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
本文關鍵詞: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 出處:《學理論》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對留學生的漢語教學中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角色。高質(zhì)量的課堂提問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效果。因此,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加強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技巧以及使用方式、時機和效果等方面的鍛煉和培訓,以更加科學高效的方式,達到課堂上互動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一問一答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語言課中最基本的練習方式。今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在這個模式中,教師的話語會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把更多的話語權(quán)留給學生。但話少并不代表沒有作用,而是少而精。課堂提問就是教師少而精的話語中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姜暉;論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劉曉雨;提問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玉;對外漢語教師課堂提問的初步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廣新;單從凱;;課程BBS討論的漂移現(xiàn)象與表現(xiàn)特征[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1期
2 張玲;淺談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方式的優(yōu)化[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4年01期
3 胡余清;;“兩課”有效教學初探[J];商業(yè)經(jīng)濟;2006年06期
4 曠娟;;漢語作為二語的課堂教學語言[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劉曉雨;提問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6 艾久紅;沈文香;;英語精讀課課堂提問藝術淺談[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董鳳瑞,王永紅;淺談課堂教學提問的倫理規(guī)范和科學規(guī)范[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蔣以亮;;漢語問句的習得和組織學生課堂提問的意義[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2 鄭艷群;;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中的量化問題[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林軍;師生互動與學習者語言交際能力的發(fā)展[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2 歐賓;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問題意識[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祖嫘;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語言中詞語和句子的使用情況探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4 馮振舉;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交流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玲;中學英語課堂提問方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干常春;促進生物學概念教學的課堂教學技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肖貽杰;大學教師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8 張湘韻;問題教學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靳巖;中外教師對學生評價模式差異的比較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陳小英;漢語課堂話語模式分析及其教學啟示[D];暨南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彭利貞;試論對外漢語教學語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2 李杰友,張翼;談學科教學的策略與技巧[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3 呂必松;關于對外漢語教師業(yè)務素質(zhì)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89年01期
4 劉曉雨;提問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5 周星,周韻;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01期
6 劉家榮,蔣宇紅;英語口語課堂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個案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4期
7 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陳煒;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提問模式調(diào)查分析[J];外語界;2004年06期
8 何安平;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師話語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03年02期
9 孫德金;對外漢語教學語言研究芻議[J];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玉;對外漢語教師課堂提問的初步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曉麗;;語用負遷移與對外漢語教學[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1年16期
2 呂振華;張鳳;;對外漢語視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學[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張曉穎;;應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對外漢語專業(yè)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探析[J];企業(yè)導報;2011年10期
4 李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1年03期
5 周湘;;對外漢語教學與中國文化在全球推廣的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朱科;王堯;;對外漢語中的慣用語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陳艷芳;劉運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J];大家;2011年14期
8 廖小琴;;對外漢語教學之我見[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9 孫超;;認知理論在詞綴對外漢語中的教學探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6期
10 孫惠;;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淺談“啦”的用法[J];華章;2011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2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4 陸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得體性問題[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金美;;對外漢語教學中三種教學模式的設計[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黃錦章;;從“把”的用法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陸儉明;;增強學科意識,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鐘玖英;;語言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對話[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第一套對外漢語教學論著總目出版[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間力量參與對外漢語教學[N];光明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雷新;俞敏洪:讓民間力量參與對外漢語教學[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記者 章紅雨;兩岸學術機構(gòu)合作出版對外漢語教學指導書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5 居峰 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長征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楊曦;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國俗詞語”研究[N];貴州政協(xié)報;2008年
7 丁可寧 吳晶;對外漢語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N];中國改革報;2009年
8 吳文;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需求升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記者 蘇軍;對外漢語教學存在師資缺口[N];文匯報;2009年
10 吳雙;對外漢語教學重塑中國“軟實力”[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孫Y冒,
本文編號:13343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33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