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的“由”字句習得偏誤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語料庫的“由”字句習得偏誤分析 出處:《安徽文學(下半月)》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從語料庫中提取語料,從偏誤的語法分類的角度進行分析,得出目的語負遷移是中高級階段留學生在"由"字句習得過程中造成偏誤的主要原因;提出全面認識偏誤本質(zhì)、理性知識和感性知識相結(jié)合、對比分析等方法,希望對對外漢語教學實踐有所啟發(fā)。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extracting the corpus from the corpu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classification errors,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arget is in the advanced stag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errors caused by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errors, rational knowledge and sense of knowledge combin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I hope to inspi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由”字句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重要的語法句式,但是目前對于此種句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體研究上。例如,呂文華(1985)從由字句和“被”字句區(qū)別的角度指出:“‘由’字句不等于‘被’字句!盵1]白荃(1986)重點分析了“由+施事”結(jié)構(gòu)位于句首的功能,指出:“‘由’字句和‘被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白荃;試論在句首的“由+施事”結(jié)構(gòu)的句法功能及其相關(guān)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2 朱其智;;留學生漢語雜糅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媛;;漢語被動式界定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期
2 馮文賀;;語病評判與語言學發(fā)展三論[J];大理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3 沈莉娜;岳麗娜;田澤中;;共同義動詞動元的語用變化[J];大眾文藝;2010年09期
4 李菡幽;;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語法偏誤研究綜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屈哨兵;;現(xiàn)代漢語被動標記研究檢討[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2期
6 張黎;;甘肅省立法語篇中“由”字句的運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7 李衛(wèi)中;“由”字句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J];漢語學習;2000年04期
8 金奉民;;致使結(jié)構(gòu)的語義角色[J];漢語學習;2011年05期
9 高再蘭;;“有……著”句式的結(jié)構(gòu)特點與語義傾向[J];漢語學習;2012年02期
10 耿京茹;;漢法被動表述中動詞使用的差異[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菡幽;基于學習策略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偏誤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屈哨兵;現(xiàn)代漢語被動標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萬禾;意愿范疇與漢語被動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唐均;蘇美爾語的格范疇[D];北京大學;2008年
5 李金蓮;基于平行語料庫的中日被動句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周四貴;元明漢語介詞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艷;日語被動態(tài)漢譯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段興臻;施事由字句動詞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桂孟秋;基于“小三角”理論的“被”字句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褚立紅;《鶴林玉露》介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權(quán)寧美;漢語空間介詞“從、由、在、到”與韓語相應(yīng)表達方式的對比[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柴紋紋;漢語和葡萄牙語構(gòu)詞法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韓鑫;與“在+處所”有關(guān)的偏誤問題考察[D];復(fù)旦大學;2011年
8 劉靜;外國人學漢語話語主體觀點表達形式的考察分析[D];復(fù)旦大學;2011年
9 保菁菁;“改寫理論”視角下《湯姆叔叔的小屋》三個中譯本語言多樣性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莎莎;現(xiàn)代漢語新興“被X”格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吳門吉,周小兵;意義被動句與“被”字句習得難度比較[J];漢語學習;2005年01期
2 田善繼;非對比性偏誤淺析[J];漢語學習;199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脫傲;;頻度副詞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應(yīng)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馬峗;;“是非問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3 鄭娟;;漢英中介語的介詞偏誤分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劉曉玲;;“比”字句在對外漢語中的教與學[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5 李遐;;維吾爾族學生漢語“被”字句習得偏誤分析[J];語言與翻譯;2006年03期
6 李菡幽;;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語法偏誤研究綜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匡臘英;;菲律賓華裔學生漢語語音習得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J];語文學刊;2008年19期
8 關(guān)執(zhí)印;;偏誤分析理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戴崢崢;周蕓;;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朗讀語流中的音段偏誤分析——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09年08期
10 崔新丹;;語料庫偏誤研究現(xiàn)狀及新疆少數(shù)民族習得漢語語料庫偏誤分析研究的價值[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慧;;從輸入到輸出的習得過程及其心理機制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李潔紅;;英語指示語的習得過程[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袁義春;;小學生語言偏誤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康家香;;我看幼兒English之習得[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5 通拉嘎;;近十年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鄧瑤;;PSC中雙音節(jié)詞語輕重格式的常見偏誤分析及對策[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鄧丹;;美國學習者漢語復(fù)合元音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韓玉華;;香港考生在PSC“說話”中常見的語法偏誤分析[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10 康家香;;我看幼兒English之習得[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山西財經(jīng)大學華商學院 吳娟娟;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程度副詞偏誤分析[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2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 史靜寰;面對學習,女孩的自信哪去了[N];中國婦女報;2000年
3 張驊;從被動操練到積極參與[N];云南日報;2004年
4 浙江省寧海實驗幼兒園 王秀玲 丁瑩瑩;1.5—3歲幼兒教學的探索研究[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岳陽師范學院 曾葡初;“二語教學”與“外語教學”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嗎?[N];光明日報;2001年
6 馮麗芳;注重語言培養(yǎng) 丟掉“聾啞英語”[N];發(fā)展導(dǎo)報;2003年
7 王元華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如何處理語文教學的十大矛盾(九)[N];中國教師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洪建;哈薩克族學生漢語否定結(jié)構(gòu)習得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2 孔艷;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李琳;外國學生習得漢語語氣副詞調(diào)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夏迪婭·伊布拉音;維吾爾民族漢語教學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5 王潔;漢語中介語偏誤的計算機處理方法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6 番秀英;漢語和泰語個體量詞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7 李遐;新疆維吾爾族學生漢語介詞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林美淑;對韓漢語教學離合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薩仁其其格;蒙古學生漢語中介語名、動、形詞匯偏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10 盧智f,
本文編號:13742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37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