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民族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民族性研究
【摘要】:漢語修辭是漢語的一部分,在語言的表達與實際運用中十分常見。同時很多的漢語修辭現象是受本身的民族文化影響而成,深刻反映出民族性。由此看出,漢語修辭教學極為重要。然而,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本文主要以漢語修辭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分析漢語修辭與西語修辭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研究漢語修辭體現出的民族性,并且結合當前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現狀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民族性建議,以求引起人們對漢語修辭民族性的重視,并且為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本篇論文主要由五個部分構成,具體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緒論。分別闡述了這篇論文研究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對修辭、漢語修辭、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民族性及漢語修辭的民族性相關概念作了界定;通過查閱選題的相關資料,進行了研究綜述;確定其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二部分,中西語境下對語言修辭的不同認識。以英語為例,舉例說明漢語修辭與西語修辭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并且分析漢語修辭(語音、漢字、詞匯、句式方面)體現出的民族性。第三部分,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現狀與分析。通過分析漢語修辭在語文課程標準,中考、高考考試大綱的說明,語文教材的編排,以及對漢語修辭的教與學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發(fā)現當前中學語文漢語修辭及修辭教學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第四部分,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民族性建議。針對漢語修辭所體現出的民族性以及當前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現狀,對漢語修辭觀、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評價等方面給出一些具體性的建議。第五部分,結語。通過對本篇論文進行一個概括總結,并分析其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與不足之處。
【關鍵詞】:中學語文 漢語修辭 修辭教學 民族性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緒論11-20
- (一)研究的依據11-12
- 1.現實依據11-12
- 2.理論依據12
-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12-15
- 1.修辭及漢語修辭的概念界定12-13
- 2.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概念界定13-14
- 3.民族性及漢語修辭的民族性的概念界定14-15
- (三) 研究綜述15-18
- 1.有關漢語修辭的研究15-16
- 2.有關漢語修辭教學的研究16-17
- 3.有關漢語修辭的民族性研究17
- 4.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7-18
- (四) 研究思路與方法18-20
- 1.研究思路18
- 2.研究方法18-20
- 一 中西語境下對語言修辭的不同認識20-32
- (一) 漢語修辭與西語修辭的相似性和差異性20-26
- 1.漢語修辭與西語修辭的相似性20-24
- 2.漢語修辭與西語修辭的差異性24-26
- (二) 漢語修辭體現出民族性26-32
- 1.漢語修辭在語音上體現出民族性27-28
- 2.漢語修辭在漢字上體現出民族性28
- 3.漢語修辭在詞匯上體現出民族性28-30
- 4.漢語修辭在句式上體現出民族性30-32
- 二 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現狀與分析32-41
- (一) 課程標準對漢語修辭教學的要求32-33
- (二) 考試大綱對漢語修辭的要求33-35
- 1.中考考試大綱對漢語修辭方面的要求33-34
- 2.高考考試大綱對漢語修辭方面的要求34-35
- (三) 語文教材中漢語修辭知識的編排35-39
- 1.編排過少38
- 2.編排面窄38
- 3.編排混亂38-39
- (四) 漢語修辭的教與學39-41
- 1.漢語修辭教的現狀39
- 2.漢語修辭學的現狀39-41
- 三 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民族性建議41-61
- (一) 形成正確的修辭觀,提高修辭的民族性認識41-42
- 1.轉變漢語修辭的狹隘認識41
- 2.擺脫傳統(tǒng)的、應試的漢語修辭教學觀念41-42
- 3.采取多種方式,豐富漢語修辭素養(yǎng)42
- (二) 明確修辭教學內容,教學滲透民族性42-46
- 1.語文課程標準要確定漢語修辭教學內容42-43
- 2.語文教材應合理編排漢語修辭教學內容43-44
- 3.語文考試應加大對漢語修辭民族性的考查力度44-45
- 4.語文教師應充實漢語修辭課堂內容45-46
- (三) 改進修辭教學方式,,傳承修辭民族性文化46-52
- 1.以生活中的例子激發(fā)修辭學習興趣46-47
- 2.修辭教學與其他教學相結合47-50
- 3.強化漢語修辭練習50-52
- (四) 強化修辭教學方法,提高修辭學習效果52-58
- 1.比較閱讀法52-54
- 2.感情朗讀法54
- 3.結合語境法54-55
- 4.摘抄積累法55-58
- (五) 通過多種評價,檢測修辭學習效果58-61
- 1.在修辭教學前進行診斷性評價58-59
- 2.在修辭教學中進行形成性評價59
- 3.在修辭教學后進行總結性評價59-60
- 4.對修辭學習效果進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60-61
- 結語61-62
- 參考文獻62-65
- 附錄一: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65-66
- 致謝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譚汝為;論漢語修辭與漢文化的關系[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2年04期
2 宗廷虎;讀江南新著《漢語修辭的當代闡釋》[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劉天堂;論漢語修辭風格的表現[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李宏偉;淺析漢語修辭的兩種解構現象[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年04期
5 劉曉利;漢語修辭的文化底蘊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8期
6 劉曉利;漢語修辭的文化底蘊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7 楊忠良;;漢語修辭的尋常語言藝術化[J];職業(yè)技術;2007年02期
8 宗廷虎;;多層次、多側面的漢語探究——讀王蘋新著《漢語修辭與文化》[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04期
9 ;本期話題:漢語修辭史:理論與實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于廣元;;修辭化:漢語修辭史研究的理論探索話題[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王希杰;;第三屆漢語修辭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2 朱德培;;試談科技文章的漢語修辭[A];學報編輯論叢(第一集)[C];1990年
3 蘇雪冰;余辭新;;關于第四屆漢語修辭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4 王德福;;一本學習漢語修辭的好教科書[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高萬云;;王希杰《漢語修辭論》讀后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宮巖;;“三一”理論的邏輯結構[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趙家新;;《黃帝內經》比喻的文化內涵[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8 羅旋;宗守云;;一部史論并重、繼往開來的修辭學著作——評《漢語修辭論》[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白阿力瑪;目的論下“兩會”記者招待會漢語修辭格的口譯[D];內蒙古大學;2015年
2 任暢;新世紀以來漢語修辭新現象[D];黑龍江大學;2014年
3 池丹丹;對外漢語修辭辭格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4 田娉;中學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民族性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5 閔絲絲;文化差異對漢語修辭效果的影響[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楊冰郁;近代漢語修辭詞語的特征、類型和意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楊書俊;夸張?zhí)骄縖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758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75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