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合同法》第122條的理解與適用
本文選題:合同法 +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 參考:《法律適用》2005年05期
【摘要】:正《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chǎn)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睆拇艘(guī)定看,《合同法》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問題上究竟采用的是哪種學說?這對于準確把握《合同法》第122條的性質(zhì)有重要意義。首先,《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要求加害方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就意味著肯定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存在,因此沒有采納主張非競合說的法條競合說;其次,《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受損害方有兩個請求權,即可以選擇請求加害方承擔違約責任,也可以選擇請求加害方承擔侵權責任,這與主張本質(zhì)上只產(chǎn)生一個請求權的請求權規(guī)范競合說亦不同,因此,《合同法》亦沒有采納法條規(guī)范競合說。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同法》第122條采納的是請求權競合說當屬無疑。
[Abstract]:The 122nd article of contract law stipulates that "the injured party has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law or to undertake the liability for infrin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other laws, because of the breach of a party's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right to tort in accordance with other laws." in the view of this regulation, the contract law is on the question of the concurrence of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liability for tort. What kind of theory is adopted?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ccurate grasp of the nature of the "Contract Law > 122nd". First, the 122nd article of the contract law stipulates that the injured party "has the right to choose" to require the injuring party to undertake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or tort liability, which means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currence of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liability for tort is affirmed, and therefore the claim is not adopted. Second, the 122nd article of the contract law stipulates that the injured party has two claims, that is, it may choose the injuring party to undertake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nd also choose to request the injuring party to undertake the tort liabil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laim that the claim is essentially a claim.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the adoption of the 122nd contract law is undoubtedly the concurrence of claims.
【作者單位】: 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分類號】:D92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偉;市場經(jīng)濟呼喚規(guī)則統(tǒng)一——就新《合同法》起草訪梁慧星先生[J];中外企業(yè)家;1996年03期
2 酈英;;版權合同與合同法[J];中國專利與商標;1996年02期
3 王一凱;結束鼎立 合三為一——市場經(jīng)濟呼喚下的《統(tǒng)一合同法》[J];經(jīng)濟師;1999年05期
4 胡朝陽;淺議合同法對保險業(yè)務活動的規(guī)制與保障[J];上海保險;1999年10期
5 李建中;認真學習貫徹《合同法》開創(chuàng)合同監(jiān)管新局面[J];工商行政管理;1999年07期
6 ;法制大觀[J];人民政壇;1999年06期
7 蔡暉;合同補缺制度的適用[J];人民司法;2000年01期
8 李黎;試論合同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9 龔政;;技術合同中的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J];中國專利與商標;2000年03期
10 祝磊;比較合同法理論研究的新成果──讀《合同有效成立比較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長浩;馬貝藝;孫賢程;;建設工程承包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對《合同法》第286條立法原義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張志國;;試論合同法的實施對于國際貨運代理業(yè)的影響[A];中國律師2002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麥昌;;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及其實現(xiàn)——兼談《合同法》第286條的理解與適用[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吳清旺;;論我國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5 侯國躍;;關于合同概念與《合同法》適用對象的思考[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6 黃洪俊;黃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辯權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0年
7 朱樹英;;從司法實踐中的執(zhí)行情況看需要對《合同法》第286條的操作性予以規(guī)范的若干問題[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8 鄭成思;;合同法與知識產(chǎn)權法的相互作用[A];專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9 曾少友;;合同法定書面形式欠缺對效力的影響及治愈途徑之探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10 索立軍;張思銳;;論我國債權人的代位權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太原市勞教所 甄國海;淺析合同法中“三金”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N];山西科技報;2008年
2 ;了解合同法規(guī)加強自我防范[N];中國紡織報;2001年
3 吉林大學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學院 祖月;合同與合同法[N];公共商務信息導報;2006年
4 李保全;合同法中對格式合同的規(guī)定[N];人民法院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孫文鷹;守望合同法[N];人民法院報;2002年
6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韓世遠;合同法的發(fā)展與訴訟法的制約[N];人民法院報;2004年
7 樊玉芳;合同法與律師執(zhí)業(yè)[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8 殷少平 王艷蘋;合同法的幾個問題[N];中國財經(jīng)報;2001年
9 浙江省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沈舟平;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條與不公開本人身份的代理[N];人民法院報;2004年
10 楊永清;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的溯及力[N];人民法院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董靈;論合同法上的誠信機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3 孫秋楓;合同法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4 蔣志明;兩岸民事違約責任之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滕肇楠;塞繆爾·威利斯頓理論體系的構建[D];吉林大學;2008年
6 楊志利;違約損害賠償?shù)慕?jīng)濟分析[D];遼寧大學;2008年
7 張彤;歐洲私法趨同背景下的歐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施文潑;合同違約責任制度的經(jīng)濟分析[D];廈門大學;2008年
9 侯國躍;契約附隨義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10 席志國;契約自由視角下的損害賠償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2 陳高陽;合同法中的合并條款規(guī)則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3 鄭磊斌;融資租賃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資租賃章為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鄧川;民用航空旅客運輸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尹士忠;格式條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徐闊;合同法誠信原則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7 李士峰;違約損害賠償中的可預見規(guī)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劉思梅;格式合同條款法律規(guī)制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李葉欣;論預期違約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程慧;論合同相對性規(guī)則及其例外情形[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428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04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