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領域的懲罰性賠償研究
本文關鍵詞:勞動法領域的懲罰性賠償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林大學》 2015年
勞動法領域的懲罰性賠償研究
鄧玉梅
【摘要】:懲罰性賠償是基于被告的惡意侵害行為,法院在損害賠償基礎之上,,額外判給原告超過其實際財產(chǎn)損失的那部分賠償金,主要目的在于懲罰和威懾不法行為人。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肇始于1994年起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在隨后的20多年,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立法上的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它由單一法條逐步發(fā)展為體系化規(guī)范群。懲罰性賠償一詞中有“賠償”二字,學術界通常把它理解為民事責任,但從懲罰性賠償?shù)牧⒎康、性質(zhì)、功能來看,懲罰性賠償兼有私法責任屬性和公法責任屬性,把它定性為社會法性質(zhì)更為妥當。勞動法是社會法的代表,勞動法中也有多倍賠償?shù)囊?guī)定,但勞動立法并沒有明確指出這些多倍賠償?shù)囊?guī)定是否為懲罰性賠償。本文遵循研究問題由一般到特殊的邏輯思路,從四個方面逐步展開懲罰性賠償在勞動法這一特定領域的適用問題。 第一部分,懲罰性賠償?shù)囊话阈栽。首先分析了英美兩國對懲罰性賠償概念的界定,引出筆者自己對懲罰性賠償?shù)睦斫;進而探討懲罰性賠償?shù)男再|(zhì),為下文論證在勞動法這一特定領域適用懲罰性賠償做理論鋪墊;然后側重提煉懲罰性賠償?shù)耐ㄓ霉δ,以論證懲罰性賠償存在的正當性。 第二部分,勞動法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之理論基礎。首先從執(zhí)法部門、用人單位、勞動者三個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出發(fā),論證了勞動法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shù)谋厝恍。其次從懲罰用人和賠償金歸屬于勞動者的正當性出發(fā),論證了勞動法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shù)暮侠硇。最后闡述可在勞動合同領域和勞動基準領域適用懲罰性賠償。 第三部分,我國勞動法領域懲罰性賠償之實證分析。勞動合同領域3個條款涉及多倍賠償,其中“二倍工資”條款、《勞動合同法》第85條都是懲罰性賠償,《勞動合同法》第87條不是懲罰性賠償。 第四部分,我國勞動法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進一步確立及其適用。在我國勞動法體系中,勞動基準法處于最基礎的地位,嚴重侵權行為在勞動法領域多表現(xiàn)為侵犯勞動基準的行為,勞動基準法需要懲罰性賠償?shù)慕槿。該部分從原因、適用條件、賠償范圍、賠償金額給付、賠償金額歸屬論述了應當在勞動基準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從而完善整個勞動法領域的懲罰性賠償體系。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2.29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利明;美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劉焱白;;論勞動基準法中用人單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3 董文軍;;論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懲罰性賠償[J];當代法學;2006年02期
4 馮彥君;;勞動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適用——兼論我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態(tài)度[J];當代法學;2006年05期
5 蔣悟真,李晟;社會整體利益的法律維度——經(jīng)濟法基石范疇解讀[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王全興;黃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是與非[J];法學家;2008年02期
7 王全興;粟瑜;;用人單位違法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條款分析[J];法學;2012年02期
8 劉焱白;;用人單位懲罰性賠償金的適用研究[J];法商研究;2013年06期
9 楊立新;;我國消費者保護懲罰性賠償?shù)男掳l(fā)展[J];法學家;2014年02期
10 陳燦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理論定位與適用范圍[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年冰;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明;吳太軒;;醫(yī)療損害之懲罰性賠償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2 胡玉浪;;勞動報酬談判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3 喻玲;;經(jīng)濟法視野中的國家調(diào)節(jié)經(jīng)濟之維[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4 王本宏;論懲罰性賠償在合同領域的適用[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余瑋;方蘇琴;;格式條款的價值分析及司法規(guī)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吳世琦,吳忠紅;試論懲罰性損害賠償?shù)姆蛇m用[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李進;;勞動基準與勞動公益訴訟[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朱留虎;;論積極違約行為的懲罰性賠償數(shù)額[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黃晶;;超齡勞動者工傷保險待遇問題[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10 張曉陽;勞動就業(yè)與立法完善[J];白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徐昕;;為什么合作?——華南一個民間收債個案的分析[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高利紅;;環(huán)境民事侵害賠償原則之檢視[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2年
4 饒世權;;完善我國水污染侵權民事責任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環(huán)經(jīng)濟立法研究——2005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C];2005年
5 胡欣;;環(huán)境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研究[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6 竺效;;濫伐林木行為之行政法律責任評析[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7 李揚勇;;《企業(yè)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暫行條例》法律分析和修訂建議[A];“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國有經(jīng)濟長春論壇文集[C];2003年
8 楊琴;;制定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的必要性[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9 沈薇;;論電視購物買賣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10 劉遠;;論金融詐騙罪的法定刑[A];“嚴打”政策法律問題研究[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沈強;TRIPS協(xié)議與商業(yè)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孫妍;當代中國物權法基本問題的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錦;環(huán)境法律責任與制裁手段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楊柏國;中國私募證券法律規(guī)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8 齊曉霞;藥害事故防范與救濟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趙大全;公共財政的公共性與透明度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10 于林洋;廣告薦證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芳;我國經(jīng)濟性裁員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葉傳祿;著作權侵權賠償責任及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翟旭丹;演員自雇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柯振興;勞動合同法的雙倍工資賠償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盧昉青;反壟斷法寬恕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袁洪君;企業(yè)勞動規(guī)章合法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安增瑩;完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幾點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任曉玲;論消費冷靜期法律制度在我國的構建[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9 張召強;論我國合同法上的顯失公平規(guī)則[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李翔;論我國食品強制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鴻飛;;現(xiàn)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2 唐納德·G.吉福德;陳鑫;;公共侵擾與大規(guī)模產(chǎn)品侵權責任[J];北大法律評論;2006年00期
3 梁慧星;;中國侵權責任法解說[J];北方法學;2011年01期
4 季衛(wèi)東;程序比較論[J];比較法研究;1993年01期
5 王利明;美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5期
6 王成;侵權損害賠償計算的經(jīng)濟分析——以人身及精神損害賠償為背景[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7 李廣輝;外國懲罰性損害賠償判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5年02期
8 董春華;;美國產(chǎn)品責任法中的懲罰性賠償[J];比較法研究;2008年06期
9 朱崇實;汪慧;;證券市場違法違規(guī)懲戒制度的有效性研究[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9年04期
10 劉焱白;;論勞動基準法中用人單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杰;[N];法制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余藝;懲罰性賠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利明;懲罰性賠償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2 喬新生;中國呼喚懲罰性賠償法規(guī)出臺[J];中國工商;2000年09期
3 李宴;;論懲罰性賠償[J];福建法學;2001年04期
4 丁曉軍;影響懲罰性賠償適用的幾個因素[J];陜西經(jīng)貿(mào)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周超;;論懲罰性賠償[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6 張愛軍;擴大懲罰性賠償適用范圍之我見[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羅家慧;規(guī)制假冒偽劣之懲罰性賠償法律制度的設計[J];政法學刊;2003年02期
8 張愛軍;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范圍[J];政府法制;2003年03期
9 王立峰;懲罰性賠償?shù)牡赖禄A[J];山東審判;2003年01期
10 鄭冬渝,徐運紅;懲罰性賠償責任探析[J];學術探索;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屹立;;懲罰性賠償?shù)母鶕?jù)與適用:法經(jīng)濟學觀點[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邵辰杰;田侃;喻小勇;;無傷害藥品懲罰性賠償芻議[A];2013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醫(yī)藥安全與科學發(fā)展”學術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3年
3 白玫;;論我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以侵權領域的規(guī)定為中心[A];全國律協(xié)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2010論壇(成都)論文集[C];2010年
4 徐琳;張澤;;知假買假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姆伤伎糩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3輯)[C];2008年
5 李秀芬;陳瑤;;美國保險法上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可保性[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6 劉立軍;;商品房銷售中的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問題研究[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諶雪燕;;論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懲罰性賠償[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3輯)[C];2008年
8 孫玉榮;;環(huán)境侵權民事責任中的懲罰性賠償研究[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9 胡欣;;環(huán)境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研究[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10 姜治鵬;;淺議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懲罰性賠償[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珉;[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4年
2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韓世遠;[N];人民法院報;2004年
3 陳北元;[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陳晶晶;[N];法制日報;2006年
5 魏也;[N];上海證券報;2007年
6 李堅;[N];中國消費者報;2006年
7 李堅;[N];中國商報;2007年
8 陳晶晶;[N];法制日報;2008年
9 畢舸;[N];工人日報;2008年
10 胡立彪;[N];中國質(zhì)量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余藝;懲罰性賠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2 杜稱華;懲罰性賠償?shù)姆ɡ砼c應用[D];武漢大學;2012年
3 黃婭琴;懲罰性賠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梁彥軍;美加保險惡意制度研究及對中國的啟示[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京耀;論懲罰性賠償[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 余永明;論產(chǎn)品侵權責任中的懲罰性賠償[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3 張婷;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侵權領域的承認與適用[D];山東大學;2010年
4 王娟;懲罰性賠償在我國存在的問題及完善[D];吉林大學;2011年
5 彭彬;懲罰性賠償立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邢琬瑩;論懲罰性賠償在反壟斷領域的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7 黃艷;侵權法上的懲罰性賠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8 黃梅珍;產(chǎn)品侵權懲罰性賠償問題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9 鄭玲玲;我國民事法律中的懲罰性賠償研究[D];山東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10 陳強;論懲罰性賠償[D];鄭州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勞動法領域的懲罰性賠償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8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5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