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指代詞說略
本文選題:旁指代詞 切入點:參照點 出處:《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由對外漢語教學的實例引入旁指問題。在句法功能方面,從考察句法位置入手,把旁指代詞分成兩類:體詞性的和加詞性的。其次,考察了范圍意義和數量意義,把旁指代詞分成兩類:加指和除指,從而得到了旁指代詞的內部分類系統(tǒng);在語篇功能方面,從所指是否相同以及照應的方向兩個角度詳細分析了旁指代詞的照應情況,并簡要地探討了旁指代詞的照應功能在英語中的表現形式。
[Abstract]:In the aspect of syntactic function, the paraphoric pronoun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aspect of part of speech and the part of speech. Secondly, the scope meaning and the quantitative meaning are investigated. The paraphoric pronoun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dd and divide, thus the inter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paraphoric pronouns is obtained, and the anaphora of paraphoric pronouns is analyzed in detail in terms of whether the reference is the same or not and the direction of anaphora in the text function. The anaphora function of anaphoric pronoun in English is also discussed briefl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 南開大學中文系
【基金】:國家“973”計劃項目“數字內容理解的理論與方法”課題“文本內容理解的數據基礎(2004CB318102) 國家“863”計劃項目“中文信息處理應用基礎研究”課題“現代漢語虛詞綜合知識庫”(2001AA114210,2002AA117010)。
【分類號】:H19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群;現代漢語中詞語兒化后的語義類型[J];襄樊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2 周靜;現代漢語遞進復句研究回眸與范疇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3 謝仁友;;現代漢語歧義句式“X不比Y·Z”的語義類型[J];語文研究;2006年02期
4 何洪峰;黃岡方言的比較句[J];語言研究;2001年04期
5 郭姝慧;試析副詞“稍微”和“有點”[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崔顯軍;雙重否定句和一般肯定句的分工[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7 牛保義;英漢語附加疑問句語法化比較[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樊中元;《馬氏文通》動詞分類述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9 高增霞;語氣詞“吧”的意義再探[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10 伍和忠;漢語表“體”助詞研究述要[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柴秀敏;;《詩經》語言特殊語序的考察[A];第七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2 周紅紅;;外來詞的界定[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鵬元;;詢問式搜索請求的模式分析[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齊沖;;漢語復合句第二小句中零形主語的同指制約[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孫雁雁;;以關聯(lián)為主的答句銜接語模式及特點[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龐文斌;張國煊;曹恬;;基于規(guī)則和統(tǒng)計的漢語淺層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亮;空間詞匯系統(tǒng)的認知語義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2 Maharani(陳玉蘭);漢語、印尼語動詞重疊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海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范疇化:概念庫的經驗識解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文雅麗;現代漢語心理動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5 高航;現代漢語名動互轉的認知語法考察[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6 朱磊;現代語言學文本中現代漢語的再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陳淑梅;鄂東方言的量范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林曉恒;魏晉至唐基本方位詞語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韋理;中國學習者英語冠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蘭巧玲;俄漢語是非問句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雷;疑問代詞的否定用法考察[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麗娜;英漢指示詞對比研究與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3 袁從潤;現代漢語強調方式初探[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4 溫利容;漢英存現句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5 董亞楠;英語指稱性代詞it和漢語對應詞“它”[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6 劉蕾;英語AS…AS…同等比較結構的研究及其漢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7 勞R,
本文編號:16124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1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