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結構與能源結構的關系研究
本文選題:金融結構 + 能源結構。 參考:《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為給構建金融支持與能源結構調整的良性互動機制提供借鑒與參考,通過理論分析,選用1981-2011年的數(shù)據,對中國金融結構和能源結構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僅金融效率與能源結構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金融相關比率對能源結構具有正向作用,而金融效率、金融儲蓄結構對能源結構具有負向作用。據此提出應引導金融機構資金向二次能源和新能源部門投放,擴大金融機構規(guī)模,加快深化金融改革。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financial support and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structure in China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ata from 1981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Granger causality exists between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energy structure, and the ratio of financial correl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on energy structure, while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financial savings structure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energy structure. Based on this, it is suggested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be guided to invest funds into secondary energy and new energy sectors, expand the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ccelerate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reform.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9XJA790010) 青海省軟科學計劃項目(2013-Z-608) 青海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3012)
【分類號】:F832.1;F426.2;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張麗峰;;我國產業(yè)結構、能源結構和碳排放關系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5期
2 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年10期
3 高建良;黃越;梁桂枝;;能源安全約束下的綠色金融發(fā)展戰(zhàn)略[J];中國集體經濟(下半月);2007年10期
4 郭保民;關于山西省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yè)基地戰(zhàn)略目標的思考[J];華北金融;2005年09期
5 吳玉宇;;我國碳金融發(fā)展及碳金融機制創(chuàng)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年10期
6 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10期
7 鄧立,李子慧;積極擴大利用外資加快煤炭行業(yè)結構調整[J];中國外資;2005年05期
8 付俊文;范從來;;構建能源產業(yè)金融支持體系的戰(zhàn)略思考[J];軟科學;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國平;王正攀;曹躍群;;對農業(yè)資本存量K估算的文獻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5期
2 袁藝;王雙進;;我國發(fā)展碳金融的SWOT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3 郭東旭;;河南省農村人力資本與農民收入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6期
4 張丹;雷立鈞;;資源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中的金融結構優(yōu)化[J];北方經濟;2008年22期
5 王磊;郭義民;;財政分權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面板數(shù)據的聯(lián)立方程估計[J];北方經濟;2009年18期
6 陳愛林;金融結構的理論、現(xiàn)實與啟示[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李瑞娟;孫琳琳;;中國省際資本使用效率測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8 宋一;;“后美國次貸危機”下中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賈輝艷;;金融結構變遷下的金融監(jiān)管問題研究[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王濤,閆為民;我國部分地區(qū)金融深化問題實證分析[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積累與技術進步——關于中國經濟增長源泉的檢驗[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馬中;;CO_2減排對中國省際生產率的影響[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萬永坤;董鎖成;王雋妮;毛琦梁;;產業(yè)結構調整與環(huán)境污染聯(lián)動效應研究[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4 陳震;尤建新;馬軍杰;盧超;;技術進步對我國碳排放績效影響動態(tài)效應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黃少安;韋倩;;合作與經濟增長[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鄭若谷;干春暉;余典范;;中國產業(yè)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研究[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7 黃蕊;朱永彬;王錚;;經濟平穩(wěn)增長下的城市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高峰預測——以上海市為例[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8 劉慶和;;1949-2008年貴州經濟增長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產函數(shù)模型的核算[A];新機遇·新臺階·新跨越——數(shù)量經濟學視野下貴州自我發(fā)展能力回顧與展望:2010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年會數(shù)量經濟學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蕾;譚東明;王靜;;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金融與經濟發(fā)展關系的實證研究——以陜西省為例[A];黑龍江省農業(yè)工程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曲兆鵬;姜曉華;;二元性勞動力市場政策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省際面板數(shù)據的證據(討論稿)[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瑞;對外貿易對黑龍江省經濟發(fā)展影響機理及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郭艷秋;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區(qū)域技術效率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3 丁武民;鄉(xiāng)村發(fā)展過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張偉;經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吳越;我國產融結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張國慶;后工業(yè)經濟與經濟虛擬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特征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楊博瓊;FDI對東道國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D];南開大學;2010年
9 曹珂;中國金融發(fā)展與比較優(yōu)勢:外部融資視角[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蔣欣;金融自由化、資產市場波動與經濟危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結構效率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謝添行;吉林省農業(yè)產業(yè)化金融支持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林麗萍;海峽西岸經濟區(qū)金融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關系實證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吳棟;信息化對能源強度變動影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許衛(wèi);浙江金融發(fā)展與制造業(yè)出口結構關系的實證分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之曄;石化企業(yè)的能源金融風險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生樂;中國商業(yè)銀行金融成熟度的測定與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良玉;中國能源效率空間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徐麗華;我國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發(fā)展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何平;中部地區(qū)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峰;;我國三次產業(yè)能源消費與節(jié)能狀況的實證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董玉華;;碳金融對商業(yè)銀行的啟示[J];環(huán)境經濟;2009年03期
3 陳安國;美國排污權交易的實踐及啟示[J];經濟論壇;2002年16期
4 張麗峰;;中國經濟增長、產業(yè)結構對能源消費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8年05期
5 何楓,陳榮,何林;我國資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關分析[J];經濟學家;2003年05期
6 張軍;;增長、資本形成與技術選擇:解釋中國經濟增長下降的長期因素[J];經濟學(季刊);2002年01期
7 黃勇峰;任若恩;劉曉生;;中國制造業(yè)資本存量永續(xù)盤存法估計[J];經濟學(季刊);2002年01期
8 許憲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J];經濟學(季刊);2002年04期
9 張軍;施少華;陳詩一;;中國的工業(yè)改革與效率變化——方法、數(shù)據、文獻和現(xiàn)有的結果[J];經濟學(季刊);2003年04期
10 孫琳琳;任若恩;;資本投入測量綜述[J];經濟學(季刊);2005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德英;我國工業(yè)部門碳源排碳量估算辦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威;;調整能源結構背景下我國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2010年能源運行展望:穩(wěn)步增長 前快后慢[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10年04期
3 尹曉亮;;能源環(huán)境雙約束下日本能源結構轉型探研——以兩次石油危機時期為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滕樹龍;王麗水;;四大技術支撐北京能源結構調整[J];科技潮;2002年01期
5 木子林;;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再次提速[J];山西能源與節(jié)能;2010年01期
6 翟二安;;加快能源結構調整 促進低碳經濟發(fā)展[J];中國煤炭工業(yè);2010年08期
7 顧瑜芳,王斌;論江蘇能源結構調整與優(yōu)化[J];能源研究與利用;1997年03期
8 張家駒;21世紀能源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之一──熱電聯(lián)產[J];中國能源;2001年04期
9 姜肖青;徐佩玉;;關于推進山東省新能源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本刊經濟編輯部課題組;;擔起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歷史使命[J];求是;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曾少軍;楊麗;;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政策建議[A];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2 邱毅;李小巍;王明陽;韓冬;籍榮;吳號;楊博穎;卞維明;史晶;魏國彬;;基于沿海城市能源調峰需求的浮式LNG接收終端工程技術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3分會場-海洋工程裝備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羅愛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建設的優(yōu)先產業(yè)選擇——加強生物質能源產業(yè)發(fā)展[A];北部灣國際商貿物流發(fā)展研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商貿物流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汪慶桓;金瑋;;分布式發(fā)電與區(qū)域綜合能源規(guī)劃[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7分會場-實現(xiàn)“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途徑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電網;風力發(fā)電成為皖能源結構調整突破口[N];安徽經濟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史豐蕾;全球都會關注能源結構調整[N];中國能源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曉哲;能源結構調整仍存挑戰(zhàn)[N];中國經濟導報;2011年
4 記者 張建民;廣東攜手三峽集團發(fā)展清潔能源[N];中國化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齊慧 黃曉芳 實習生 柴潔 劉婷;能源結構調整再提速[N];經濟日報;2010年
6 ;北京市能源結構調整獲重大突破[N];北京日報;2010年
7 ;加快能源結構調整 實施新能源戰(zhàn)略刻不容緩[N];中國信息報;2010年
8 記者 齊慧 實習生 柴潔;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N];經濟日報;2009年
9 記者 熱娜·烏布力;推進供熱能源結構調整[N];新疆日報(漢);2010年
10 本報研究員 黃穎;我國能源結構調整與電力行業(yè)“十二五”發(fā)展態(tài)勢[N];世界金屬導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濤;甘肅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丁志鵬;低碳經濟背景下四川省能源結構調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年
2 溫浩;金融支持廣東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的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曹春秋;低碳經濟下的保定市新能源產業(y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紅梅;生物質燃油做柴油機代用燃料的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周春江;重慶市農林生物質資源估算及其時空分布特征分析[D];西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34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93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