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
本文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翻轉課堂是信息社會催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引起了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是當下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數(shù)學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而課堂教學活動離不開師生間的互動行為,課堂師生互動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性和創(chuàng)新性。首先,依據(jù)國內外相關文獻,對“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等核心概念進行了界定。對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做了系統(tǒng)整理。介紹了交往教學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與本研究密切相關的理論,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接著,選取5節(jié)典型的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的視頻,以FIAS和ITIAS為量化研究工具,以課堂實錄和訪談記錄為質性研究素材,借助Excel統(tǒng)計軟件,對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行為展開深入研究。通過量化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為學生探究型結構;課堂活動安排緊湊,課堂沉寂、混亂幾乎沒有;技術的使用比率高;學生行為比率明顯多于教師行為比率;教師擅長運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問開放性問題;學生主動行為的比率遠高于被動行為的比率,且學生討論的比率較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較穩(wěn)定。結合對一線教師的訪談,本文認為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在師生互動方面有如下優(yōu)勢:翻轉課堂在不改變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的情況下,以教學流程再造保障了學生主體性回歸;有利于教師啟發(fā)式教學、針對性指導;課堂氣氛活躍,課堂互動效果好;課堂活動安排緊湊,課堂秩序好;教師運用技術增加互動,為深入互動提供可能。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的翻轉課堂師生互動中,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師生問答節(jié)奏快,學生思考空間仍有待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不平等;教師偏向于用直接方式影響學生。最后,在相關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結合研究過程中的思考,提出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加互動的深度;運用多樣化互動方式;設計開放性的思考題;保證互動對象的公平;辯證的分析和利用學生反饋;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等途徑提高翻轉課堂師生互動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 互動行為 初中數(shù)學
【學位授予單位】:魯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434;G633.6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引言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義12
- 1.2.1 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12
- 1.2.2 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性和創(chuàng)新性12
- 1.3 研究現(xiàn)狀12-18
- 1.3.1 翻轉課堂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12-14
- 1.3.2 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14-18
- 1.3.3 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現(xiàn)狀18
- 1.4 研究問題18-19
- 1.5 研究方法19-21
- 1.5.1 文獻法19
- 1.5.2 觀察法19
- 1.5.3 訪談法19-21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21-25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21-23
- 2.1.1 翻轉課堂21-22
- 2.1.2 師生互動行為22-23
- 2.2 理論基礎23-25
- 2.2.1 交往教學理論23-24
- 2.2.2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24
- 2.2.3 人文主義學習理論24-25
- 第3章 基于ITIAS和FIAS的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25-41
- 3.1 師生互動行為研究方案設計25-28
- 3.1.1 師生互動研究方法的選擇25
- 3.1.2 FIAS簡介25-26
- 3.1.3 基于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特點的編碼系統(tǒng)的選擇26-28
- 3.2 視頻樣本簡介28-30
- 3.3 基于ITIAS和FIAS的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30-38
- 3.3.1 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編碼及統(tǒng)計30
- 3.3.2 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統(tǒng)計分析30-38
- 3.4 訪談研究38-41
- 3.4.1 訪談記錄38-40
- 3.4.2 結果分析40-41
- 第4章 研究結論及策略41-47
- 4.1 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結論41-44
- 4.1.1 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積極的方面41-43
- 4.1.2 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有待改進的方面43-44
- 4.2 提高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效果的策略44-47
- 4.2.1 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44
- 4.2.2 增強互動的深度44-45
- 4.2.3 運用多樣化的互動方式45
- 4.2.4 設計開放性的思考題45
- 4.2.5 保證互動對象的公平45-46
- 4.2.6 辯證的分析和利用學生反饋46
- 4.2.7 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46-47
- 第5章 總結與反思47-49
- 5.1 總結47
- 5.2 反思47-49
- 參考文獻49-53
- 附錄A53-55
- 附錄B55-57
- 附錄C57-63
- 附錄D63-67
- 附錄E67-69
- 附錄F69-103
- 作者簡歷10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守國;;課堂師生互動的本質、條件與實現(xiàn)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9年27期
2 劉堯;戴海燕;;課堂師生互動研究述評[J];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3 李艷偉;冷澤兵;;當前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文教資料;2010年13期
4 王芳;關于課堂師生互動差異的理性思考[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3年02期
5 馬吉宏;;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公平問題及其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2期
6 馬吉宏;;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公平問題及其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01期
7 亓玉慧;;淺談課堂師生互動的優(yōu)化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年09期
8 李含平;;黑龍江省高校俄語專業(yè)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9 吳文海;;課堂師生互動障礙及解決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5期
10 閆煥文;;初中美術課堂師生互動初探[J];學周刊;2011年2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彩霞;;淺談課堂師生互動[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哲;高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個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孟靖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郎園園;小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空間差異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4 王祿涵;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5 楊琦;課堂師生互動的言談分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6 劉丹丹;新疆昌吉高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現(xiàn)狀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7 李枝敏;高中地理新手—專家型教師課堂師生互動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宋晨輝;中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多模態(tài)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9 劉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現(xiàn)狀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10 高芳;高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情況的案例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30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2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