風格的測量 , 可采用含混容忍度的 檢測方法 ,如下表 3 (Brown 1991) .
3 表 語言學習者含混容忍度測量表 ① 測試內(nèi)容
1. 閱讀材料時 ,個別句子不懂 ,我不擔心 ; 2. 我喜歡弄懂漢語語法規(guī)則中的所有具體規(guī)則 ; 3. 會話時 ,大概理解對方的意思就滿足了 ; 4. 依靠上下文猜測漢字的意思不放心 ; 5. 盡量回避讀不懂的閱讀材料 ; 6. 喜歡漢語課組織得井井有條 ; 7. 聽漢語時 ,碰到生字就心煩意亂 ; 8. 某個語言現(xiàn)象用語法規(guī)則不能理解時 ,就不放心 .
選擇等級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以上四種認知風格與漢語學習的關系較為密切 , 其他類型的認知風格也對學習者漢語學 習產(chǎn)生影響 ,但由于篇幅所限 ,在此不贅述 . 三, 對外漢語教學的策略指導
3. 1 加強對自我認知風格的識別及認知風格差異的了解
認知風格是客觀存在的 ,每種認知風格都是利弊并存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 ,學習者的學習行為
① 1 = 很同意 , 2 = 同意 , 3 = 不知道 , 4 = 不同意 , 5 = 很不同意 .5 = 1 分 , 4 = 2 分 , 3 = 3 分 , 2 = 4 分 , 1 = 5 分 .得
分 :19 分以下 = 對含混現(xiàn)象的容忍度較高 ,為適應型 ;20 - 24 分 = 對含混現(xiàn)象的容忍度中等 ;25 分以上 = 對含混現(xiàn) 象的容忍度較低 ,為變革型 .
·9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 年 4 月 第2期
漢語學習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p r. ,2009 No . 2
依賴其認知風格 ,不同的認知風格對應著不同的學習行為特征 .所以 ,漢語教師應根據(jù)不同認 識風格的特點 ,一方面引導學習者在實踐中辨認和了解自己的認知風格 ; 另一方面 ,教師也應 盡快了解每位學習者的認知風格 ,并針對他們認知風格的差異性因材施教 . 比如 ,在口語課堂上 ,沖動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發(fā)言踴躍 ,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 ,因此也更 易犯錯 .教師應保護他們喜歡發(fā)言的積極性 ,不能因常犯錯誤而輕率做出判斷 ,認為其漢語學 習能力較弱 .所以 ,教師應循循善誘 ,及時地給予他們點撥和啟發(fā) .就反思型學習者而言 , 他 們在課堂上較為沉悶 ,但并不是沒有想法 ,而是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觀點 , 只是不喜歡表達 .所 以 ,教師應給予反思型學習者更多的耐心和思考時間 ,并采取鼓勵和對錯誤更加包容的態(tài)度 . 3. 2 均衡實施匹配性漢語教學策略 世界上沒有絕對無效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只有在不適合學習者特點的情況下才是無效 的 .對外漢語教學中 ,教師既應注重程序教學中的知識邏輯 ,也要重視學習者的認知風格 .但 是有些時候 ,教師為了適應一部分學習者的認知風格 ,往往會造成對另一部分學習者失配的現(xiàn) 象 .若經(jīng)常這樣 ,就會造成一部分學習者可以較好地適應教師的教學策略 , 成績顯著提高 ; 但 另一部分學習者雖竭盡全力 ,成績卻持續(xù)下滑 .因此 , 教師要避免過度實施匹配策略 , 采取均 衡的匹配性教學策略 . 以漢語寫作教學為例 .甲 , 乙兩位學習者分別為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認知風格 .在學完 ① 《差不多先生傳》 以后 ,要求學習者根據(jù)課文寫一篇作文 .甲 , 乙同學都確定了 "做事態(tài)度要 認真" 的主題 .教師在聽完甲同學的主題后 , 應讓其仔細閱讀此篇課文 , 反復體悟 .因為對于 場獨立型學習者而言 ,評價信息暗示太具體 ,不利于發(fā)揮其獨立思維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發(fā)現(xiàn)能力 . 而對于乙同學的回答 ,教師應給予肯定性的提問 : 很好 .你再想一想 , 做事態(tài)度認真和不認真 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結果 ? 因為根據(jù)場依存型學習者的認知特點 , 及時的肯定性評價有利于其 沿此正確的方向思考 ,防止陷入盲目性思維 . 3. 3 注意采用失配性的促進學習者認知風格轉化的教學策略 從心理學角度講 ,認知風格是人類認知系統(tǒng)中一種較為穩(wěn)定和一貫的心理結構 ,但是并不 意味著它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發(fā)生變化 .匹配性教學策略為學習者認知風格的長處提供充 分發(fā)揮的條件 ,但其風格中的短處未得到暴露 ,更未加以彌補 .因此 ,教師在漢語教學中 ,應適 時地選擇具有綜合性的教學策略 ,既具有匹配性 ,同時又不乏失配性 , 從而促進學習者認知風 格的轉化 ,避免認知風格的局限性 .一位優(yōu)秀的漢語學習者應能根據(jù)學習對象和任務的不同 , 靈活地交替運用與情境和語言任務相適應的認知風格 . 比如 ,漢語閱讀課上 ,講解一篇課文時 ,既可采用分段式教學 ,也可采用整體式教學 .所謂 分段式教學 ,就是每講完一自然段就總結段落大意 ,在文章開頭和結尾并不對文章做總體介紹 或分析 ; 整體式 ,即在文章開頭首先簡介文章大意 ,然后講授整篇文章 ,結尾時再總結整篇文章 的中心思想 ,中間不總結每段的大意 .兩種方法交互使用 ,在教師要求學習者分析閱讀材料的 具體信息和細節(jié)時 ,學習者能夠調(diào)動場獨立認知風格 ; 在總結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時 , 能調(diào)動 場依存認知風格 . 同樣 ,在閱讀課文時 ,教師既可以對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 , 也可對不同文章采取精讀與泛
① 課文詳見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精版教材 《實用漢語中級教程 —— — 橋梁》 上冊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3 .
·9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 年 4 月 第2期
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Ap r. ,2009 No . 2
讀相結合的方法 .精讀過程 ,學習者需了解每個漢字 , , 詞 句子的含義 , 才可準確回答問題 ; 但 泛讀過程 ,速度的快慢至關重要 .這樣既有利于適應變革型認知風格 ,也有利于整體與細節(jié)型 認知風格的轉變 .可以培養(yǎng)變革型學習者 "猜測" 的能力 .語言學習的一個最好策略之一就是 ( "猜測"文秋芳 1996) .
3. 4 培養(yǎng)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
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 , 就是學習者將外來的信息經(jīng)過感知 , 篩 選, , , , 歸納 概括 搜索 重組等一系列認知操作來組合并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 ,形成新的 認知結構 .其中 ,知識系統(tǒng)和操作系統(tǒng)的有機結合取決于學習者元認知水平的高低 .元認知 既是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的理論基礎和有效途徑 ,又是制約學習者認知風格形成和發(fā)展的心 理機制 ( 劉輝雄 2005) .培養(yǎng)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 ,有利于提高學習者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 和自我調(diào)整 ,加強對認知加工的調(diào)控 ,促進學習方式的協(xié)調(diào)性 ,也可增強對認知情境的辨析能 力 ,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有效遷移 .所以 ,漢語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元認知策略運用到漢語學習中 , 主動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風格去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 .
3. 5 掌握多樣的教學方式
正如學習者應掌握并靈活運用不同的認知風格一樣 , 對外漢語教師也應根據(jù)實際的教學 情境 ,掌握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 , 滿足風格各異的學習者的需求 .具體的教學方式包括掌握 式, 練習式 , 自我檢查式 , 互動式 , 指導發(fā)現(xiàn)式 , 集中發(fā)現(xiàn)式 , 發(fā)散發(fā)現(xiàn)式和自我教學式等等 .漢 語教師在掌握了這些教學方式的目標 , 特征和實施方法后 ,就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 , , 內(nèi)容 環(huán)境和 學習者的認知風格等特點加以選擇和運用 . 漢字教學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 ,在漢字教學方面 , 因為場依存者心理分化水平較低 , 不能 很好的區(qū)別分化所學字詞異同因素 ,因此 ,對場依存者宜采用發(fā)散式識字方法 ; 相反 ,場獨立者 的心理分化水平較高 ,因此在漢字教學上集中識字法更為有效 .比如 ,北京大學出版的 《初級 漢語口語提高篇》 的第一課 《寒假過得很開心》 39 個生詞 ,教師在講解時可同時運用發(fā)散式 有 和集中式識字法 ,生詞表中一共有 12 個詞是單字 ,如 "甲 , , , , , 等可采用集中識字 乙 丙 金 銀 壽" 法 ; 剩下的生詞 ,如 "開心 , , , , 互相 好久 假期 聚會" 等等可用發(fā)散式 ,融入到課文中去講解 . 參考文獻 :
[ 1 ] 李 . 學習者認知風格的差異性與外語教學 [J ] . 外語教學 ,2000 , (7) . 哲 [ 2 ] 劉輝雄 . 關于學習認知風格和教學風格的認識與調(diào)諧 [J ] .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05 , ( 4) . [ 3 ] 文秋芳 . 英語學習策略 [ M ] . 上海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 [ 4 ] 楊治良 ,郭力平 . 認知風格的研究進展 [J ] . 心理科學 ,2001 , ( 3) . [ 5 ] Armst rong SJ . Cogni t i ve S t yle a n d Dya dic I n te r act ion [ D ] . U np 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Univer2 sity of Leeds , England , 1998. [ 6 ] Abraham , Ro berta G. Field independence2dependence and t he teaching of grammar[J ] . T ESOL Q u a r te r 2
l y ,1985 , (19) .
[ 7 ] Brown , H. Douglas. Pr i ncip les of L a ngu age Lea r ni ng a n d Teachi ng [ M ] . Prentice2 Hall , inc. , Engle2 wood Cliff s , New J ersey ,1987. [ 8 ] Chappelle , Carol and Pat Green : Field independence2depend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 n research [J ] . L a ngu age Lea r n i ng ,1992.
·9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 年 4 月 第2期
漢語學習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p r. ,2009 No . 2
Abstract : Nowadays , researcher s of seco nd language acquisitio n pay more and more at tentio n ual difference. This paper at temp t s to analyze t he t 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ve st yle ,and at tempt s to discuss t he relatio nship bet ween cognitive st yle and seco nd language seco nd language. acquisitio n , t hen gives so me suggestio ns o n inst ructio nal st rateg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to language learner ' individual difference. Co gnitive st yle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of individ2 s Key words : cognitive st yle ; seco nd language acquisitio n ; inst ructio nal st rateg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 nd language.
[ 9 ] Doron , Sandra. Ref lect ion2i mp ulsi vi t y a n d Thei r I nf l ue nce on Rea di ng f or I nf ere nce f or Ad ul t
S t u de n ts of ESL [ D ] . U np ublished manuscript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3.
[ 10 ] G oodman , Kenneth S. Readi ng : A Psycholi nguistic Guessi ng Ga me [ C]. In Singer and Ruddell ,1970. styles to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ment [J ] . L a ngu age Lea r n i ng ,1981 , ( 31) .
[ 11 ] Hasen , J acqueline and Stansfield , Charles. The relatio nship of field dependent2independent cognitive
me n t ,1965 , ( 36) .
[ 12 ] Kagan , J erome. Reflection2imp ulsivity and reading ability in p rimary grade children[J ] . Chil d Develop 2 [ 13 ] Kagan , J erome , Pearso n , L . and Welch , Lois. Co ncept ual imp ulsivity and inductive reaso ning[J ] . Chil d
Develop me n t ,1966 , (37) .
[ 14 ] Naiman , Neil , Frohlich , Maria , Stern , H. H. and Todesco , Agnie. The good l a ngu age lea r ne r [ C ] . To2 ronto : Ontario Instit ute fo r St udies in Education ,1978. [ M ] .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 n , 2000 , ( 1) . [ 15 ] Riding RJ . , Rayner SG. (eds. ) I n te r n a t ion al Persp ect i ves on I n di vi d u al Dif f e re nces . Cogni t i ve S t yle [ 16 ] Ro bert s , Chery. Fiel d I n depe n de nce as a Predict or of Secon d L a ngu age Lea r n i ng f or Ad ul t ESL
Lea r ne rs i n t he U n i ted S t a tes [ D ]. U np ublished docto ral dissertatio n. U niversity of Illinois ,1983.
[ 17 ] Wit kin , Herman A. , Olt man , Philip K. , Raskin , Evelyn and Karp , Step hen. Embedded Figu res Tes t ,
Ma n u al f or t he Em bedded Figu res Tes t [ M ] . Palo Alto , CA : Co nsulting Psychologist s Press , Inc.
1971.
Strategies of Teaching Chinese Based on Cognitive Style Theory
WAN G Ti n2mi o
( Internatio nal College fo r Chinese Language St udies , Peking U niver sit y , Beijing 100871)
·9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相關文檔:
后方法理論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后方法理論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_教育學/心理學...沒有拿出具體的教學方案向教師們演示,基于西方國家...教師理解和認識自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認知風格和特點,...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整理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整理一、總論 1.對外漢語教學的...并由此制訂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用以指導...A. 認知風格:個體對信息加工的方式。 (學習風格的...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整理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整理一,總論 1.對外漢語教學的...并由此制訂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 用...A. 認知風格:個體對信息加工的方式. (學習風格的...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整理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整理一,總論 1.對外漢語教學的...并由此制訂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用 ....A. 認知風格: 個體對信息加工的方式. (學習風格的...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_從業(yè)資格考試_資格考試/認證_教育...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一般經(jīng)歷了一個從窄到寬的認知...的靈活性,能夠充分體現(xiàn)教師個人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
對外漢語教學通論 復習
第二層面——認識論:從事漢語習得與認知研究,其理論基礎是心理 學。 第三層面——方法論:從事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其理論基礎是教育 學。 第四層面——工具論:...
語義認知與對外漢語教學
語義認知與對外漢語教學_文學研究_人文社科_專業(yè)資料...同語言之間的關于世界經(jīng)驗和認識世界的方法不同, ...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 7頁 免費喜歡此文檔的...
對于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認識
對于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認識_教育學_高等教育_教育...基于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我們在教學中就必須強調(diào)針對性...同時又要密切注意國 外語言教學的理論和方法的新...
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理論
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理論_教育學_高等教育_教育專區(qū)。...2、回顧: 歷史比較語言學:采用歷史比較的方法,通過...A. 認知風格:個體對信息加工的方式。 (學習風格的...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筆記_教育學_高等教育_教育專區(qū)。空...并由此制訂 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用以 ...A. 認知風格:個體對信息加工的方式。 (學習風格的...
更多相關標簽:
認知風格與學習策略 | 元認知策略 | 認知策略 | 認知風格 | 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 | 認知風格測試 | 認知策略包括 | 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85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