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描寫借詞的地理變異——以“水泥、肥皂、西紅柿、馬鈴薯”等為例
[Abstract]:Descriptive loanwords refer to a class of words used to give names to foreign things, which are made up of "foreign, Hu" and native words in Chinese. Taking "cement, soap, tomato, potato"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descriptive loanwords. Among them, "Yang -" and "Fan -" are used most, the "Yang -" type is distributed northward and the "Fan -" category is southward. In addition, there are "ghosts", "red hair", "Holland -" and so on, mainly distributed in Guangdong and Fujian.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vivid examples for teaching Chinese vocabulary and cultur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十五”規(guī)劃科研項目“漢語方言地圖集”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寶卿,王思明;花生的傳入、傳播及其影響研究[J];中國農史;2005年01期
2 蔣慕東,王思明;辣椒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J];中國農史;2005年02期
3 趙凌俠,李景富;番茄起源、傳播及分類的回顧[J];作物品種資源;1999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玲;美洲糧食作物的傳入、傳播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艷林;;民族聲樂風格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蔣英;;人類學視野下保護語言多樣性的幾點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貢波扎西;;藏區(qū)地名命名法的特點[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4 周春華;;行政緊急權力及其法律規(guī)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5 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楊茜;外來詞:異質文化傳播和融匯的一面鏡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丁亞元;;有效面授的內涵及其設計策略[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8 姚蘭英,金澤安;如何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甘翠華;;漢英成語修辭特點分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陳秀平;;略論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濤;;公訴專業(yè)化相關問題研究[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李慶偉;;建設高校學習型黨組織的途徑與基本要求[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3 倪建平;;中國在中亞的國家形象塑造:文化傳播的視角[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5 陶原珂;;從漢語的詞性-義項關系論漢外詞典的詞性標注結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潘雪蓮;;詞典中名詞釋義模式的選擇[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李恒;;從波普的“三個世界”理論看“薩丕爾——沃爾夫假說”[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江必新;程琥;;論判例在WTO爭端解決中的適用[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9 閻宗彪;喬生;;腐植酸緩(控)釋BB肥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應用實踐[A];第八屆全國綠色環(huán)保肥料(農藥)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鄒偉;段競暉;鞠霓;饒曉亭;胡麗莉;張雪;羅邦民;;中介法律制度建設的法律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麗瑋;元刊雜劇復字詞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馬京;云南興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變遷[D];云南大學;2010年
8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余余;人的虛擬生存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郭繼文;文化軟實力的歷史觀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延麗;我國研究生學術道德保障體系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曉明;上海市部分小學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開展狀況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蘇u&;從歷史發(fā)展看中日圍棋文化比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楊陽;電視體育談話節(jié)目《體育評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劉小飛;上海市楊浦區(qū)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董嬌;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師威信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佳;地方大學研究生教育產學研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滿蕾;東北方言數(shù)字詞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夏路;論醫(yī)療損害責任歸責原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周萍;“動賓動詞+賓語”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惠伯棣,武興德,朱雨杰,陳杭;辣椒紅素酯可抑制花生油的自氧化[J];北京農業(yè)科學;1998年04期
2 林春華;觀賞辣椒的主要品種及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2年01期
3 閔宗殿;;海外農作物的傳入和對我國農業(yè)生產的影響[J];古今農業(yè);1991年01期
4 張家炎;清代湖北的雜糧作物[J];古今農業(yè);1996年01期
5 衣保中;清代東北的農作物種類與分布[J];古今農業(yè);1996年04期
6 瞿明安;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傳統(tǒng)農事觀[J];古今農業(yè);1998年01期
7 馬雪芹;明清時期玉米、番薯在河南的栽種與推廣[J];古今農業(yè);1999年01期
8 肖克之;《金薯傳習錄》版本說[J];古今農業(yè);2000年03期
9 梁家勉 ,戚經文;番薯引種考[J];華南農學院學報;1980年03期
10 楊梅香;紅辣椒治療關節(jié)炎的實驗研究[J];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楠;;說“馬鈴薯”[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9期
2 唐功敏;張芷嘉;黃英;;淺談漢語方言與移民、種植、地名的關系[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3 黔豐;;學了理論分外明 撥亮爹爹心頭一盞燈[J];湖南教育;1975年06期
4 ;馬鈴薯育種專家——鞏秀峰 副研究員[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2年06期
5 DODO;;餐桌上的五大洲[J];飛.奇幻世界;2002年08期
6 孫茂林,李云海,李先平;云南馬鈴薯栽培歷史、耕作制度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品種資源[J];中國農史;2004年04期
7 ;小恩熙:文根英[J];高中生之友;2006年04期
8 馬鈴薯兄弟;;馬鈴薯兄弟的詩[J];詩選刊;2006年01期
9 詹妮斯·沃爾弗;龐啟帆;;生命的支點[J];科學與文化;2009年08期
10 金海龍;;馬鈴薯感冒癥[J];學習博覽;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解玉琴;郭雄;;互助縣控制馬鈴薯病害發(fā)生的幾項技術措施[A];馬鈴薯產業(yè)與糧食安全(2009)[C];2009年
2 趙國琦;魏冬梅;賈海兵;;馬鈴薯脫毒小薯(Minituber)栽培試驗研究[A];中國馬鈴薯學術研討文集(1996)[C];1996年
3 趙江雷;;沈陽地區(qū)春季大棚馬鈴薯栽培技術[A];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馬鈴薯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蔡興奎;柳俊;謝從華;;細胞工程育種在馬鈴薯抗病育種中的應用[A];全國作物細胞工程與分子技術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廖景位;何家平;;宜州市冬種馬鈴薯的生產現(xiàn)狀及今后發(fā)展對策探討[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自然科學篇)[C];2004年
6 ;福建省馬鈴薯生產與技術推廣現(xiàn)狀[A];2007年中國馬鈴薯大會(中國馬鈴薯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全國馬鈴薯免耕栽培現(xiàn)場觀摩暨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李志平;;推廣地膜覆蓋促進旱作馬鈴薯生產快速發(fā)展[A];中國作物學會栽培專業(yè)委員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屈冬玉;;前言[A];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馬鈴薯大會論文集[C];2008年
9 李鵬;郎爽;;馬鈴薯濕敷治療輸液所致的輕型靜脈炎的臨床觀察[A];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靜脈治療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戴清堂;田恒林;沈艷芬;張遠學;程群;;恩施春作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A];馬鈴薯產業(yè)與糧食安全(2009)[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新萍;2008年:“國際馬鈴薯年”[N];中國社會報;2008年
2 記者 莊俊康邋通訊員 閆濤;土豆良種補貼增至500萬[N];甘肅經濟日報;2008年
3 張倩;農民代表的“馬鈴薯建議”[N];甘肅日報;2008年
4 記者 卜彥兵邋通訊員 牛建軍;定西馬鈴薯文化書畫筆會在通渭舉行[N];定西日報;2008年
5 奇暄;馬鈴薯深加工為勃利農民辟富路[N];黑龍江經濟報;2008年
6 記者 吳俊;農業(yè)部等多部門助寧夏銷售馬鈴薯[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8年
7 通訊員汪姝琴、劉海洲;嘉魚抓好馬鈴薯技術培訓[N];咸寧日報;2008年
8 山東天泰種業(yè) 孫田;天泰三號馬鈴薯及配套高產栽培措施[N];山東科技報;2008年
9 王雨 王千鈞 王綱;舞起龍頭富一方[N];甘肅日報;2009年
10 記者德力格爾 通訊員賀崢;察右后旗21.52萬畝設施馬鈴薯增收7100萬元[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葉曉鋒;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羅自群;現(xiàn)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趙燕;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花粉特異表達基因ST901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孫畢;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杜海蓮;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h5n1a)在馬鈴薯中的轉化與表達研究——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轉化的對比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0年
7 胡松柏;贛東北漢語方言接觸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8 王紅梅;漢語方言動詞重疊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9 宋萍;蘇云金芽胞桿菌分離鑒定及對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特異活性菌株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10 白慶榮;利用RNA介導的病毒抗性培育雙抗病毒轉基因植株[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建榮;農桿菌介導的幾丁質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轉化馬鈴薯的方法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0年
2 郝文勝;切割PLRV復制酶基因負鏈的核酶基因對馬鈴薯轉化及檢測[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1年
3 李娟;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愈傷組織培養(yǎng)和耐鹽突變體的離體篩選[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4 封莉;馬鈴薯挖掘機篩分系統(tǒng)的性能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李韻濤;馬鈴薯薯條及其余料加工工藝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張峰;馬鈴薯花粉原生質體的分離與培養(yǎng)[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1年
7 王淑菊;氣霧栽培促進馬鈴薯開花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2年
8 彭學文;河北省馬鈴薯病害調查及主要真菌病害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9 孟千萬;根瘤農桿菌介導的GNA基因轉化馬鈴薯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10 吳玉萍;淺析建水漢語方言語音對學習普通話語音的影響及對策[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625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6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