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與焦點相關的幾個概念
本文關鍵詞:試析與焦點相關的幾個概念
更多相關文章: 焦點 預設 話題 背景 預期 對比與排他 主觀量
【摘要】:本文在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述評的基礎上,主要分析了與焦點相關的幾個概念,包括預設、話題、背景、預期、對比與排他、主觀量等,以進一步加深對焦點概念和焦點二分結構的理解,希望能為對外漢語教學、兒童母語習得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關鍵詞】: 焦點 預設 話題 背景 預期 對比與排他 主觀量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疑問范疇中焦點問題的類型學研究”(項目批準號:13YJC740072) 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現(xiàn)代漢語焦點研究”(項目編號:14YS058)資助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焦點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國后,焦點已成為漢語語法學界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問題,學者們結合漢語事實,用不同的語言觀(功能主義或形式主義)、從不同的角度(音系學、句法學、語義學和話語分析)來研究焦點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大量的文獻和豐富的結論。但是由于學者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楊小璐;兒童漢語中的限制焦點[J];當代語言學;2002年03期
2 袁毓林;句子的焦點結構及其對語義解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3 袁毓林;;反預期、遞進關系和語用尺度的類型——“甚至”和“反而”的語義功能比較[J];當代語言學;2008年02期
4 劉慧娟;潘海華;胡建華;;漢語添加算子的習得[J];當代語言學;2011年03期
5 黃瓚輝;焦點、焦點結構及焦點的性質研究綜述[J];現(xiàn)代外語;2003年04期
6 劉丹青;徐烈炯;;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J];中國語文;1998年04期
7 蔡維天;;談“只”與“連”的形式語義[J];中國語文;2004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全生;現(xiàn)代漢語焦點結構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構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對象的數(shù)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胡曉燕;;論敘事語篇中的信息結構及焦點結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鐘華;;“才”重讀與非重讀時語義、語用功能差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熊仲儒;;漢語中無定主語的允準條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高華;;漢語里的“話題問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賀亮;;言語交際構成要素在話題轉換中的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吳繼剛;;從術語看古代語文詞典編纂的規(guī)范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9 彭可;;“Do you mind smoking?”的語用變異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祁小莉;;從語義學角度談“反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紅艷;;非范疇化視角下的多義性分析[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謝婷玉;;原型理論在英語學習型詞典釋義中的應用——以《牛津高階英語學習詞典》(第八版)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相明;雍和明;;題元理論與英漢詞典動詞句法處理[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楊蕊;;法律條文與商業(yè)網(wǎng)站廣告的功能語法對比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杜治國;;英語動詞派生名詞的前綴發(fā)音規(guī)則過度概括的實證分析和規(guī)律總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徐佳;;漢譯英時政語篇中的動詞名詞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高軍;;隱喻與英語學習詞典中一詞多義詞匯的釋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韓杰;;諺語中的數(shù)詞對舉現(xiàn)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郭中;;從類型學的角度看漢語的基本語序問題[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喻禾;;論比喻句中的焦點標記詞“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春秀;現(xiàn)代俄語同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丹;語言學術語漢譯規(guī)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黃姍姍;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X是X”結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尹悅;中韓目的復句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耿冰;“實現(xiàn)事件”結構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劉陽;基于框架語義學的語篇連貫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芳;《越策越開心》語言藝術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徐正科;漢語“一量名”結構的句法語義解讀[D];湘潭大學;2010年
10 艾小艷;英漢左移位構式的認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伯江,方梅;漢語口語的主位結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3 沈園;邏輯判斷基本類型及其在語言中的反映[J];當代語言學;2000年03期
4 劉丹青;漢語中的框式介詞[J];當代語言學;2002年04期
5 李寶倫,潘海華,徐烈炯;對焦點敏感的結構及焦點的語義解釋(上)[J];當代語言學;2003年01期
6 李寶倫,潘海華,徐烈炯;對焦點敏感的結構及焦點的語義解釋(下)[J];當代語言學;2003年02期
7 袁毓林;句子的焦點結構及其對語義解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8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語義功能及其分配性效應[J];當代語言學;2005年04期
9 石定栩;;關于“有標記”的歧解[J];當代語言學;2006年01期
10 E.Casielles-Suárez;鐘小勇;;《句法與信息結構的接口》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8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峰輝;周昌樂;;“DJ+的是+M”的焦點和預設分析[J];語言研究;2008年02期
2 俞玲玲;;以含副詞“就”字句為例淺談預設理論[J];語文學刊;2009年06期
3 郅麗梅;;語用預設與交際語境順應[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S2期
4 成文;《當代話題》課的教材設計與處理[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3期
5 戈玲玲;預設及翻譯技巧[J];中國翻譯;2002年03期
6 陳建萍;;《紅樓夢》稱謂語中的預設現(xiàn)象初探[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7 曹葦舫;閱讀的重建及其意義[J];浙江學刊;2002年06期
8 李小萍;文學作品開頭的“是”字句[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謝之;淺析預設多義化傾向的消解——以《紅樓夢》的一組對話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10 劉利華;預設與蘊含[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陸少兵;;法庭語境中預設的心理認知[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易美珍;;幽默的預設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宇;;言語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喻禾;;淺析認知方式與句法結構的一致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鮑延毅;聊“聊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2 王戰(zhàn)華;漢語要當“語言領袖”[N];中國商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鐘小勇;重動句信息結構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張全生;現(xiàn)代漢語焦點結構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3 許國萍;現(xiàn)代漢語差比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陳麗霞;戲劇話語語用修辭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王洪明;俄漢闡釋動詞詞義的元語言釋義對比[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趙碩;基于語用分析的網(wǎng)絡廣告預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潔;現(xiàn)代漢語遞進復句焦點結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甜;廣告語的預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胡寶麗;語用預設在廣告語中的應用[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4 李莉莉;趙本山小品中幽默的預設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李妍妍;論預設與有效交際[D];河南大學;2005年
6 張金亮;主謂主語句考察[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陳曉輝;遞進關系是遞進復句的預設[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唐麗娟;西周時期受事主語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楊玉琢;言語交際中的預設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10 李楨;語境中虛詞實化現(xiàn)象初探[D];廣西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00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0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