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合同法論文 >

承諾方式制度比較研究——以我國《合同法》與《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1-05 09:47

  本文關鍵詞:承諾方式制度比較研究——以我國《合同法》與《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為例 出處:《法學家》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承諾方式 不作為的默示 通知到達


【摘要】:在有關國際貨物貿易的判決與仲裁中,應盡量保持《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自身獨立性,原則上不能引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就承諾方式而言,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6條的規(guī)定,可將默示承諾(《合同法》第22條后半句)劃分為"積極作為的默示"和"不作為的默示";后者亦可被認定為一種特殊的意思表示,以"不作為"的方式完成承諾意思的"到達"!豆s》要求承諾須以積極作為的方式完成,且能夠"到達"并適用"到達主義",限制了非履行行為作出承諾的方式。在解釋《公約》時,可將非履行行為適用于《公約》第18條第3款而非第1款,以放寬須對特定行為予以通知的要求。
[Abstract]:In the judgment and arbitration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should be maintained as far as possible, and in principle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Law should not be invoked. Combined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66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conce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plied commitment (the second half of Article 22 of contract Law)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tacit of positive act" and "implied of omission"; The latter may also be recognized as a special expression of intention to complete the "arrival" of the meaning of the promise by "inaction"... the Convention requires that the undertaking be fulfilled in a positive manner. The possibility of "arriva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rriving doctrine" limit the way in which non-performance acts make commitment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non-performance acts may be applied to article 18, paragraph 3, of the Convention rather than to paragraph 1. To ease the requirement to give notice of a particular ac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民法總則研究”(批準號:13JJD820012)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3.6;D996.1
【正文快照】: 導言截止到2014年8月,超過80個國家成為了《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成員國,《公約》的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氋度。這些成員國涵蓋了90%以上的主要國際貿易國家,而《公約》也覆蓋了至少70%到80%以上的國際商事交易《公約》無疑已經為國際貿易法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韓世遠;默示的承諾與意思實現(xiàn)——我國《合同法》第22條與第26條的解釋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陳治東,吳佳華;論《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在中國的適用——兼評我國《民法通則》第142條[J];法學;2004年10期

3 韓世遠;;中國合同法與CISG[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何其生;范曉亮;;法學教育視野下的Willem C.Vis模擬國際商事仲裁辯論賽[J];時代法學;2012年04期

5 曾野裕夫;焦淼淼;;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與PACL的相互作用[J];清華法學;2013年03期

6 米切爾·波乃爾,梁慧星;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與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是二者擇一或相互補充[J];外國法譯評;1999年02期

7 梁慧星;統(tǒng)一合同法:成功與不足[J];中國法學;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衛(wèi)華;;國際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張衛(wèi)彬;;國際習慣法在我國適用探微[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3 刁偉民;;論國際航空保安公約在中國的適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王維林;法律全球化:一種概念的考察[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劉健;經濟全球化與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陳衛(wèi)東;;條約入憲基本問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孟德花;淺析合同履行中的不安抗辯權[J];商業(yè)研究;2003年06期

8 李高;沈蓉;;情勢變遷原則的比較分析[J];才智;2008年07期

9 羅藍燕;;從國際法看印尼向中國漁船開火事件[J];才智;2009年14期

10 王艷麗;;國際條約在中國的適用探討[J];才智;2010年2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何其生;楊澤偉;張輝;許威;;中國國際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王傳麗;;WTO——一個自給自足的法律體系——兼論一國四地經貿關系新發(fā)展[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二)[C];2003年

4 劉繼勇;;國際法與國際關系論[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5 魏明杰;;中國與國際條約60年[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6 劉志云;;中國國際法學的繁榮之路:一種引入國際關系理論分析的路徑[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溫樹斌;;關于國際法“法律性”的辯證思考——理論和實踐的視角[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8 孫章季;;國際法與和諧世界的構建[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9 張華;;論尊重人權作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對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影響[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10 李杰豪;;國際和諧與國際法的“系統(tǒng)平衡論”——權力、利益與道德的范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周玉芝;凱爾森法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宋云博;國際貨物銷售合同違約責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邱一川;世界博覽會主辦國法律制度與國際規(guī)則的協(xié)同關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張衛(wèi)明;晚清中國對國際法的運用[D];復旦大學;2011年

7 溫融;應對氣候變化政府間合作法律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8 劉衡;國際法之治:從國際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漢大學;2011年

9 熊劍峰;20世紀初民族主義視野下的《外交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呈元;國際犯罪及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萬泉,丁曉燕;國際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J];法學;2002年06期

2 宋亞坤;;淺析CISG對合同效力的除外規(guī)定[J];法制與社會;2007年05期

3 張月明;;論Willem C.Vis國際商事仲裁模擬法庭的產生與發(fā)展及其積極作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韓世遠;;減價責任的邏輯構成[J];清華法學;2008年01期

5 梁慧星;合同法的成功與不足(上)[J];中外法學;1999年06期

6 徐國建;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國際統(tǒng)一適用──評馬格努斯的《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法釋義》一書[J];外國法譯評;1995年04期

7 陳寒楓,周衛(wèi)國,蔣豪;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的關系及中國的實踐[J];政法論壇;2000年02期

8 梁慧星;從“三足鼎立”走向統(tǒng)一的合同法[J];中國法學;1995年03期

9 崔建遠;;物的瑕疵擔保責任的定性與定位[J];中國法學;2006年06期

10 韓世遠;;出賣人的物的瑕疵擔保責任與我國合同法[J];中國法學;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云嶺,王陽;默示條款法律問題探析[J];法學論壇;2004年01期

2 張時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默示行為[J];商品與質量;2009年S2期

3 楊圣坤;;合同法上的默示條款制度研究[J];北方法學;2010年02期

4 賈少杰;;淺論作為型默示[J];現(xiàn)代交際;2012年05期

5 原蓉蓉;;論英美合同法中默示條款的補充及其借鑒[J];學術論壇;2013年02期

6 周群利;要重視法律上的默示[J];中國商貿;1999年03期

7 姚軍;湯媛媛;;發(fā)包方能否“默示”土地流轉[J];農民文摘;2013年01期

8 胡林龍,江輝;合同默示條款論[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11期

9 馬征;;合同默示條款三論[J];華商;2008年03期

10 范輝;;不能忽視的合同默示條款[J];中國石化;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臨宏;王朝佐;;政府默示的相對人行為初探[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齊龍;承包商的默示義務[N];江蘇法制報;2011年

2 吳成邋陳玉琴;默示贈與的法律效力[N];江蘇法制報;2007年

3 趙文英;本案不適用默示[N];人民法院報;2002年

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郭鋒;鄭百文重組“默示原則”是否合法[N];中國證券報;2001年

5 李書劍 王仲;13年不主張權利應視為默示追認[N];江蘇法制報;2007年

6 劉濤;默示委托下的承攬關系[N];江蘇經濟報;2014年

7 李書劍 王仲;默示追認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N];江蘇法制報;2006年

8 閆文軍 鄭繼功;從調解書看默示的民事法律行為及其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2年

9 林挺;默示商銷擔保及其法律責任[N];人民法院報;2000年

10 河北省辛集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李延生;兩類自愿承受風險的區(qū)別與認定[N];檢察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楊圣坤;合同法上的默示條款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劉昕;默示條款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景欣;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默示條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林承日;合同默示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5 朱玳萱;論仲裁的默示放棄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于丹;英美合同法中的默示條款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張強華;三明勘察院訴風范公司與大青加油站默示授權案分析[D];湖南大學;2013年

8 湯鋒;論合同的默示條款[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825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3825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c6a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