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者介紹助益作品解讀
本文選題:作品解讀 切入點(diǎn):不幸者 出處:《語文建設(shè)》2017年22期
【摘要】:正在語文教學(xué)中,教師向?qū)W生介紹作者的有關(guān)知識、資料,對他們解讀作品是有益的,是文本教學(xué)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有些文本,沒有對作者的介紹,難以找到解讀的抓手。比如,多種版本的教材都選有《老王》,文章最后一句話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yùn)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如果沒有對作者楊絳的介紹,一定程度上就無從解讀這句話。文章開頭就寫了老王的"不幸",但是自始至終都沒有寫楊絳的"幸運(yùn)",這需要我們通過作者介紹
[Abstract]: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introduce the author's knowledge and materials to the stud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m in interpreting the works and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text teaching. Some texts are not introduced to the author. It's hard to find a grip on reading. For example, many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 have selected Lao Wang.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article is: "A few years have passed." I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it is a lucky man's shame for an unlucky person. "without an introduction to author Yang Jia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 is no way to interpret this sentence.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Lao Wang's "misfortune", but it has not written Yang Jiang's "luck" from beginning to end, which requires us to introduce it through the author.
【作者單位】: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xué);
【基金】:江蘇省教育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diǎn)課題“百年中學(xué)語文教材實(shí)際使用研究——以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xué)為例”(B—b/2013/02/070,批文號蘇教科規(guī){2013}1號)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33.3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道諄;文學(xué)作品解讀及其審美超越[J];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1998年04期
2 戎麗霞;;現(xiàn)代城市詩意的營造與消解——蔣韻作品解讀[J];前沿;2007年11期
3 陳國安;;“還原”語文課作品解讀的基本路徑[J];語文建設(shè);2006年07期
4 惠波;當(dāng)代海外中國抽象畫家作品解讀[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bào)(綜合版);2004年04期
5 莊戈;;心靈的投射——芮伯芝作品解讀[J];大慶社會科學(xué);2008年05期
6 孫良同;;明末義士葉尚高作品解讀[J];溫州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3期
7 紫玉;;“天人合一” “自然和諧”——陳愛明作品解讀[J];收藏界;2009年05期
8 劉安海;;意識到的文學(xué)使命和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胡發(fā)云作品解讀[J];華中人文論叢;2013年01期
9 李世柏;來自生活中的呼喚──馬青作品解讀[J];思茅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bào);1999年03期
10 梁新榮;吳曉棠;;詩意的棲居 精神的回歸——錫伯族作家趙春生作品解讀[J];黑河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潘耀昌;;“滑鐵盧”意味著什么——跨文化、跨門類作品解讀中的主體[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shù)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shù)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張春歌;;漂泊與皈依——余華作品解讀[A];中國小說研究[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5條
1 金宏;吳敗作品解讀[N];河北日報(bào);2011年
2 屈桂林;建筑理念與理想建筑[N];中華建筑報(bào);2007年
3 中國畫藝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 陳政明;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穿行——官振彬山水畫作品解讀[N];美術(shù)報(bào);2014年
4 商報(bào)記者 劉洋;白宜洛:將作品解讀權(quán)留給觀眾[N];北京商報(bào);2012年
5 王林;藏匿在心靈深處[N];美術(shù)報(bào);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柳洋泱;反諷與挪用—馬克·坦西油畫作品解讀及其在創(chuàng)作中給我的啟示[D];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2016年
2 荊菲;論藝術(shù)作品解讀的本質(zhì)[D];湖北美術(shù)學(xué)院;2011年
3 張浩;新新聞主義視角下的法拉奇新聞作品解讀[D];云南大學(xué);2014年
4 吳珊珊;阿卡汗獎與中國建筑傳媒獎及其作品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6821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68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