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后英、美等國金融產品監(jiān)管的動向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本文選題:金融監(jiān)管 切入點:產品監(jiān)管 出處:《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摘要】:金融危機以來,英、美等國的金融監(jiān)管部門從反思金融創(chuàng)新的過度化與保護金融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進一步謀求擴大金融監(jiān)管機構的監(jiān)管范圍以實現金融業(yè)的穩(wěn)健,并根據金融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提出對金融產品實施監(jiān)管的政策措施,對此引發(fā)了廣泛的爭論與質疑。本文在追蹤上述國家關于對金融產品實施監(jiān)管的最新立法動向并剖析其紛爭的基礎上提出,盡管現階段我國金融創(chuàng)新程度尚未對實施金融產品監(jiān)管提出急迫的要求,然而伴隨中國金融業(yè)的崛起對金融創(chuàng)新的要求,監(jiān)管部門應當對于金融創(chuàng)新中將出現的金融產品監(jiān)管問題形成前瞻性的思考和基礎性的研究。
[Abstract]: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n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further sought to expand the scope of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flecting on the excessive transform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protecting financial consumers.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of financial produc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and measures to supervise financial products, which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troversy and doubt.On the basis of tracing the latest legislative trends of the above-mentioned countries on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analyzing their disput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not yet put forward urg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However, with the rise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form forward-looking thinking and basic research on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that will appear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行政學院;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分類號】:F831.1;F83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融生態(tài)——中國金融發(fā)展面臨的考驗 2005中國金融論壇在京舉辦[J];金融會計;2005年12期
2 許傳華;;建立金融監(jiān)管協(xié)調機制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農業(yè)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張留成;;金融監(jiān)管與對外開放關系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年06期
4 邵冰;華猛;;金融監(jiān)管機構問責機制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年18期
5 懷成立;;關于完善我國金融監(jiān)管協(xié)調機制的探討[J];商業(yè)時代;2008年36期
6 紀瓊驍;;略論構建對中國金融監(jiān)管者的監(jiān)管機制[J];武漢金融;2008年12期
7 韓玎;黎小飛;;混業(yè)經營趨勢下我國金融監(jiān)管模式的選擇與構建[J];四川文化產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高山;;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風險與我國金融監(jiān)管模式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年01期
9 高山;;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風險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模式[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黃艷艷;;歐盟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改革[J];產權導刊;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丹萍;;順應國際化趨勢,建設北京國際金融中心城市[A];奧運后首都國際化進程的新趨勢與新挑戰(zhàn)——2008城市國際化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楊玉平;;金融危機與金融產業(yè)的歷史相隨性分析[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肖明 實習記者 劉慧杰;建議成立綜合性金融監(jiān)管機構[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2 記者 楊林;瑞士金融監(jiān)管機構明年1月1日起三合一[N];中國保險報;2008年
3 記者 劉洪 劉麗娜;美議員建議美中金融監(jiān)管機構間設立“熱線電話”[N];人民日報;2009年
4 記者 王振華;英國金融監(jiān)管機構正式調查高盛[N];經濟參考報;2010年
5 楊維漢;金融監(jiān)管機構將全力向“老賴”施壓[N];濟寧日報;2010年
6 記者 楊繼紅 通訊員 王軍明;我省三方金融監(jiān)管機構召開首次聯(lián)席會[N];山西日報;2004年
7 朱偉一;形同虛設的美國金融監(jiān)管機構[N];法制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王沖;不宜設立超級金融監(jiān)管機構[N];中國保險報;2011年
9 韓萬寧;美兩大金融監(jiān)管機構欲整合管理機制[N];中國證券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譚璐;烏克蘭千億美元外債壓頂[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忠生;我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變遷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2 丁玲華;基于金融效率的金融監(jiān)管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3 韓薩茹;存款保險制度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李晗;論我國金融控股公司風險防范法律制度[D];湖南大學;2007年
5 陳曦;中國金融監(jiān)管尋租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傅立文;信息、激勵與金融監(jiān)管制度選擇[D];吉林大學;2006年
7 陳崗;金融混業(yè)企業(yè)集團風險及監(jiān)管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徐鵬程;我國商業(yè)銀行綜合經營趨勢下的金融監(jiān)管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9 臧慧萍;美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歷史演進[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張慶;論德國銀行監(jiān)管體制與結構模式[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舒婷;論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監(jiān)管模式的選擇[D];復旦大學;2008年
2 韓英;美國、日本金融監(jiān)管制度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吳錦蓉;我國金融業(yè)反洗錢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司長城;加強我國金融監(jiān)管的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白銳;主要發(fā)達國家金融監(jiān)管體制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朱玉;我國存款保險法律制度之建構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7 黎愛華;混業(yè)經營漸進條件下中國金融監(jiān)管戰(zhàn)略選擇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8 李艷豐;中日金融監(jiān)管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9 常勝;論我國金融監(jiān)管的法律制度選擇[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單明;我國金融監(jiān)管問題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本文編號:1706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70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