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的師德及其素質教育思想研究
[Abstract]:Xiang Jingyu's contribution to educational model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norm of teacher's morality, the norm of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the model of teaching. Her quality education thoughts, such as "people-oriented", "public heart",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ental and physique" and "abolishing the examination system", are embodied in the practice of running a school in Xupu Girls' School. Her "morality as a teacher, the way of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advocated at present.
【作者單位】: 懷化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分類號】:G40-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宋雙成;;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業(yè)素質: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著力點[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2年04期
2 吳青峰;;師生關系: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師生觀的沖突與調適[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年06期
3 李惠康;朱海;;論向警予的早期教育救國思想與實踐[J];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10期
4 劉鐵芳;曹婧;;師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及其相互關系[J];當代教育論壇;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翠芳;;交相輝映 燦若星辰——漫談近代歷史舞臺上的湖湘人物[J];滄桑;2008年01期
2 范夢;桂翔;;向警予的女性主體意識及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李志學;;20世紀20年代中國旅俄(蘇)留學運動始末[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9年02期
4 易永卿;湖湘文化對湖南無產(chǎn)階級人才群體的影響[J];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5 李惠康;;毛澤東與蔡和森的友誼[J];文史博覽;2005年18期
6 朱海;李惠康;;論向警予的婦女統(tǒng)戰(zhàn)思想[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劉定禹;于華珍;;論馬克思主義在少數(shù)民族中的傳播(1919—1924)[J];甘肅理論學刊;2007年04期
8 吳青峰;;師生關系: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師生觀的沖突與調適[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年06期
9 霍修勇;;試論湘籍革命家群體卓厲敢死的犧牲精神[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10 李惠康;朱海;;向警予報刊宣傳的理念與實踐探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明師;1949-1978:共和國英模人物群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萬瓊華;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與女性主體身份建構[D];湖南大學;2007年
3 趙小波;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中國化進程研究(1921-1949)[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清;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女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馬嬌;向警予婦女解放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周玲;蔡和森與新民學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慧;湖南早期共產(chǎn)黨人社會調查活動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5 楊紅輝;論五四時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6 唐紅波;中國近現(xiàn)代報刊新聞話語模式嬗變[D];湖南大學;2007年
7 黃冬芳;女性意識:從沉潛到覺醒[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中軍;論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文世芳;新民學會會員群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10 熊英;試論蔡和森的唯物史觀思想[D];湘潭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勝利;;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0年01期
2 張傳燧;教育的主體與主體性教育散論[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趙鐵鎖;孫曉華;;美國政治社會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研究及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07期
4 肖海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談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J];輔導員;2011年36期
5 劉立功;李景生;朱立坤;;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杜沙沙;薛媛;;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永恒追求[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12期
7 龍獻忠;許燁;舒常春;;教師職業(yè)倫理及其后現(xiàn)代詮釋[J];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01期
8 尹余琴;;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和促進個性發(fā)展的師生關系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1年33期
9 李尚群;蘭勇;;中國大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發(fā)展事略[J];中國農(nóng)業(yè)教育;2011年06期
10 劉鐵芳;曹婧;;師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及其相互關系[J];當代教育論壇;201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義蘭,王紅;論中學青年教師的師德培養(yǎng)[J];邯鄲師專學報;1999年02期
2 梁麗萍,趙東升;師德現(xiàn)狀與師德建設[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楊慧,黃湘;關于新時期師德內涵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3年03期
4 瞿建東;;聽師德報告會有感[J];師道;2010年04期
5 鄧演平;師德新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6 張瑞芳;教師素質與21世紀的人才培養(yǎng)[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7 茍克娟;李哲;;淺談師德與素質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耿立志;論教書育人的愛生效應[J];黑龍江農(nóng)墾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9 朱江東;“以德治國”思想指引下的師德建設[J];成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10 李玫,孫相根;誠信,師德之本[J];理論觀察;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秉德;;《李廉方教育思想研究》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馬秋帆;;《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包國慶;;教育史研究中的方法論智慧——韋善美先生倡導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中的系統(tǒng)方法論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汪灝;;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概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宋恩榮;;借鑒楊賢江教育思想,推動新時期教育改革——楊賢江教育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徐建平;;關于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的信息概述[A];高校信息文獻開發(fā)與利用——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第6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7 莫拔萃;;孫中山教育思想研究[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韋善美;;關于雷沛鴻及其教育思想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方蘋;;“紀念馬卡連柯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紀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苗春德;呂云飛;;略論雷沛鴻的民眾教育思想和實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鐸思;量化師德束縛了老師的教育權?[N];工人日報;2010年
2 梁宇廣 記者 張曉晶;讓師德的光芒照亮每一顆心靈[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3 記者 高偉山;教師大計 師德為魂[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聚焦師德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鉤[N];江蘇教育報;2009年
5 本報評論員;用愛心詮釋崇高師德[N];安康日報;2010年
6 四川省教育工委副書記 王曉都;師德之光在抗震救災中璀璨奪目[N];天津教育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劉淼;師德不好,小心被解聘[N];青島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徐雨薇 本報通訊員 丁仙林;讓師德成為服務教育的品牌[N];臺州日報;2010年
9 溫紅彥;我們今天怎樣看師德[N];人民日報;2002年
10 通訊員 楊晨 記者 李睿;甘泉縣建立師德考評機制[N];陜西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虞吉;民國教育電影運動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王燕曉;毛澤東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3 陳文華;老子思想的教育價值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愛勤;會通中西 融貫古今[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戰(zhàn)勝;赫爾曼·基澤克政治教育思想研究(1960-2000)[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6 胡靖;走向交往實踐[D];蘇州大學;2010年
7 賈宏燕;陳鶴琴教育思想的中國文化淵源與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穎夫;晏陽初“平民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沈t,
本文編號:2241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224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