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言系統(tǒng)中的歐化結構
本文選題:歐化結構 + 對外漢語; 參考:《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摘要】:歐化結構在漢語語言系統(tǒng)中數(shù)量日漸增多,地位日益重要。歐化結構最初是小規(guī)模的、臨時的,以偏誤形式出現(xiàn),隨著使用頻率的提高,人們的語感也會發(fā)生變化,偏誤就成了基礎語即漢語語法系統(tǒng)的一部分。從歷時角度看,有的歐化現(xiàn)象僅作為偏誤活躍一時,然后逐漸消失;有的則由偏誤發(fā)展為穩(wěn)固的歐化結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歐化結構應該成為漢語語法中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漢語句式區(qū)別對待。還應該確定歐化結構和偏誤的界限,重視歐化結構的啟迪作用,利用歐化結構引導學生糾正偏誤。
[Abstract]:Europeanization struc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hinese language system. The Europeanized structure initially appeared in the form of errors on a small scale and temporar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equency of use, people's sense of language also changed, and the errors became a part of the basic language, that is,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some Europeanization phenomena are only active as errors for a while and then disappear gradually, while others develop from bias to stable Europeanization structur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Europeanized structure should become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ystem in Chinese grammar an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sentence patterns. The limits of Europeanization structure and bias should be determined, the enlightening effect of Europeanization structure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by Europeanization structure to correct errors.
【作者單位】: 洛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1YJC740074) 河南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2011CYY01) 2013年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胡明揚;語體和語法[J];漢語學習;1993年02期
2 勁松;被字句的偏誤和規(guī)范[J];漢語學習;2004年01期
3 鄭艷群;;中介語中程度副詞的使用情況分析[J];漢語學習;2006年06期
4 蔣協(xié)眾;;一種歐化現(xiàn)象:程度副詞與并列結構的組合——兼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9年05期
5 張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個NP”[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3期
6 趙宏,邵志洪;英漢第三人稱代詞語篇照應功能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03期
7 王燦龍;;英漢第三人稱代詞照應的單向性及其相關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1期
8 賀陽;從現(xiàn)代漢語介詞中的歐化現(xiàn)象看間接語言接觸[J];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飛;;《傲慢與偏見》中譯本第三人稱代詞翻譯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唐瑞婷;;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類偏誤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3 李瑟;劉偉;郭海云;;漢語第三人稱代詞預指功能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脫傲;;程度副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句法語義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丁素萍;閻凱;;英語第三人稱代詞預指照應及其翻譯模式[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趙揚;;英漢演說語篇照應手段對比與翻譯[J];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崔文尖;;英漢第三人稱指示代詞照應功能研究——兼與黃碧蓉老師商榷[J];大家;2010年10期
8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9 楊永忠;;反單向性照應話題功能短語分析[J];對外漢語研究;2011年00期
10 李菡幽;;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語法偏誤研究綜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喜榮;英漢敘述語篇參與者標識手段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穎玉;基于語料庫的歐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金圈;漢語單音方位詞與單音動詞的偏正性組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邱明波;動詞的指向對漢語第三人稱代詞和反身代詞的句內(nèi)回指的制約[D];復旦大學;2011年
7 曾海清;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8 李菡幽;基于學習策略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偏誤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呂紅梅;現(xiàn)代漢語量詞“個”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程麗麗;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北京話被動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曉花;英漢指稱照應對比研究及其翻譯策略[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彭靜;語篇翻譯中的銜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方艷;英漢第三人稱照應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徐正科;漢語“一量名”結構的句法語義解讀[D];湘潭大學;2010年
5 肖艷;中高級階段越南學生漢語常用篇章銜接手段偏誤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曹思海;《醒世姻緣傳》“被”字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祖艷鳳;留學生程度副詞“比較”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8 張小花;從話題結構分析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中的錯誤[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郭金鑫;政府工作報告中英文版本中銜接手段的對比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卞曉瓊;中高級對外漢語教材語體分布情況的考察[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禮進;英漢第三人稱代詞后照應的幾個問題——與趙宏、邵志洪先生商榷[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1期
2 胡云晚;程度副詞“非常”的有關偏誤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韓容洙;現(xiàn)代漢語的程度副詞[J];漢語學習;2000年02期
4 鄭艷群;;中介語中程度副詞的使用情況分析[J];漢語學習;2006年06期
5 徐晶凝;關于程度副詞的對外漢語教學[J];南開學報;1998年05期
6 莫彭齡 ,單青;三大類實詞句法功能的統(tǒng)計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7 李曉琪;;中介語與漢語虛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04期
8 杉村博文;;論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把”的賓語帶量詞“個”[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1期
9 王宗炎;英語人稱代詞he/she能預指下文中的名詞嗎?[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04期
10 許余龍;英漢指稱詞語表達的可及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海艷;馬云靜;;留學生單音形容詞使用偏誤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2 曾紅霞;;對外漢語教學中“搞”的使用偏誤及其教學對策[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郭曉沛;;淺析留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劉紅娟;;對外國留學生學習使用漢語比較句情況的調(diào)查和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11期
5 關執(zhí)印;;量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偏誤類型分析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潘洪超;;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慣用語偏誤分析及啟示[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7 吳慧玲;;對外漢語教學中“;饬x”偏誤分析[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施雯;;漢語語音特點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9 王海艷;馬云靜;;對外漢語教學中單音形容詞的教學策略[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年S2期
10 孫冬惠;;對外漢語多項定語語序教學問題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娜;;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顏色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3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4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5 陸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得體性問題[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6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7 李紅;;漢語本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謝曉燕;;基于語言穩(wěn)態(tài)理論的對外漢語報刊教材詞表更新[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金美;;對外漢語教學中三種教學模式的設計[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文;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需求升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記者 蘇軍;對外漢語教學存在師資缺口[N];文匯報;2009年
3 吳雙;對外漢語教學重塑中國“軟實力”[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4 實習生 蘇瑞霞;“漢語熱”凸顯對外漢語人才緊缺[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王冰潔;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需求升溫[N];中國人事報;2007年
6 劉菲;揚起語言的風帆,讓中華文化遠航[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7 本報記者 紅娟;李朋義:厲兵秣馬“搶灘”對外漢語出版[N];中華讀書報;2006年
8 執(zhí)筆 高賽;漢語“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報;2010年
9 記者 馮愛君;我省將派20名赴美漢語教學志愿者[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07年
10 記者 郝中實;政協(xié)委員建議加快漢語“走出去”[N];北京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盧智f,
本文編號:18276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2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