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夢幻的完整——基于柏拉圖《會飲》愛欲的教育氣質
本文關鍵詞:兒童夢幻的完整——基于柏拉圖《會飲》愛欲的教育氣質
【摘要】:人,由自足趨于完整,不需要愛欲去欲求其他,而在當前人則自覺或被迫接受了分裂,充滿著愛欲。人所愛欲的對象本該是其所欠缺的,卻可憐地被指向欲求所能得到的,而其所缺永遠都無希望也不可能真正得以實現(xiàn)。教育的對象是人,相對應的,教育隨人從上古到當代,經(jīng)歷了不需要、可有可無、非有不可幾個階段。愛欲是教育的氣質,父母、國家、教師充滿愛欲地走向兒童,使兒童一步步陷入被控制的愛欲之中,同時面臨著不幸和大幸。只有當兒童有勇氣面對自己被愛欲撕碎的整全時,才能回到幾乎夢幻的完整。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教育的原始動機:人有所欠缺而充滿愛欲柏拉圖的《會飲》是以“愛欲”(Eros,音譯為“愛若斯”,其意義復雜深遠)為話題的一次宴飲。其中,喜劇詩人阿里斯多芬講到了人和愛若斯的起源。最開始人是圓球人(宇宙神的模樣),有兩副面孔,方向相反。三種性別,男和男是太陽的后裔,女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畢世響;;孩童是神話與神yG——教育為人的生存和活下去辯護[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2期
2 畢世響;;純粹的人和不純粹的思維——教育的文明起源辯證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6期
3 魯潔;;超越性的存在——兼析病態(tài)適應的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新吾;黃瑞雄;;思想政治教育元問題研究——基于人的自我超越視閾[J];理論導刊;2017年02期
2 柳琳;;兒童夢幻的完整——基于柏拉圖《會飲》愛欲的教育氣質[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01期
3 趙中源;楊亮;;試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魅力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年16期
4 李江;;走向自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J];當代教育科學;2016年15期
5 李江;;走向自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6年04期
6 黃上芳;;論道德教育中的價值選擇[J];浙江教育科學;2016年03期
7 唐代虎;;析哈貝馬斯的“內(nèi)在超越”[J];人民論壇;2016年17期
8 張金運;程良宏;;生成性教學:作為一種可能的教學方法論[J];當代教育科學;2016年02期
9 張金運;;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建構:困境與超越[J];教學與管理;2016年03期
10 張金運;程良宏;;變革時代教師專業(yè)生活的勇氣及其提升[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5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紫蘇水袖;;愛欲飛奔在國道316[J];幸福(情愛);2010年04期
2 李長偉;;“愛欲”視野中的公民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1期
3 陳蕓;;愛欲與語言的相擁——《戀人絮語》的一種讀法[J];龍巖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崔秀霞;;愛欲與革命的異體同構——以《蝕》三部曲為例看愛欲對于革命的隱喻涵義[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5 張和平;馬爾庫塞的“愛欲”說探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6 李永虎;;近現(xiàn)代以前西方愛欲哲學的歷史疏解[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7 金韻蓉;;中國女性的愛欲之欲[J];半月選讀;2010年06期
8 田明剛;;愛欲的錯位,迷茫的人生——《修女與士兵》人物解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09期
9 劉傳霞;;論1950-1970年代中國文學中的愛欲敘述[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薛民;馬爾庫塞的“愛欲解放論”述評[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海濱;;愛欲與生死[A];佛教生死哲學與生命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2 張之滄;;論建立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廖奕;法治的愛欲難題[N];檢察日報;2010年
2 李公明;“愛欲與城邦”的……當代思考[N];東方早報;2013年
3 陳曉明;大地之愛與歷史異化[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張洪浩(編輯);找不到北的人還在找[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5 熊哲宏;柏拉圖的《會飲》與“柏拉圖式的愛情”(上)[N];中華讀書報;2008年
6 蔣成博;我對生命透支現(xiàn)象的初步理解[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2年
7 阿朱;婚姻需要加點“鹽”[N];江蘇經(jīng)濟報;2001年
8 70后詩人 小說家 林苑中;電子詩、微博體與小情感敘事[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9 龔剛;愛智、樂知和錢鐘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10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師 唐小兵;京派文人的生死愛欲[N];東方早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艷俠;愛欲與教化[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邱忠文;勞動、愛欲、自然與藝術[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畢祖曜;愛欲的掙扎[D];中共中央黨校;2016年
2 王敏;《阿芙羅狄特》中的愛欲之美[D];浙江大學;2010年
3 唐長華;愛欲動機·精神醫(yī)治·女性誤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蘇杭;愛欲的博弈[D];上海戲劇學院;2013年
5 趙鵬鈞;《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的愛欲悲歌[D];云南大學;2012年
6 付巍;現(xiàn)代社會壓抑問題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7 唐莉;生命,,愛欲與孤獨[D];西南大學;2006年
8 唐竹沁;《對柏拉圖<會飲>中愛欲的解讀》[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本文編號:11635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16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