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人力資源論文 >

區(qū)域人類社會財富估算初步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5-05 02:07

  本文選題:人類社會財富 + 自然資本 ; 參考:《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5年05期


【摘要】:依據世界銀行提出的人類社會財富評價體系,結合江蘇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征及綜合有關財富評價方法,從自然資本、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三方面對江蘇省的財富存量做出較為全面的評估,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現行的GDP評價體系,也對現行的資本存量評估做了有意義的補充。測算結果顯示,人力資本所占比例高達69.1%,是占比最大的資本類型;人均總資本在蘇南地區(qū)呈現高水平集聚,在蘇北地區(qū)呈現低水平集聚,人均自然資本分布規(guī)律則大致相反;江蘇省財富結構與中高收入國家比較接近,但人力資本所占比例比高收入國家低12%,其資本結構與中等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據此,從建立人類社會財富評價體系、建立人力資源強省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uman social wealth put forward by the World Bank,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su'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of relevant wealth, from the natural capital, Artifi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wealth stock in Jiangsu Province, to a certain extent, correct the current GDP evaluation system, and also make a meaningful supplement to the current capital stock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as high as 69.1%, which is the largest type of capital, the per capita total capital in southern Jiangsu shows a high level of agglomer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per capita natural capital is roughly the opposite. The wealth struc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middle and high income countries, but the propor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12%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income countries, and its capital structure is still far behind that of the middle developed countries. Based on thi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ngle of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uman social wealth and establishing a strong province of human resourc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江蘇省決策發(fā)展咨詢基地;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571162) 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2014ZDAM001) 中國清潔發(fā)展機制基金贈款項目(1214073)
【分類號】:F1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宗遠;宮汝凱;;中國省區(qū)物質資本存量的重估:1978—2007年[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冉圣宏;呂昌河;賈克敬;齊永華;;基于生態(tài)服務價值的全國土地利用變化環(huán)境影響評價[J];環(huán)境科學;2006年10期

3 黃賢金;江蘇省耕地資源價值核算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04期

4 錢雪亞;徐文曄;王秋實;;中國各省市總資本水平差異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09年07期

5 張軍,章元;對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計[J];經濟研究;2003年07期

6 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年10期

7 陳仲新,張新時;中國生態(tài)系統效益的價值[J];科學通報;2000年01期

8 賀菊煌;;我國資產的估算[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2年08期

9 徐映梅;人類社會財富觀與國民經濟核算[J];統計與決策;1998年09期

10 葉宗裕;;中國省際資本存量估算[J];統計研究;2010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揚;;國內外土地利用變化研究概述[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2 唐娟;高敏華;王宏;李悅;;基于土地利用變化的吐魯番市生態(tài)系統服務價值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3 張建芬;;新鄭市林地變化及其對生態(tài)價值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4 戴文遠;楊揚;;閩清縣土地利用變化分析及生態(tài)服務價值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5 涂波;廖和平;;生態(tài)補償在征地補償中的缺失及補償路徑探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4期

6 魏波;張建新;吳紹華;;農用地生態(tài)功能價值的評估——以宜興農用地系統固定CO_2釋放O_2生態(tài)價值評估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9期

7 劉向華;;選擇生態(tài)系統核心服務功能標準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3期

8 劉向華;;生態(tài)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困境的經濟學成因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6期

9 白景鋒;歐維新;;鹽城海岸帶濕地生態(tài)經濟價值評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3期

10 楊文杰;黃沛;;基于經濟動力系統模型的轉基因產業(y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芳;石磊;馬中;;CO_2減排對中國省際生產率的影響[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灘涂生態(tài)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價[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周堂;石培基;;蘭州市土地利用變化及生態(tài)服務價值研究[A];黃河流域資源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11年

4 成六三;李妍均;吳普特;趙西寧;;縣域生態(tài)服務價值對生態(tài)建設的響應[A];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白澤龍;包安明;趙金;;土地利用變化對艾比湖流域生態(tài)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6 陳鵬;廖連招;湯坤賢;;基于遙感與GIS的廈門市陸地生態(tài)資產評估研究[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7 李效順;曲福田;張紹良;公云龍;李晶晶;;我國城市犧牲性、損耗性蔓延假說及其驗證——以徐州市為例[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8 萬永坤;董鎖成;王雋妮;毛琦梁;;產業(yè)結構調整與環(huán)境污染聯動效應研究[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9 杜加強;王金生;舒儉民;滕彥國;;重慶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生態(tài)系統服務價值影響研究[A];第二屆生態(tài)補償機制建設與政策設計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態(tài)資產遙感測量與GDP空間分布研究[A];全國國土資源與環(huán)境遙感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瑞;對外貿易對黑龍江省經濟發(fā)展影響機理及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建志;資源型產業(yè)轉型補償機制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3 郭艷秋;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區(qū)域技術效率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4 趙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高寒地區(qū)水土保持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影響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高偉;海洋空間資源性資產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劉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臺溢油應急決策支持系統結構與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賈欣;海洋生態(tài)補償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熊李虎;鳥類及其群落對崇西濕地生態(tài)恢復和生境重建的響應[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偉;經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王思薇;中國區(qū)域技術效率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金龍;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生態(tài)系統服務價值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易軍;基于景觀生態(tài)學的柳州市生態(tài)用地規(guī)劃布局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劉浩;土地整理項目后效益測算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袁昭;城市圈土地結構效率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易興翠;基于景觀生態(tài)學的土地整理項目規(guī)劃設計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陳建軍;漲渡湖濕地生態(tài)服務價值評價[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吳棟;信息化對能源強度變動影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8 姚小立;黃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變化及生態(tài)安全評價[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袁明瑞;基于生態(tài)評價的區(qū)域生態(tài)規(guī)劃發(fā)展等級評判[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李良玉;中國能源效率空間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克武,崔國發(fā),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溝門林區(qū)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價[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張向輝,王清春,李瀚,賀永元,陳永國,王文義;青海東峽林區(qū)森林生態(tài)系統服務功能及經濟價值評估[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3 白曉飛,陳煥偉;土地利用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以北京市平谷區(qū)為例[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徐俏,何孟常,楊志峰,魚京善,毛顯強;廣州市生態(tài)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5 梁守真;李仁東;朱超洪;;洞庭湖區(qū)生態(tài)服務價值變化區(qū)域差異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6年02期

6 蘇飛;張平宇;;基于生態(tài)系統服務價值變化的環(huán)境與經濟協調發(fā)展評價——以大慶市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09年03期

7 范繁榮;;寧化牙梳山自然保護區(qū)森林生態(tài)系統服務功能及價值評估[J];福建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8 李小燕;;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服務價值量與環(huán)境壓力分析——以渭南市為例[J];干旱區(qū)研究;2008年05期

9 蘇方林;;中國省域R&D活動的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冉圣宏;呂昌河;賈克敬;齊永華;;基于生態(tài)服務價值的全國土地利用變化環(huán)境影響評價[J];環(huán)境科學;2006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錢雪亞;中國人力資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惠昶;撒切爾夫人私有化政策的實質是重新分配社會財富[J];世界經濟;1990年11期

2 文化林;生產社會財富的最重要資源:人力資源[J];價格月刊;2002年08期

3 戴林,倪向麗;從自利假設到社會財富的增加[J];學術探索;2003年05期

4 陳樹裕;確立新的財富創(chuàng)造觀 促進社會財富充分涌流[J];西藏發(fā)展論壇;2005年02期

5 程衍方 ,張輝;中國居住小康指數為62分[J];小康;2005年03期

6 馬英霞;魏來;李丹;;構建社會財富公平占有的和諧社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耿海軍;;政府過度占有社會財富是個危險信號[J];領導文萃;2009年08期

8 王傳洞;;略談社會財富這塊“大蛋糕”的分配[J];北方經貿;2010年12期

9 ;個體、私營企業(yè)的資產也應看作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J];中國工商;1996年04期

10 申忠義;戰(zhàn)略性的社會財富——論信息觀念[J];天中學刊;2000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永強;;城市貧困化問題研究[A];《資本論》與貧困問題研究——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龔國鈞;;論企業(yè)的社會責任[A];“亞細亞杯”流通現代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邱志文;;毛澤東鄧小平公平分配思想比較[A];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4 陽相翼;;西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資源問題及其對策[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4年

5 劉華;;治理灰色收入 促進公平分配[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 王一江;再分配要讓市場唱主角[N];中國證券報;2010年

2 蘆龍軍;高稅收:法國社會財富共享的均衡器[N];中國社會報;2008年

3 ;轉型需要新的思考范式(之二)[N];第一財經日報;2012年

4 張曙光;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以讓步換進步[N];中國經營報;2007年

5 拉巴次仁邋葉輝;西藏社會財富的變遷[N];人民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趙錚;幫政府把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分好[N];中國社會報;2011年

7 記者 呂壯;民營企業(yè)也是社會財富[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8 張梁;分好社會財富的“大蛋糕”不僅是口號[N];西部時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何鵬邋薛黎;社會財富結構調整需引起重視[N];上海證券報;2007年

10 張建君;新經濟挑戰(zhàn)傳統經濟學[N];華夏時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肖堅;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實證及公共政策分析[D];南昌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8456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8456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4c5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