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進的犯罪構成體系:不可能之任務
本文選題:犯罪構成 + 體系; 參考:《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摘要】:在階層的體系中,構成要件、違法、罪責之間并非單向遞進的關系,而是存在交互決定的結構。這種結構源于"詮釋學循環(huán)"的效應,即文本之整體目的與局部細節(jié)的相互決定關系。由于違法的實質(法益侵犯或規(guī)范違反)反映犯罪構成之整體目的,構成要件和罪責反映犯罪構成在客觀、主觀上的局部細節(jié),故前者與后二者必然是相互依存和制約的。因此,"遞進"的犯罪構成體系是不可能的,"耦合"的體系是詮釋學規(guī)律的必然產物。耦合地檢驗犯罪并非循環(huán)定義,而是通過往返檢視,不斷深化對各構成要素之認識的"螺旋上升"過程。
[Abstract]:In the hierarchy system,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the viol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rime are not one-way progressive relations, but the structure of mutual determination. This structure originates from the effect of hermeneutics cycle,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ole purpose of the text and the local details. Because the essence of the violation of law (the violation of legal interests or the violation of norms) reflects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the element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rime reflect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local detail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ime,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are bound to be interdependent and restricted. Therefore, the "progressive" criminal constitution system is impossible, the "coupling"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hermeneutics law. The coupled test of crime is not a circular definition, but a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each constituent element through round-trip examination.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法學院;
【基金】:司法部中青年項目(12SFB301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青年教師專項基金項目
【分類號】:D9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興良;;犯罪論體系的位階性研究[J];法學研究;2010年04期
2 劉艷紅;;犯罪構成體系平面化之批判[J];法學研究;2011年05期
3 張明楷;新刑法與客觀主義[J];法學研究;1997年06期
4 陳忠林;;現(xiàn)行犯罪構成理論共性比較[J];現(xiàn)代法學;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曙光;;一種“事實關系”型行為——刑法中持有之規(guī)范論描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2 黃云波;;未遂犯的處罰根據——兼談犯罪的本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3 馮正強;;個性的解釋學張力——從康德的天才論美學到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解釋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楊明;陳結淼;;論我國刑事法領域中弱勢群體的程序保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周銘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陸詩忠;;對我國“犯罪既遂標準說”的反思——“犯罪對象侵害說”之倡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7 劉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8 彭鳳蓮;略論傳染病防治失職罪[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郭超;;關于結果犯未遂形態(tài)的幾個問題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張元;;金融詐騙罪之目的要件及罪過形式探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榮輝;;在新形勢下檢察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路徑選擇[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呂禮華;;死刑問題探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樂紹光;周彬彬;;相對不起訴權監(jiān)督機制探析[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熊霞;;檢察職權科學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檢察職權的立法完善為視角[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鄧友超;;教育本質問題研究的反思與展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黨惠娟;;試論環(huán)境犯罪客體的界定及刑法規(guī)范的相關完善[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焦艷鵬;;環(huán)境犯罪概念的再定義——兼論環(huán)境犯罪法律關系的構建基點[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劉南;郭文;;環(huán)境監(jiān)管失職罪因果關系探討[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落志筠;;國內外核損害賠償制度分析及我國的完善對策[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周旋;“公私財物”之內涵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蓉;論庫恩科學哲學的社會學轉向[D];武漢大學;2010年
9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白云飛;規(guī)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2 許t樥,
本文編號:1980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98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