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參與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思想品德 “參與式”教學 實踐研究
【摘要】:21世紀初期,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以下簡稱新課改),新課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親身參與的重要性!皡⑴c式”教學是一種主動探索知識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使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組織管理者積極轉(zhuǎn)變教育教學思路,以適應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但是至今思想品德課教學還未能很好的體現(xiàn)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學目標,未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發(fā)展的要求。為了推進新課改的有效實施,必須在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深入探討“參與式”教學。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共有以下幾個部分。引言部分闡述了本課題問題的提出、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以及研究的意義、目的、方法,并提出了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第二部分闡述了“參與式”教學的概念及其理論依據(jù),并為后面的實施應用提供理論支撐。第三部分通過結(jié)合新課改、思想品德課教學現(xiàn)狀、學生積極性的調(diào)動、以及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探討“參與式”教學實施的必要性;從新教材的內(nèi)容、新課程三維目標體系及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方面論證了思想品德課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是實施應用部分,主要闡述了“參與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本部分內(nèi)容介紹了“參與式”教學應用的基本原則;“參與式”教學應用的過程,并結(jié)合“參與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運用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探討在“參與式”教學應用過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了應用“參與式”教學的實踐成效。最后一個部分是問題和建議部分,針對“參與式”教學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關(guān)鍵詞】:思想品德 “參與式”教學 實踐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3
- 一、問題的提出7-8
- 二、研究現(xiàn)狀綜述8-10
-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意義10-11
- 四、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11-13
- 第一章“參與式”教學的概念及其理論依據(jù)13-16
- 一、“參與式”教學的概念13
- 二、“參與式”教學的理論依據(jù)13-16
- 第二章 應用“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6-19
- 一、思想品德課應用“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16-17
- 二、思想品德課應用“參與式”教學的可行性17-19
- 第三章“參與式”教學的應用19-27
- 一、思想品德課“參與式”教學的應用原則19-20
- 二、思想品德課“參與式”教學的應用過程20-27
- 第四章“參與式”教學應用的有效策略27-32
- 一、合理的組建合作學習小組27
- 二、正確把握教材體系,明確教學目標27-28
- 三、興趣引路,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主動性28-29
-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29-32
- 第五章“參與式”教學的實踐成效32-36
- 一、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課程目標與轉(zhuǎn)變教學理念32-33
- 二、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33
- 三、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與活躍課堂氣氛33-34
- 四、轉(zhuǎn)變教學方法與課堂組織管理形式34-36
- 第六章“參與式”教學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36-38
- 一、“參與式”教學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36-37
- 二、幾點建議37-38
- 結(jié)語38-39
- 參考文獻39-41
- 致謝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鐵;高校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新探[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5期
2 郭楠;思想品德課教學與學生成功體驗[J];連云港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黃代興;試論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知”“情”結(jié)合[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4 文彬;;當前農(nóng)村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教師之友;2000年07期
5 張勤;關(guān)于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09期
6 王飛生,劉敏超;思想品德課教學需要“三個貼近”[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7 房玲;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運用事例[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8 程永祥;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主體參與”的嘗試[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1年09期
9 周崇秀;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J];宜賓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1期
10 王偉艷;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三自”能力[J];呼蘭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建國;;淺議思想品德課教學[A];基礎(chǔ)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2 張忠民;;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初探[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3 王芳寧;;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幾個要素[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4 張英;;怎樣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5 劉運方;;山區(qū)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調(diào)查[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6 羅蘭;;讓合作學習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彰顯魅力[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余金麟;;淺談“愛”的教學在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作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8 孔德蘭;;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9 張玉芳;;率先垂范寓教于情[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四卷)[C];2013年
10 李剛;邱粉仙;;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研究[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鎮(zhèn)江市實驗初級中學 徐科慧;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適當留白[N];江蘇教育報;2012年
2 畢節(jié)市七星關(guān)區(qū)陰底中學 邱煜;新課標下的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創(chuàng)新初探[N];貴州民族報;2013年
3 宿遷市宿豫區(qū)仰化中學 朱利寬;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多科結(jié)合”的探索[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4 王丙玉;新課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N];連云港日報;2009年
5 瀘縣天興中學 詹從泗;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三個突破”[N];瀘州日報;2009年
6 南淑穎;論多媒體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整合[N];萊蕪日報;2010年
7 濱州市惠民縣辛店鄉(xiāng)第二中學 何生剛;抓好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性[N];學知報;2010年
8 張之毅 駐馬店市第七小學;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方法[N];駐馬店日報;2009年
9 寶應縣天平中學 徐剛;農(nóng)村中學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之淺見[N];學知報;2011年
10 潘慧勤;農(nóng)村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現(xiàn)狀與解決對策[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孟杰;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生命教育探究[D];河南大學;2013年
2 買熱耶木·阿不都色依提;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的對策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賽;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審美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孫美妍;農(nóng)村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探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5 周彤;農(nóng)村思想品德課教學:現(xiàn)狀、問題、原因及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瑤;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7 彭曉燕;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8 楊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人文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9 張金蘆;“參與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6年
10 宋湘;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90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09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