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詞作為英語中功能詞的一種,對句子中的各個成分起到連接和中介的作用。介詞又因為其意義的廣泛性和復雜性往往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然而迫于考試和課程進度的壓力,英語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忽視對于介詞的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指導下,英語教師對于介詞經(jīng)常是以固定搭配形式將介詞的意思一一列出,并且通過例句來強化學生對于介詞的理解和記憶,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引導下,英語介詞意義和引申意義的搭配并不能被學生所理解,也就造成了學生無法區(qū)分介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用法。并且,根據(jù)本文的調(diào)查顯示,學生對于介詞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認可度并不高,并且對傳統(tǒng)介詞教學方法表示出消極的態(tài)度。學生表示傳統(tǒng)教學方法枯燥并且效率低下。本文中,作者以認知語言學中的方位隱喻理論和意象圖式理論出發(fā)對介詞IN和ON進行了研究。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對比下,設計了認知教學方法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作者希望在空間隱喻的空間概念和意象圖式中對于人體本身和客觀世界的認知理解的基礎下,學生能夠更有效率地理解和記憶介詞的各個義項之間的關系以及介詞在不同語境下的引申意義。本研究是介詞IN和ON的實證研究,作者在本研究中擬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高中學生對于認知教學方法指導下的介詞教學的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2)在介詞的教學中空間隱喻和相關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應用的效果是怎樣的?(3)本文在空間隱喻和意象圖式的指導下,在哈爾濱德強中學進行了一次教學實驗,選取高一(1)班和(2)班的兩個班級,共120名學生作為被試,兩個班級學生水平無明顯差異。其中(1)班是控制組,(2)班是實驗組。在控制班采用的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的是以空間隱喻和意象圖式為基礎的認知教學方法。由于受到時間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選取介詞學生容易混淆的IN和ON為研究目標。在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了為期八周的實驗,在實驗結束之后在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了后測以檢驗教學成果。并且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來調(diào)查學生對于基于意象圖示和方位隱喻理論的認知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1)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基于意象圖式和方位隱喻理論的認知教學方法指導下的介詞教學效率更高;(2)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在實施認知教學方法的課堂氛圍更為活躍,學生對于新的認知教學方法接受度更高;(3)對于意向圖式和空間隱喻理論應用在英語介詞的教學中有什么建議?與此同時,本文作者針對本研究的局限和對近幾十年介詞的研究綜述對未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由于本文篇幅和作者研究時間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對象只選取了兩個對于中學生來說較難區(qū)分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介詞,一個是介詞IN,另一個是介詞ON.盡管作者從認知語言學的意向圖式和方位隱喻理論對這兩個介詞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并且在高中教學課堂中展開了教學實驗。但是本文得出的結論并不能代表或者解釋所有介詞的情況。基于在本研究中的討論,本文作者建議后來的學者能夠?qū)Ω嗟慕樵~展開實證研究,與此同時,本文作者建議后來的學者能夠?qū)樵~進行一個系統(tǒng)的研究尤其是利用語料庫從而能對于所有介詞的語義結構作出一個整體的解釋。其次,從本文的研究綜述可以看到近幾年廣大學者對于介詞的研究主要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然而其他跨學科領域的研究相對少見。事實上,像心理語言學,語言哲學以及語言習得也有相對豐富的理論可以去探索介詞的研究。作者建議廣大學者可以從更多的跨學科領域研究介詞,能為英語的介詞教學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最后,盡管本研究中所用到的調(diào)查問卷,前測以及后測試卷是作者精心設計的,但是難免這些實驗材料在設計過程中偏向于作者的意愿和喜好。盡管在各種因素的干擾下,本研究中的實驗結果是成功的。此外控制班學生的成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不是完全消極的。所以本研究作者希望未來的學者能在以后對介詞的研究中找到新的適宜的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33.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薇;;介詞in和within的認知對比分析[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5年10期
2 明宏;;方位介詞on意義拓展的理據(jù)性研究[J];外語學刊;2015年04期
3 陳妮妮;楊廷君;;具身認知視角下的身體空間隱喻研究——以“上-下”空間隱喻為例[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5年03期
4 楊前輝;;AT-ON-IN點面體語義微系統(tǒng)的空間模型研究[J];外國語文;2013年06期
5 吳白音那;;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介詞教學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11期
6 彭卓;;介詞in的意象圖式及語義延伸[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7 楊前輝;;介詞ON的多維空間和多義關系[J];外國語文;2012年S1期
8 鄧曉宇;鄒曉萍;;空間介詞“on”的多義性認知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彭卓;;介詞on的意象圖式及語義延伸[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10 劉艷;李金屏;;在介詞教學中運用概念隱喻的可行性研究——以in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孫梁;基于意象圖示理論的高中英語介詞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2 管利珍;基于意象圖式的教學對高中生介詞IN學習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6年
3 任紅霞;基于意象圖式的教學方法對高中生英語介詞學習的影響[D];廣州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
2600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0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