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向補語的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
本文關鍵詞:趨向補語的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
【摘要】:趨向補語能夠體現(xiàn)漢語的節(jié)約性、意合性等特點,而結構又豐富多變,因此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前人的研究中,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趨向補語的習得、偏誤成因幾方面,沒有將教材對趨向補語的輸出形式與習得狀況聯(lián)系起來。我們選擇《發(fā)展?jié)h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新版和原版的教材的對比和描寫,考察了趨向補語在教材中的分布情況及輸出形式。比對《漢語水平標準與語法大綱》對趨向補語的具體要求,從教材的課文選擇、語法點的分布、練習的設置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同時考察了漢語學習者對趨向補語的習得情況,從組合和聚合的新角度重新對偏誤的類型進行分類。依據HSK新考試大綱提出的最新要求,建議教師以“聽、說”為主,著重培養(yǎng)漢語學習者的口頭言語技能。同時,文章還認為,重視趨向補語的階段性教學對趨向補語的習得有積極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9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邢福義;“起去”的語法化與相關問題[J];方言;2003年03期
2 黎杰;;從習得標準看趨向補語習得順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8期
3 邢福義;形容詞動態(tài)化的趨向態(tài)模式[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4 張伯江;動趨式里賓語位置的制約因素[J];漢語學習;1991年06期
5 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J];漢語學習;2005年01期
6 黃玉花;;韓國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特點及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7年04期
7 肖奚強;周文華;;外國學生漢語趨向補語句習得研究[J];漢語學習;2009年01期
8 陳昌來;動后趨向動詞性質研究述評[J];漢語學習;1994年02期
9 楊德峰;朝鮮語母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習得情況分析——基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楊德峰;日語母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習得情況分析——基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李春享;韓國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薩沙(Alexandra Valevskaya);俄羅斯學生趨向補語學習及其偏誤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艷杰;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偏誤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金善熙;韓國學生使用漢語趨向補語的偏誤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龍娟;對外漢語教學趨向補語偏誤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樸賢珠;漢語和“來、去”有關的趨向補語在韓國語中的對應形式[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何戎;從漢語趨向補語出發(fā)的漢俄對比及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7 崔圣愛;朝鮮族小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8 金哉延;漢語補語與韓國語對應成分關系的探討[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娜;俄語表空間意義的動詞前綴與漢語趨向補語的對比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杜芳芳;外國留學生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習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50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5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