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shù)據(jù)時代金融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建構(gòu)
本文選題:大數(shù)據(jù) + 金融信息; 參考:《中州學刊》2015年03期
【摘要】:大數(shù)據(jù)技術在提高信息獲取能力、降低信息處理成本的同時,也使信息安全面臨嚴峻形勢。我國缺乏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金融信息保護的規(guī)范依據(jù)不足。實踐中金融機構(gòu)往往通過格式條款進行免責,相關行政監(jiān)管措施缺失,金融信息受害人舉證困難。金融信息是個人信息權的保護對象,立法上可以從合同法路徑和侵權法路徑對其加強保護,并將其保護范圍作為一個框架性概念,保持開放性。為了加強金融信息保護,我國應當建立個人信息保護法與金融信息保護法規(guī)相輔相成的法律體系,明確將金融機構(gòu)和相關組織納入義務主體的范圍,規(guī)定金融信息保護義務的內(nèi)容,設置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嚴格限制格式條款的免責效力,強化金融信息保護監(jiān)管。
[Abstract]:Big data technology not only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ut also makes information security face a severe situation. Our country lacks perfect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nd the normative basi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s insufficient. In practic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ten exempt themselves from liability through standard clauses, and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measures are lacking, and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victims are difficult to prove.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the object of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Legislation can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ath of contract law and the path of tort law, and regard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as a frame concept to keep the opennes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 legal system in which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explicitly includ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elated organizations in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of obligation. The content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obligation should be stipulated, the system of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 should be set up, the exemption effect of form clause should be restricted strictly, and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單位】: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
【分類號】:D9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湯維建;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振國;;論舉證責任倒置、轉(zhuǎn)換與“舉證責任轉(zhuǎn)移”[J];滄桑;2009年04期
2 高圣平;楊旋;;環(huán)境污染責任的構(gòu)成要件研究——基于《侵權責任法》第八章的分析[J];創(chuàng)新;2011年06期
3 周明金;試論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4年03期
4 程春華;洪秀娟;;論民事訴訟舉證責任轉(zhuǎn)移的正當性及其制度構(gòu)建[J];法律適用;2008年Z1期
5 陳小嫦;李大平;;論醫(yī)療訴訟中的證明妨礙[J];證據(jù)科學;2010年04期
6 湯維建;常廷彬;;2002年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法學家;2003年01期
7 曹江峰;;淺析網(wǎng)銀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J];法制與社會;2011年18期
8 儲陳城;孫海濤;;著作權侵權賠償模式的弊端與修正——與一般侵權案件的對比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錢萍;;淺析我國環(huán)境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存在的問題及完善[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2年11期
10 楊翠萍;;論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有禮;王曉倩;許東升;;我國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法律問題研究:以商業(yè)銀行為視角[A];金融法學家(第五輯)[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繼剛;海洋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2 劉志博;醫(yī)療機構(gòu)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貝奇;證明妨害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孟志立;論過錯責任在合同法中地位與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馬美英;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及其舉證責任法律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雷婷婷;醫(yī)療侵權訴訟證明責任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張敏;民事訴訟證明妨礙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丁尹玲;民事訴訟證明妨礙的法理基礎及其制度構(gòu)想[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林小波;當前醫(yī)療侵權訴訟困局的突破[D];蘇州大學;2011年
8 沈宏兵;計算機軟件侵權案中的舉證責任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程盛;民事推定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10 曹紅冰;淺析民事舉證責任分配的幾個問題[D];湘潭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佳念;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隱私權的保護[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2 劉德良;;個人信息的財產(chǎn)權保護[J];法學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筱琳,錢永華;我國信息保護立法初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2 劉蜀山;;法德并進共推信息保護[J];公民導刊;2010年04期
3 王寶剛;張立先;馬運全;荊偉;陳晨;;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法律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年02期
4 房引寧;;征信過程中被征信人信息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西部金融;2010年08期
5 周良慧;;論我國個人網(wǎng)絡信息保護的立法改進[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6 陳燦祁;;我國公民個人網(wǎng)絡信息保護的困境與出路——兼評《關于加強網(wǎng)絡信息保護的決定》[J];天府新論;2013年06期
7 孫雷;;權利管理信息保護若干問題探討——兼評美國“墨菲案”[J];中國版權;2011年04期
8 王鳳娟;;維權,有理也要有法[J];中國報道;2013年06期
9 周燦;;淺析公民網(wǎng)絡信息的保護[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年07期
10 商曉帆;著作權權利管理信息保護與著作權立法[J];現(xiàn)代情報;2003年0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 周學東;關于完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法律體系的思考[N];金融時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陳曉燕 本報實習生 羅潔蕾;拿什么保護個人信息?[N];工人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任震宇;商家守法是消費者信息保護的關鍵[N];中國消費者報;2014年
4 程春榮;用法律撐起個人信息的“保護傘”[N];貴陽日報;2007年
5 李曉亮;信息全裸時代,,必須“打碼加密”[N];法制日報;2012年
6 張瑞杰 吉林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完善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保護立法[N];吉林日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盧漪倩;對銀行業(yè)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分析[D];南昌大學;2013年
2 熊遠艷;論個人金融信息的法律保護[D];重慶大學;2008年
3 於宇婧;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309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83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