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名詞短語中多重前置修飾語次序的象似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教育理論的“失語”與原創(chuàng)性訴求,,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南交通大學》 2012年
英語名詞短語中多重前置修飾語次序的象似性研究
樊正莉
【摘要】:名詞短語,作為英語的一種普遍語言現象,是英語表達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為了使表達出的名詞更具體,修飾語的使用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在名詞短語中出現多重修飾語,特別是多重前置修飾語時,如何正確的將多個修飾語進行排列則成了眾多學者探討的問題。前人從各個語言學領域對該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各種排列模式來解決該語言使用的問題。從最初的句法結構研究,到從語義學方面,再到功能語法,以及認知語言學方面。但這些研究并未涉及多重前置修飾語的象似性問題的全面分析,因而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間。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入手,對英語名詞短語中多重前置修飾語排序進行了象似性分析。 象似性,作為認知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主要研究語言形式或結構與其所表達的概念或概念結構之間的相似關系。它可被認為是一種從微觀的角度對語言現象進行的分析和研究。語言形式的長度,復雜性或語言成分的相互關系平行于他們所編碼的概念,經驗和交際策略。本文基于象似性理論分析了英語多重前置修飾語遵循的的象似性原則及其認知過程。得出結論如下:1)名詞短語中的前置修飾語的排列順序反映了他們與中心詞之間的概念距離。故而,距離象似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前置修飾語的排序問題。2)名詞短語中的多重前置修飾語在排列時則遵循了時空順序,受人們的思維視點和文化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體現順序象似性的原則。3)受象似性原則的影響,在使用多重前置修飾語時,遵循概念距離越近,形式距離越近的原則,本文分析了該過程的認知模式及過程,并簡述了名詞短語中的多重前置修飾語排序中的象似性特性。 通過本文的論證,筆者希望可以借此幫助英語學習者們更直觀地認識和理解名詞短語多重修飾語的排序問題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掌握該語言點,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也給英語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理據。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壯麟;美國功能語言學家Givón的研究現狀[J];國外語言學;1996年04期
2 陸丙甫;語序優(yōu)勢的認知解釋(上):論可別度對語序的普遍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5年01期
3 盧衛(wèi)中;詞序的認知基礎[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4 馮建軍;教育理論的“失語”與原創(chuàng)性訴求[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郭鴻;索緒爾的語言符號任意性原則是否成立?——與王寅教授商榷[J];外語研究;2001年01期
6 文旭;詞序的擬象性探索[J];外語學刊;2001年03期
7 王寅;語言符號象似性研究簡史——認知語言學討論之一[J];山東外語教學;2000年03期
8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01期
9 王寅;再論語言符號象似性——象似性的理據[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06期
10 劉冰泉;況新華;彭小強;;英語名詞短語形容詞修飾語排序的認知學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加宏;英語詞匯最新發(fā)展初探[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孟小宇;;象似性理論對于英漢定語位置異同的解釋[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馬亞娜;;翻譯中歸化與異化在句法上的體現[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程文華;剖析肯定陳述強調[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吳君;;英語動詞進行體的基本語義探討[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饒宏泉;;時量成分語序變化的動因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曹德和;宣恒大;;《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研制中的三對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詹勇,錢益軍;關于語言符號任意性原則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談文艷;;關于英漢對比下漢語語序的理據性和象似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2 欒育青;;兩種“給”字句在語用上的不同[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史茜;;英語重疊詞的理據和認知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王麗軍;;認知能力與語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5 張靜;;宋詞的象似性微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6 周敬華;曹京華;;改進英漢詞典中的語法信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姬云鵬;劉裕昆;王寧川;;《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6版》譯文商榷舉隅[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張梅崗;張艷秋;;論英語基本連接圖式結構[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席曉青;;演講語篇中說話者的元語用意識與元語用選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曾賢模;;A Discuss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Aspect[A];貴州省外語學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5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謝白羽;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比較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羅天華;施格語言的形態(tài)—句法關聯[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志富;現代漢語領屬性偏正結構及其相關句法現象[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敏;現代漢語非受事動賓式雙音復合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仇偉;英語乏詞義結構的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桂陽;現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曠金輝;漢英名詞前置修飾語語序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耿冰;“實現事件”結構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單軍鋒;圖式理論視角下的連貫研究及對讀前教學的啟示[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劉棟賢;英漢篇章中作為銜接與連貫手段的隱喻、轉喻認知機制對比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盧淑玲;從象似性角度看詩歌翻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喻姍姍;《湯姆·索耶歷險記》中省略的認知識解[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小颯;基于非范疇化理論的英語動詞名詞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魯潔;應對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項賢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與本土生長——從比較教育學的角度觀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戴浩一;葉蜚聲;;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芻議(下)[J];國外語言學;1991年01期
4 石毓智;《女人,火,危險事物——范疇揭示了思維的什么奧秘》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5年02期
5 胡壯麟;美國功能語言學家Givón的研究現狀[J];國外語言學;1996年04期
6 嚴辰松;語言臨摹性概說[J];國外語言學;1997年03期
7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8 文旭;認知語言學中的順序擬象原則[J];福建外語;2001年02期
9 葉瀾;世紀初中國教育理論發(fā)展的斷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吳康寧;教育研究應研究什么樣的“問題”——兼談“真”問題的判斷標準[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永照;英語名詞短語中的前置修飾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2 毛薇;英漢多項前置修飾語次序的認知功能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劉世生,張亞敏;從多重前置修飾語的結構與功能看新聞英語的文體特點[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4 陳青松;英語前置修飾語+名詞與漢語主謂結構的轉換[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1期
5 孫燁;;淺談漢英語言中前置修飾語的語序[J];科技資訊;2006年07期
6 杜保偉;形容詞化的動詞過去分詞作名詞前置修飾語用法芻議[J];中國檢驗檢疫;1994年12期
7 彭娟;;過去分詞作前置修飾語與后置修飾語的次范疇化探析[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董孝感;;名詞性前置修飾語淺議[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9 余麗華;;淺析前置與后置修飾語的特殊用法[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5年00期
10 白解紅;秦茜茜;;英語名詞短語中前置/后置修飾語選擇的認知語義關系解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士河;孫建成;;語言符號象似性與英語詞匯象似性關系[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徐暢;;從認知視角看皮爾士符號學理論[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文旭;;隱喻的符號學解讀[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陳星;;漢英定語語序的對比分析及其相關問題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史茜;;英語重疊詞的理據和認知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6 余建軍;;芻議英漢詞典例證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談文艷;;關于英漢對比下漢語語序的理據性和象似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8 應學鳳;;國內象似性研究動態(tài)[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陳叢梅;;英漢詞典中例證翻譯的象似性原則[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應學鳳;;國內語言符號任意性與象似性之爭[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雪春;現代漢語等同范疇的語義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余澤超;英漢敘述語篇中句內下指現象的認知功能闡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曲辰;語言類型學視角下的漢語和法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鄭璇;上海手語非視覺概念表達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PHAN VU TUAN ANH(潘武俊英);越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高文成;認知語言學理論框架下的英漢存在句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陳建生;英語詞匯教學“石化”消解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戶進菊;論生成語法的句法象似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10 鮑志坤;情感的英漢語言表達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樊正莉;英語名詞短語中多重前置修飾語次序的象似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2 曠金輝;漢英名詞前置修飾語語序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夏紅玉;廣告語言中的象似性[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4 關永平;英語的象似性及其語言認知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彭丹丹;基于象似性理論的英語詞匯教學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7 蹇瑤;英語過去分詞在名詞短語中作前置修飾語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8 何立均;符號學視野下的漢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東方;象似性角度的漢英名量詞構建理據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10 高偉;從英法漢基本句式看象似性理據[D];黑龍江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教育理論的“失語”與原創(chuàng)性訴求,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2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5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