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NE理論視角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研究
本文選題:財務報告舞弊 + GONE理論 ; 參考:《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摘要】:通過對2007年因披露虛假會計信息被證監(jiān)會或財政部處罰過的37家上市公司,及其與之資產(chǎn)規(guī)模相同或相近的40家良好的公司為對照組實證研究,從GONE理論全面考察影響財務報告舞弊的需要、機會、暴露、貪婪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財務危機、避免T處理或退市是其主要壓力,股權集中度較高、內(nèi)部控制失效、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小、懲罰的性質(zhì)不嚴厲等因素為財務報告舞弊提供了機會。對此,必須從GONE理論的四個因素角度完善治理我國會計舞弊的措施。
[Abstract]:An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37 listed companies that were penalized by the CSRC or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for disclosing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2007, and 40 good companie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asse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ed, opportunity, exposure and greed factors affecting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a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from GONE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financial crisis, avoiding T treatment or delisting is the main pressure, high concentration of equity,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mall scale of accounting firm, and the nature of punishment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In view of this, we must perfect the measures of controlling accounting fraud from the four factors of GONE theory.
【作者單位】: 江西財經(jīng)大學會計發(fā)展研究中心/會計學院;
【基金】:2009年江西財經(jīng)大學校級青年課題“信息含量導向的資本市場審計契約研究——基于核心知識視角”
【分類號】:F832.51;F27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婁權;財務報告舞弊:理論假說與經(jīng)驗證據(jù)[J];當代財經(jīng);2003年07期
2 秦江萍;;上市公司會計舞弊:國外相關研究綜述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5年06期
3 陳關亭;;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因素的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07年05期
4 韋琳;徐立文;劉佳;;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基于三角形理論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震;;論會計舞弊及其對策[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09年05期
2 劉俊;;董事會特征、舞弊風險和審計收費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2年05期
3 劉明輝;韓小芳;;“譴責”能否促進財務舞弊的公司改善公司治理?[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9年02期
4 婁權;獨立董事是否提高會計盈余的穩(wěn)健性——來自滬深股市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會通訊;2004年18期
5 康金華;;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分析[J];財會通訊;2009年07期
6 李平;林建飛;王立群;;公司治理、財務狀況與財務報告舞弊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09年21期
7 熊秀穎;王玉蓉;;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實證研究述評[J];財會通訊;2009年33期
8 于小雪;鄧川;;后股權分置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傾向與治理效應——基于分析師盈利預測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06期
9 杜小艷;黃朝生;;財務報告舞弊問題及審計對策[J];財會通訊;2010年19期
10 王乃平;;會計行為失范慣例及其治理[J];財會通訊;2011年3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郭唐松;;簡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同的思想基礎[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梁杰;呂唯;;基于FGABPN財務報告舞弊識別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高進軍;;舞弊審計的新思路[A];舞弊的防范與檢查論文匯編[C];2005年
4 孫青霞;賈瑞敏;韓傳模;;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識別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東;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人為操控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韓小芳;財務舞弊公司董事會后續(xù)治理及其對外部審計的影響[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趙國宇;審計合謀的預警與防治對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4 呂凡;上市公司違規(guī)處罰公告的信息含量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婁權;財務報告舞弊四因子假說及其實證檢驗[D];廈門大學;2004年
6 黃學敏;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及其監(jiān)管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7 陳淑萍;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經(jīng)濟學分析及其監(jiān)管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任海松;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欺詐及其偵測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9 岳殿民;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模式特征及識別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10 吳國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guī)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禮文;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外部監(jiān)管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陳莉;上市公司關聯(lián)方交易舞弊及其審計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是文峰;上市公司收益質(zhì)量與財務報告舞弊的相關性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陸穎;基于舞弊三角理論的財務舞弊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楊宏娜;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識別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胡曉云;后金融危機時期會計舞弊成因及應對策略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曾鵬程;注冊會計師財務舞弊揭示責任承擔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8 李莉;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張麗佳;運用層次分析法的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識別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王月;基于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舞弊方式的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關亭,倪彬彬;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違規(guī)的特征分析[J];財會月刊;2005年23期
2 薛祖云,黃彤;董事會、監(jiān)事會制度特征與會計信息質(zhì)量——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jīng)驗分析[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4年04期
3 李明輝;內(nèi)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zhì)量[J];當代財經(jīng);2002年03期
4 朱國泓;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二元治理——激勵優(yōu)化與會計控制強化[J];管理世界;2001年04期
5 閻長樂;上市公司的會計舞弊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6 陸宇建;從ROE與ROA的分布看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02年03期
7 劉立國,杜瑩;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zhì)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3年02期
8 秦江萍;;上市公司會計舞弊:國外相關研究綜述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5年06期
9 楊清香;俞麟;陳娜;;董事會特征與財務舞弊——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會計研究;2009年07期
10 陳關亭;;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因素的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07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劉玉廷;[N];中國證券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紅;上市公司舞弊性財務報告產(chǎn)生的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九如;論新經(jīng)濟時代更需要行為科學[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郭宏之;需要與提高——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考[J];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S1期
3 丁玉玲;財務管理要適應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需要[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王玉蓮;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談管理中的激勵[J];經(jīng)濟師;2003年05期
5 申來津;馬克思主義激勵觀初論[J];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6 馮慧光;建筑市場需要招投標法[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1999年03期
7 程承坪;對企業(yè)家的精神激勵及其機制[J];科學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8 季愛民;社會大系統(tǒng)下的科技進步與價值觀念創(chuàng)新[J];學術論壇;2002年01期
9 丁社教;試論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目的[J];生產(chǎn)力研究;2003年05期
10 夏長虹;激勵管理中必須重視“尊重需要”[J];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永利;李靖;;從人的需要論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2 李世棣;;關于需要的若干理論問題[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董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是高職教育的需要[A];北京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2005-2007)[C];2008年
4 李永臣;田曉蕾;;財務報告舞弊的預警信息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章凱;;動機的自組織目標理論及其管理學蘊涵[A];第七屆北京青年科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3年
6 余源;;傳統(tǒng)圖形的“前世與今生”[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馬玲;;從馬斯洛需要層次論角度分析加入WTO對高校檔案工作者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影響[A];新時期檔案工作論文集[C];2005年
8 朱琦;;讓體育活動更適合幼兒的需要和發(fā)展[A];浙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9 阿勒克修斯·邁農(nóng);鄧安慶;;一般價值論的基礎[A];現(xiàn)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張連成;;運動動機與運動員心理疲勞的關系—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廣東省信用研究會;“造假地雷”擾亂金融市場[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2 張連起;公司內(nèi)控與治理結(jié)構缺陷對信息披露的影響[N];中國財經(jīng)報;2003年
3 朱國泓;教你應對財務報表舞弊[N];財會信報;2006年
4 肖小飛;完善內(nèi)控提高會計信息質(zhì)量[N];財會信報;2006年
5 于東智;以公司治理視角審視財務舞弊[N];中國證券報;2006年
6 記者 左永剛;注會行業(yè)不斷涌現(xiàn)新業(yè)務[N];財會信報;2008年
7 栗立華 李波;小議中小型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N];中國審計報;2003年
8 嬗變;審計委員會制度的嬗變與思考[N];中國財經(jīng)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利;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特征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婁權;財務報告舞弊四因子假說及其實證檢驗[D];廈門大學;2004年
3 李樹業(yè);顧客滿意理論與管理實踐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4 甫永民;村干部職務行為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8年
5 司茹;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6 劉建清;犯罪動機與人格[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朱曉東;實踐價值論與價值哲學的變革[D];吉林大學;2009年
8 毛志宏;獨立董事制度與會計透明度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岳殿民;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模式特征及識別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10 徐斌;當代中國改革的人學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辞?需要的全面性及其價值意義[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2 盛登;數(shù)學作文價值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琦;交通銀行蘭州分行員工激勵方案設計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4 朱志宇;從受眾心理探析電視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曾毅;輿論效力與公眾需求的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葉勝紅;論主體選擇的動力[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7 元宏德;探索幸福之路[D];吉林大學;2008年
8 周劍虹;公安院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愛民;殘疾兒童家庭咨詢需要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韓振興;對犯罪根源認識的再思考[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586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95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