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媒介素養(yǎng)教育實踐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8-10-30 14:03
【摘要】: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媒介指的是“使雙方(人或事物)發(fā)生關系的人或事物”,媒介的變化自然會引起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物質世界關系的變化。20世紀中期,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提出,技術改變著人類和世界,印刷技術的出現(xiàn)以及隨后電視技術取代印刷技術,使得社會的主導媒介發(fā)生變化和更迭,信息的傳播方式、速度、質量等被改變,從而改變了人的認知方式。相比較成長在前后兩代媒介技術過度中的一代,從出生就完全在新媒介技術包圍下的新一代,在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與上一代相異眾多。在這樣一種認識下,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中信息的制造、傳播、接受隨著各類媒介技術的發(fā)展盛行,已經界限模糊,任何一個人都主動或者被動的成為了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和接受者這樣三位一體的角色,這帶來了人類認識和行為的新一輪巨大變革。 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出生在媒介化的生存環(huán)境中,探索、認識和實踐基本都要通過媒介。有大量的調查已經揭示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社會已經生存在媒介中。中小學生作為千禧一代,媒介的大量接觸改變了他們,也改變了社會傳統(tǒng)的學生觀念,深深的影響了教育的發(fā)展?上驳氖,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展,教育界也積極的向外探索,上世紀90年代初就有學者開始關注媒介素養(yǎng)教育這一新概念新實踐,在引進這一概念后,我國本土化理論方面的研究開始興起。特別是2004年以后,以卜衛(wèi)、陸曄、白傳之、閆歡、張潔、李艷等人為代表,媒介素養(yǎng)教育理論研究進入高潮,同時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和機構開始在大學設立專門的研究團隊或者針對大學生這一成年人群體開展媒介素養(yǎng)課程,深入研究媒介素養(yǎng)教育。這一過程中,我們大量翻譯引進了國外的先進理論和實踐,從媒介素養(yǎng)發(fā)源地英國、大眾文化中心美國、當代媒介素養(yǎng)教育先進國加拿大等,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體系,如課程目的、教材、教學方法等,被我們所研究和重視,在對比國外經驗過程中,開始越來越多的學者思考中國語境下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實踐問題。進而,從2008年左右開始,我國各地開始有不少中小學學校開展了媒介素養(yǎng)教育課程,不管是獨立課程還是融合課程,實踐的開展是我國中小學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大發(fā)展,但是對于這些實踐的整合總結工作卻做得還不是很到位,這并不利于研究的深化和推廣。 因此,本文選取了幾位媒介素養(yǎng)教育實踐方面有代表性的課程實驗,通過廣泛查閱研究文獻,總結梳理他們各自課程從設計理念到實施過程的細節(jié),然后按照教學設計理論和課程理論,從教育目的、對象、內容、方法等角度,對其進行分析,以期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中小學媒介素養(yǎng)教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的共性之處,也找出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根據(jù)當前教育實際,提出合理可行的發(fā)展建議,從而為下一步中小學媒介素養(yǎng)教育深入開展提供參考。
[Abstract]:In the Chinese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ese, the medium refers to the 鈥淎 person or thing that mak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erson (person or thing).鈥
本文編號:2300208
[Abstract]:In the Chinese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ese, the medium refers to the 鈥淎 person or thing that mak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erson (person or thing).鈥
本文編號:2300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30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