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jīng)教育中的偽科學——駁“13歲前讀經(jīng)不需理解”的語言學依據(jù)
本文關鍵詞:讀經(jīng)教育中的偽科學——駁“13歲前讀經(jīng)不需理解”的語言學依據(j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前讀經(jīng)教育界有一些教育者主張不對13歲前的讀經(jīng)兒童進行解經(jīng),認為只要背誦即可,并認為兒童在13歲后將失去提高語言、語文能力的機會。他們常借用"語言習得"理論,認為單純讓兒童背經(jīng)可以模仿語言習得的過程,從而自動"習得"語言能力、語文能力甚至人文素養(yǎng)。這種看似有科學依據(jù)的論證,實為一種"偽科學"。本文從人類語言關鍵期的具體時間、人類"語言天賦"的真正含義、語言習得與"語段背誦"的對象區(qū)別、語言能力和語言技能的區(qū)別四個方面分析,論證其結論不能成立。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兒童讀經(jīng) 關鍵期 習得 語言學
【分類號】:G633.3
【正文快照】: 梁晨當下的經(jīng)典誦讀教育界,有很多教育者主張對13歲前的兒童進行讀經(jīng)教育時,不需要對經(jīng)典內(nèi)容進行講解,只讓其記憶背誦即可。這種主張甚至形成了一大流派,其所依據(jù)的理論基礎,歸納起來主要有二:其一為人類記憶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認為“(零歲)至13歲為一生記憶力之最高峰”,[1]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歌;;大眾文化語言習得價值的探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03期
2 胡國安;論語言習得和運用中的套語[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韓玉群;語言習得與環(huán)境教學模式的構建[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高鳳霞;淺談文化與語言習得[J];宿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曹成志;;語言習得與環(huán)境教學模式的建構[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單興緣;吳萬華;;從兒向語的角度看非宏觀語言習得早期非地道言語輸入[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潘冬梅;;情感因素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8 彭小紅;李琳;;照看者對兒童早期語言習得的影響[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薩莫辛科娃T.B.;耿潔;;語言習得在外語學習中所反映的世界觀[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7期
10 魏俊彥;;追尋巴別塔——小議語言習得的普遍順序問題[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文宇;;語言習得與人腦的先天功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儲常勝;;語言與文化——淺析中英習語的文化差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趙晨光;;二語與課堂語言習得[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蘇新春;杜晶晶;關俊紅;鄭淑花;;教材語言的性質、特點及研究意義[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嚴云霞;高紅艷;李寧;;漢語語言認知理論與嫁接外語語言習得應用研究[A];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河北卷)[C];2013年
6 何俊芳;;社會變遷與中國人口較少族群的語言處境——以赫哲族為例[A];民族學人類學的中國經(jīng)驗——人類學高級論壇2003卷[C];2003年
7 周媛;;關于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問題[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8 唐君;;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看自然語言元語言理論對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A];2010年貴州省外語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蒙 段元斌 記者 葛靜;市領導會見美國語言習得資源中心客人[N];南昌日報;2010年
2 張哲 編譯;美英荷學者撰文質疑語言層級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楊綠 編譯;西班牙舉辦第八屆國際多語言大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姜紅 編譯;顏色詞匯研究揭示人類語言習得狀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5 馮麗芳;注重語言培養(yǎng) 丟掉“聾啞英語”[N];發(fā)展導報;2003年
6 高山杉;“學術女超人”原來是“書皮黨人”[N];東方早報;2010年
7 睢縣孫聚寨鄉(xiāng)第三初級中學 軒慎陽;淺談情景教學在課堂中的使用[N];學知報;2011年
8 白國東;創(chuàng)設樂學氛圍 內(nèi)化樂學恒力[N];鄂爾多斯日報;2007年
9 鹽城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翻身小學 王鳳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表達得更流暢[N];江蘇教育報;2012年
10 隴西師范學校 苗莉莉;淺談中學英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定西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娟;云南羅平魯布革布依族苗族鄉(xiāng)語言使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劉元素;語言發(fā)生學理論假設的語言觀和語言習得觀的研究及應用[D];西南大學;2015年
3 王宇哲;自媒體在虛擬中文語言社區(qū)應用的實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4 洪昀;注意對公式化語言習得和口語能力的影響[D];東南大學;2015年
5 吳萬華;非宏觀語言習得早期言語輸入[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6 徐冬雪;“視、聽、做”一體化的嬰幼兒語言習得環(huán)境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邊林霞;早期語言習得中言語輸入的分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8 袁芳;設置輸出任務對聽力理解中注意分配與語言習得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志芬;貴州省望謨縣油邁村瑤族語言使用調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王薇薇;語言與跨文化交際[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讀經(jīng)教育中的偽科學——駁“13歲前讀經(jīng)不需理解”的語言學依據(j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4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44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