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海洋化學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
[Abstract]: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three-level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ull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qualities, student basis, and so on, which can meet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mutual teaching,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of ocea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Qingdao No. 39 Middle School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case analysis, investigation, etc.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demonstrat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opening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ith marin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arin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In order to do littl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mainly states the questio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the marine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stage, determines the core concep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work, and enhances the credibi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research.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are determined. The second part,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39 middle school high school marine chemistr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tep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guarantee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the training goal and content standard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actical par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tatus of follow-up investigation; The fourth part is the summary of the effec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summarized and reflected,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cea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re sorted out. In order to further adjust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3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剛平,王策鴻;我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探索及其意義[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fā):背景、進展及現(xiàn)狀[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丁鋼;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開發(fā)[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曾慶偉,劉志;試論校本課程開發(fā)面臨的困難和對策[J];山東教育科研;2001年05期
5 吳惠青,鄭和;個性化: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價值追求[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2期
6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fā):觀點和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7 陽澤,劉電芝;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內(nèi)容、模式與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1年03期
8 吳剛平;“新課程運動”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此消彼長及其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2期
9 陸玉團;校本課程開發(fā)管窺[J];基礎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10 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fā)評價的基本框架[J];集美大學教育學報;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建輝;;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帶來的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羅桂生;;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校長素質(zhì)[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吳明輝;;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教師角色[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賀亞麗;張瑞瑤;;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5 袁才方;;科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范式的研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6 姜紹強;;山區(qū)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fā)[A];學校文化建設與策劃[C];2010年
7 鄭衛(wèi)中;;試論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學生文化自覺的培養(yǎng)[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C];2013年
8 呂曉燕;;化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思路和方法——例析課時校本課程“食品保存巧方法”的開發(fā)[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李保平;;2013年全國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成果現(xiàn)場會暨全國第三屆小學和諧杯“我的模式我的課”高效教學模式博覽會在河南濟源邵原實小成功舉行[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10 賀亞麗;張瑞瑤;;上海師大附中附屬龍華中學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期研究第一輪研究與實踐工作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東師范大學 崔允o7;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問題與共識[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郭穎新;走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誤區(qū)[N];四平日報;2007年
3 廣東教育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胡繼飛;找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規(guī)則與范式[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王斌華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系教授;厘清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六大誤解[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單江新;淺談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的發(fā)展[N];伊犁日報(漢);2010年
6 拉薩市實驗小學老師 阿旺曲珍;淺論校本課程開發(fā)[N];西藏日報(漢);2011年
7 吳剛平;背景:關于校本課程開發(fā)[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教學研究部主任 張們;校本課程開發(fā)三問[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張鶴銀;走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誤區(qū)[N];中國教師報;2005年
10 記者 王秀娟;城關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有聲有色[N];銅川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馬正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董翠香;我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金華;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fā)個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景怡光;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3 周長虹;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吳運明;試論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對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建龍;農(nóng)村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現(xiàn)狀評析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金芳;教師校本課程開發(fā)能力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立全;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波;昆明市中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許黃裳;語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現(xiàn)實思考[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路明;培智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670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36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