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量詞“條”的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關(guān)鍵詞:談量詞“條”的對外漢語教學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量詞 “條” 對外漢語教學 方法 建議
【摘要】:量詞"條"是漢語中最常見的量詞之一,文章通過對量詞"條"在漢語水平大綱和對外漢語教材中的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依據(jù)北京語言大學HSK語料庫以及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語料庫的語料對漢語學習者產(chǎn)生的關(guān)于量詞"條"的偏誤做出分類,最終挖掘出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對量詞"條"的對外漢語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量詞“條”是漢語學習者很容易錯誤使用的一個詞匯,所產(chǎn)生的偏誤五花八門。一、量詞“條”在大綱、詞典、教材中的分布在《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條”作為量詞出現(xiàn)在按級別排列的詞匯等級大綱甲級詞的第729條,并且專門標注為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冬梅;;簡化字“發(fā)”及其兩個繁體字“v|”“氷”問題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2 楊道沅;扶良文;;計算機漢字系統(tǒng)的高效詞庫結(jié)構(gòu)設(shè)計[J];北京化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4期
3 朱志平;江麗莉;馬思宇;;1998-2008十年對外漢語教材述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張力為,丁雪琴,高潮;賽前情緒與生活滿意感及注意指向的相關(guān)[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5 胡天華;關(guān)于“○”[J];編輯學報;1995年04期
6 陳慧;漢字加工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郭曉沛;蔡文豐;于為;;淺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現(xiàn)狀[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郭曉沛;;淺析留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譚曉平;常德方言動詞語義配價初探[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劉旭剛,彭聃齡;詞匯判斷中漢語多義詞識別的優(yōu)勢效應[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嘉憶;;漢譯英口譯材料的難度判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華清泉;曹永茂;周曉娓;王志愷;;多通道人工耳蝸植入患者的漢語聲調(diào)識別[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穎玉;基于語料庫的歐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孟德騰;現(xiàn)代漢語嵌入式預制語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彭春花;擁擠效應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韓同蘭;戰(zhàn)國楚文字用字調(diào)查[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周賽紅;湘方言音韻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薛永剛;正常中國人及喉癌術(shù)后病人發(fā)聲重建過程中語言功能腦區(qū)的fMRI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韓大偉;英漢運動類動詞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曉凌;論非現(xiàn)實語義范疇[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海瑛;《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劉婧一;元代筆記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趙瑞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程度副詞配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柴艷麗;復音同義詞檢索與分析系統(tǒng)的設(shè)計與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周磊;化妝品廣告語言特色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6 武曉琴;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表已然義“是……的”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曉莉;目標類型和呈現(xiàn)方式對不同認知方式初中生學習判斷準確性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8 徐琳;跨文化語境中的中國春聯(lián)及其應用推廣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星;內(nèi)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關(guān)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張潔尉;知覺干擾對漢字和英文單詞記憶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曉沛;蔡文豐;于為;;淺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現(xiàn)狀[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 王云輝;;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量詞形象色彩[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年10期
3 牛巧紅;;量詞“只”、“頭”的認知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卜海艷;;試論詞源分析在對外漢語量詞教學中的作用[J];語文知識;2008年03期
5 李雙梅;;試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黑龍江史志;2009年16期
6 崔敏;;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方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7 緱瑞隆;;認知分析與對外漢語示形量詞教學——對外漢語量詞教學個案研究系列之一[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年03期
8 施艷婷;;對外漢語教學中量詞“個”泛化現(xiàn)象的偏誤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11期
9 王思思;;對外漢語量詞教學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王德春;對外漢語教學漫議之九(二篇)[J];漢語學習;199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呼和;;加強少數(shù)民族實驗語音學研究的幾點建議[A];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屠國平;;制定“PSC評分細則”的原則與方法[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李嘉郁;;關(guān)于當前華語教材建設(shè)的幾個問題[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瞿麥生;;論語用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5 張飛鵬;;“一語二文”仍須努力[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八輯)[C];2008年
6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孫薇薇;;基于語料統(tǒng)計的現(xiàn)代漢語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8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9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10 陳紱;;《顏氏家訓》量詞研究[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文;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需求升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記者 蘇軍;對外漢語教學存在師資缺口[N];文匯報;2009年
3 吳雙;對外漢語教學重塑中國“軟實力”[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4 實習生 蘇瑞霞;“漢語熱”凸顯對外漢語人才緊缺[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王冰潔;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需求升溫[N];中國人事報;2007年
6 劉菲;揚起語言的風帆,讓中華文化遠航[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7 本報記者 紅娟;李朋義:厲兵秣馬“搶灘”對外漢語出版[N];中華讀書報;2006年
8 執(zhí)筆 高賽;漢語“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報;2010年
9 記者 郝中實;政協(xié)委員建議加快漢語“走出去”[N];北京日報;2006年
10 實習生 杜靜 王華;全球漢語熱升溫,你準備好了嗎[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管春林;漢英否定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步連增;語言類型學視野下的漢語量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宗澈;《史記》量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7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魯定元;文學教育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淑宏;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陳斯棋;高級對外漢語報刊閱讀教材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雷敏;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4 周希全;“數(shù)+形+量”格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郭春艷;概數(shù)助詞“多”、“來”和“把”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冉建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傳播[D];蘭州大學;2012年
7 孫欣;明代四大傳奇量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亞菲;語料庫技術(shù)與對外漢語量詞詞典編纂[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9 張璇;漢語量詞“種、類、樣”探析[D];暨南大學;2008年
10 譚三妹;初級階段哈薩克斯坦留學生漢語量詞運用偏誤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33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3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