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時代的德育活動課程
【學位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4
【中圖分類】:G41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錄
引 言
一、 構建德育活動課程的依據(jù)
(一) 活動課程的界定
(二) 理論探尋
(三) 現(xiàn)實根據(jù)
二、 新時代的德育呼喚活動課程
(一) 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客觀需要
(二) 改革德育現(xiàn)狀的必然要求
(三) 凸顯德育本質(zhì)的重要體現(xiàn)
三、 德育活動課程的構建
(一) 構建德育活動課程的原則
(二) 德育活動課程的目標確立
(三) 德育活動課程開設的內(nèi)容
(四) 德育活動課程的資源采集
(五) 德育活動課程實施的具體形式
(六) 德育活動課程的評價
四、 構建德育活動課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 實現(xiàn)“一種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
(二) 避免“兩種傾向”--孤立主義、形式主義
(三) 確定“三個中心”--以學生、情境、活動為中心
結 論
參考文獻
后 記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洪源;設置和開展活動課程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管理;1997年Z1期
2 ;上海市中小學活動課程實施綱要(試行)[J];中小學管理;1997年02期
3 鐘祖榮;創(chuàng)造向素質(zhì)教育轉軌的條件[J];中小學管理;1995年12期
4 逢超;請慎開素質(zhì)教育現(xiàn)場會[J];中小學管理;1999年02期
5 ;關于“素質(zhì)教育”的問卷調(diào)查[J];中小學管理;1997年06期
6 王承憲;對素質(zhì)教育的憂思[J];中小學管理;1999年02期
7 ;素質(zhì)教育 重在實施[J];中小學管理;1997年Z1期
8 熊川武;素質(zhì)教育與全面發(fā)展教育[J];中小學管理;1997年05期
9 蕭宗六;推進素質(zhì)教育 應澄清的幾個認識問題[J];中小學管理;1998年05期
10 線長久;扎扎實實推進素質(zhì)教育[J];中小學管理;1998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欣;當代小學音樂活動課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素質(zhì)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鄒卓鵬;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的考試改革[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姜麗華;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杜建群;實踐哲學視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于曉東;整體性體育課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8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清華;高考與學校教育的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10 孫丹兒;我國綜合科學課程內(nèi)容統(tǒng)整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陽;構建新時代的德育活動課程[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云;素質(zhì)教育:教育哲學的當代熱點[D];新疆大學;2002年
3 李敏;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與素質(zhì)教育[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4 戰(zhàn)秉聚;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素質(zhì)教育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明翠;中學歷史教學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探討[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6 王靜波;素質(zhì)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師素質(zhì)的構建[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7 徐慶;論素質(zhì)教育的時代性[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8 羅國程;素質(zhì)教育:教育行動研究與中小學校組織變革[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董旭梅;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課程設置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10 王曉光;對中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zhì)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438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284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