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屬性、群體排斥與國家支配——教育公平分析的三種路徑
發(fā)布時間:2018-01-08 00:12
本文關(guān)鍵詞:個人屬性、群體排斥與國家支配——教育公平分析的三種路徑 出處:《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教育公平 個人屬性 群體排斥 國家支配
【摘要】:教育公平分析擁有三種路徑,分別是個人屬性路徑、群體排斥路徑和國家支配路徑。自由主義及后期的新自由主義學派主要與第一種路徑有關(guān),韋伯主義及后期的新韋伯主義學派與第二種路徑相聯(lián)系,而馬克思主義及后期的新馬克思主義學派與第三種路徑相關(guān)。這三種路徑對于解釋教育公平的核心影響機制各不相同:個人屬性路徑將學校作為教育公平的重要制衡器,以表明教育獲得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個人在智力能力和選擇能力上的不同;群體排斥路徑強調(diào)學校本身便是排斥機制,將眼光放在以階層、地域、利益群體等為主體的各種排斥機制上,認為正是各種排斥機制的存在阻礙了教育公平的推進;國家支配路徑側(cè)重國家分配教育資源、調(diào)整教育政策的宏觀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與權(quán)力關(guān)系對教育公平的直接影響。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paths for the fair analysis of education : personal attribute path , group exclusion path and national dominant path . The neo - liberal school in liberalism and later stage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first path , Weber ' s and later neo - Weber school is related to the second path , while the new Marxist school in Marxism and later stage is related to the third path .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心;
【基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暨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新教育公平的理論建構(gòu)與實踐探索”建設(shè)項目(項目編號:2015ZSTD007)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邁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作為教育的戰(zhàn)略性任務提了出來:“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shè),均衡配置教師、設(shè)備、圖書、校舍等資源!薄奥氏仍诳h(區(qū))域內(nèi)實現(xiàn)城鄉(xiāng)均衡發(fā)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許敏;王玉;趙陽;;更衣,
本文編號:1394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39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