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合同法論文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兩個英譯本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11-17 19:09

  本文關(guān)鍵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兩個英譯本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太原理工大學(xué)》 201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兩個英譯本對比研究

徐俊  

【摘要】: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后,國際貿(mào)易爭端日趨增多,需要訴諸法律,與此同時國家的法制建設(shè)正在不斷完善之中,這就促使國內(nèi)各界對法律翻譯的需求日益增多,并且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法律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是由政府或其他權(quán)利機構(gòu)制定或認可的準則、規(guī)定、規(guī)則等。法律語言做為法律的載體,有其自身特點。比如頻繁使用古語和外來語,多使用長句、復(fù)雜句等。我國的法律語言研究起步較晚,因此,我國的法律翻譯工作總體上落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尤其在基于理論之上的對合同法翻譯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見。 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具有重要作用!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已經(jīng)由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10月1日起實施。其英譯本分別由法制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方正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其英譯本的出版,有助于規(guī)范外商投資,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信譽。但另一方面,譯本還存在許多不當之處。 翻譯是一種實踐性和原則性很強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該活動必須基于完善的理論基礎(chǔ)上進行。在東西方國家出現(xiàn)的眾多理論中,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是最為廣泛接受的。他認為“翻譯就是在譯語中再造出首先在意義上,其次在風格上與源語信息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對等信息”。法律翻譯要求語言功能上的對等和法律功能上的對等。因此依據(jù)奈達的翻譯理論對《合同法》兩個英譯本進行對比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其在翻譯方面的某些可取或不當之處,探索中文法規(guī)英譯中實現(xiàn)“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對等”的有效方法。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簡單介紹了合同法的一般背景及其英譯本的重要性。第二章介紹了中西方翻譯理論的發(fā)展,主要是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第三章概述了法律語言和法律翻譯的相關(guān)研究。第四章分析了法律英語的詞匯、文體等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在合同法英譯本中的體現(xiàn)。第五、六兩章是論文的主體,是對上述兩個譯本的詳細對比研究。第五章,結(jié)合具體條文探討了譯文詞法、句法、文體的不當現(xiàn)象。第六章提出了法律文本英譯時可采取的翻譯策略。第七章是論文的結(jié)論部分。 法律翻譯由于其文體的特殊性,不僅要求譯者具有高超的翻譯技巧,還要求具備豐富的法律知識,在此,作者在法律翻譯的功能對等方面只是做了一些初探,在后續(xù)工作學(xué)習(xí)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同時希望引起更多人對法律翻譯的興趣。

【關(guān)鍵詞】:
【學(xué)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H315.9
【目錄】:

  • ABSTRACT3-5
  • 摘要5-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The Concept of Contract11
  • 1.2 About 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1-12
  • 1.2.1 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R.C11-12
  • 1.2.2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CLPRC and Its Significance12
  • 1.3 About the Contract Translation12-15
  • 1.3.1 The Importance of Contract Translation12-13
  • 1.3.2 The Statu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Contract Translation13-15
  • CHAPTER 2 TRANSLATION AND ITS THEORY15-25
  • 2.1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15-16
  • 2.2 General Review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Criteria16-22
  • 2.2.1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17-20
  • 2.2.2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West20-22
  • 2.3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22-25
  • CHAPTER 3 RELEVANT STUDIES ON LEGAL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25-31
  • 3.1 Legal Language25
  • 3.2 Legal Translation25-27
  • 3.3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egal Translation27-29
  • 3.3.1 Literal Translation27-28
  • 3.3.2 Hans J. Vermeer’s Viewpoint on Legal Translation28-29
  • 3.3.3 Peter Newmark’s Viewpoint on Legal Translation29
  • 3.4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in Legal Translation29-31
  • 3.4.1 Accuracy Prior to Elegance30
  • 3.4.2 Reproduction of the Style30
  • 3.4.3 Smoothness of the Target Language30-31
  • CHAPTER 4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31-49
  • 4.1 Lexical Features31-36
  • 4.1.1 Use of Archaic Words31-33
  • 4.1.2 Use of Loan Words33
  • 4.1.3 Use of Formal Words33-34
  • 4.1.4 Use of Synonyms34-35
  • 4.1.5 Use of Common Words with Uncommon Meanings35
  • 4.1.6 Use of Terminology35-36
  • 4.2 Syntactic Features36-41
  • 4.2.1 Use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37
  • 4.2.2 Use of Conditional Clauses37-41
  • 4.3 Stylistic Features41-43
  • 4.3.1 Precision41-42
  • 4.3.2 Formality42-43
  • 4.3.3 Impassivity43
  • 4.4 Grammatical Features43-46
  • 4.4.1 Use of Nominal Words43-44
  • 4.4.2 Use of Passive Voice44-45
  • 4.4.3 Use of Modal Auxiliaries45-46
  • 4.5 Textual Features46-49
  • 4.5.1 Use of Numbered Divisions46-47
  • 4.5.2 Sentence Arrangement47-49
  • CHAPTER 5 ANALYSIS OF DEFECTS AND ERRORS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CLPRC49-67
  • 5.1 Grammatical Errors49-53
  • 5.1.1 Single and Plural49-50
  • 5.1.2 Article50-51
  • 5.1.3 Preposition51-53
  • 5.2 Lexical Defects53-58
  • 5.2.1 Terminology53-55
  • 5.2.2 Verb55-56
  • 5.2.3 Pronoun and Noun56-57
  • 5.2.4 Adjectives and Adverbs57-58
  • 5.2.5 Abuse of “shall”58
  • 5.3 Impropriate Sentence Structure58-63
  • 5.3.1 Arrangement of the Modifiers59
  • 5.3.2 Application of Passive Voice59-60
  • 5.3.3 Redundancy60-63
  • 5.4 Undertranslation63-67
  • 5.4.1 Incompleteness63-64
  • 5.4.2 Informal Words64-67
  • CHAPTER 6 STRATEGIES FOR LEGAL TRANSLATION67-83
  • 6.1 Use of Archaic Words67-68
  • 6.2 Accurate Selection of Modal Verbs68-72
  • 6.2.1 Obligation69-70
  • 6.2.2 Prohibition70
  • 6.2.3 Authorization70-71
  • 6.2.4 Declaration71-72
  • 6.3 Transformation72-75
  • 6.3.1 Transformation of voice72-74
  • 6.3.2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74-75
  • 6.4 Translation of the Frequently Used Sentential Structure75-77
  • 6.4.1 Sentences with “…的”75-76
  • 6.4.2 Sentences with “…是/為… ”76-77
  • 6.5 Other Approaches77-83
  • 6.5.1 Addition77-79
  • 6.5.2 Repetition79-80
  • 6.5.3 Simplification80-83
  • CHAPTER 7 CONCLUSION83-85
  • REFERENCES85-87
  • ACKNOWLEDGEMENTS87-89
  •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89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鳳;;法律翻譯中的單復(fù)數(shù)差異問題[J];南都學(xué)壇;2010年06期

    2 周生輝;;法律翻譯的舍繁就簡[J];科技信息(科學(xué)教研);2007年20期

    3 姜瑜;;法律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J];法制與社會;2010年23期

    4 潘小玨;;譯作質(zhì)量與法律翻譯的精準與專業(yè)原則——以《商業(yè)銀行法》英譯為例[J];韓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04期

    5 魏海波;;法律翻譯可讀性與翻譯策略[J];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10期

    6 孫俊曉;;法律翻譯淺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11期

    7 王磊;許耀元;;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在我國立法文本英譯中的適用[J];佳木斯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2期

    8 彭紅兵;張新紅;;英漢法律翻譯的語用原則[J];西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2期

    9 劉崗林;;功能對等理論與英語法律術(shù)語的漢譯[J];法制與社會;2008年03期

    10 肖平飛;;論功能翻譯理論在法律翻譯中的應(yīng)用[J];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維忱;王密卿;張軍英;;高校法律翻譯教學(xué)機制前瞻[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xué)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2 張秀英;;從《紅樓夢》的英譯本看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和補償[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沙博里;李士釗;妙齡;;《水滸》新英譯本前言及翻譯前后[A];水滸爭鳴(第四輯)[C];1985年

    4 金百林;;試論《易經(jīng)》英譯本對數(shù)字的譯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于蘭;;中西文化浸潤下的英譯本《圍城》——從小說的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分析英譯本[A];福建省外文學(xué)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xu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紅菊;;因《針灸學(xué)釋難》結(jié)下的緣分[A];2009'中國針灸學(xué)會文獻專業(yè)委員會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黃粉保;;《金瓶梅》英譯本誤譯解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李寧;;民俗文化翻譯初探——以《福樂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譯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夏遠利;;法律語言中詞語的模糊語義現(xiàn)象及其翻譯原則[A];邊緣法學(xué)論壇[C];2005年

    10 溫年芳;;目的論與《茶館》譯介[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駐京記者 王樂;[N];文匯報;2009年

    2 楊焯;[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1年

    3 胡志揮;[N];文藝報;2009年

    4 米健;[N];法制日報;2005年

    5 汪榕培(中國典籍英譯學(xué)會會長、蘇州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N];中華讀書報;2011年

    6 王建勛;[N];平頂山日報;2007年

    7 記者 王佳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8 子雨;[N];中華讀書報;2008年

    9 王鵬;[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10 王鵬;[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王東波;《論語》英譯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3 夏天;“闡釋運作”延展理論框架下的老舍小說英譯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9年

    4 馮曉黎;帛書本《老子》四英譯本的三維審視[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7年

    5 費玉英;小寶西游[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7年

    6 李磊榮;論民族文化的可譯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年

    7 李冰梅;沖突與融合:阿瑟·韋利的文化身份與《論語》翻譯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9年

    8 江帆;他鄉(xiāng)的石頭記:《紅樓夢》百年英譯史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7年

    9 黃中習(xí);典籍英譯標準的整體論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9年

    10 謝軍;霍克斯英譯《紅樓夢》細節(jié)化的認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柴芳;從功能主義翻譯理論角度評《企業(yè)破產(chǎn)法》的英譯本[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0年

    2 何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guān)法譯文評析[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3 王永娣;從多種翻譯理論的角度論法律翻譯[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4 王金枝;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漢英法律翻譯[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5 王寶川;論Shall在漢英法律翻譯中的應(yīng)用[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6 張曉蕾;基于語料庫的中國海商法英譯本連詞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0年

    7 徐寧;法律翻譯及策略:以目的論為視角[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8 遲秀明;[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0年

    9 宋向娜;2002年《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本研究[D];上海海運學(xué)院;2002年

    10 葉盛楠;[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1年


      本文關(guān)鍵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兩個英譯本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93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793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cd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