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問題”
[Abstract]:The research objec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ity, comprehensiveness, humanism and stratification,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a and laws, The exist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aning of "human" cannot be the object of its research. Wh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r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the objec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should be education. Only by taking it as the object ca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science form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e change and the stability, the fact and the value, in order to condense the 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the educational science. It is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problems concern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that form the vigorous educational discipline "jungle".
【作者單位】: 荊楚理工學院院校發(fā)展研究中心;
【分類號】:G40-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毅;試論教育科學的發(fā)展趨勢[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1998年03期
2 ;歡迎訂閱《湖北教育科學》雜志[J];教育與經(jīng)濟;2000年S1期
3 蘇忱;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上海地區(qū))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01期
4 劉堯;;回顧與展望:中國教育科學的三個問題——從評《邁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科學》談起[J];中國電子教育;2001年01期
5 ;江西省教育科學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組織申報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的通告(不另行文)[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08期
6 周洪宇,李文鵬;21世紀中國教育科學展望[J];教學與管理;2001年02期
7 曹俊軍;論教育科學的功能與性質、對象、結構的關系[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8 高寶立;構建中國教育科學繁榮發(fā)展新平臺——首屆中國教育科學論壇暨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所(院)長工作聯(lián)席會議側記[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曾天山 ,吳鍵;“進一步繁榮和發(fā)展教育科學”座談會綜述[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田慧生;;實施素質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饒水仔;;化解三大話題 科學發(fā)展教育[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學發(fā)展促趕超”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張正江;;素質與教育問題的早期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于洪卿;;西方教育科學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探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韓震;;新中國成立60年中國特色教育科學的探索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黃育云;劉屹;;科學發(fā)展觀與教育科學發(fā)展[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昝連生;;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建設者[A];十六大后安徽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秦虹邋張武升;教育科學怎樣才算有“派”[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蔣建華;呼喚大眾教育科學[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張志攀 張秀麗 見習記者 張育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N];太原日報;2006年
4 記者 于愛云;市教育局——強化服務意識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N];金昌日報;2007年
5 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 劉教民;推動河北教育科學發(fā)展 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N];河北日報;2008年
6 記者 蔡佩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揭牌[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呂佳;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N];渭南日報;2009年
8 記者 王秀萍;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喜迎30歲“生日”[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9 ;探尋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之道[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任蘇民;我國基本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申仁洪;論教育科學:教育研究科學取向及其在中國的合理性建構[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詩;教育懲罰的實質及其實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2 侯曉杰;論教育異化及其消解[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1年
3 景霞;芻議教育中的懲罰[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孫磊;論教育愛[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5 武淑娟;獨生子女教育應有的理念[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6 萬發(fā)盛;和平教育論綱[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馬迎;論走向生命理解的教育[D];河南大學;2006年
8 平功波;布列欽卡教育科學思想述評[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白潔;“生成”與“轉化”的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志江;城鄉(xiāng)教育均等化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99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219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