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刑法犯意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D914;D9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焦陽;;美日刑法中共犯與正犯關系比較研究[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11期
2 西田典之;文周微;;論共犯中止——共犯脫離與共犯中止[J];刑事法評論;2010年02期
3 陳銀珠;;論美國刑法中的要素分析法及其啟示[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年06期
4 熊紅文;;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地位的認定——也談“造意”不為首[J];人民檢察;2011年04期
5 張巍;;反思嚴懲毒品犯罪的傳統(tǒng)刑事政策[J];犯罪研究;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康軍;;持有型犯罪基本問題辨析[A];貴州省2004年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高峰;;靜態(tài)犯罪心理活化機理探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3 黃書建;熊金平;;外國刑法中的排除違法性事由比較分析[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迮銀軍 郭學奎;撤銷緩刑假釋應聽取罪犯意見[N];檢察日報;2005年
2 馬海霞 常玉生;提高審訊藝術 瓦解疑犯意志[N];新鄉(xiāng)日報;2005年
3 曹堅 傅翔;自動投案后又當庭否認犯意是否成立自首[N];檢察日報;2003年
4 何俊;美國刑法中的“警察圈套”[N];法制周報;2000年
5 陳寧琪 錢暉;故意殺人中途放棄 恨意難消轉而傷害[N];檢察日報;2003年
6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人民檢察院 李勇;犯意引誘對毒品犯罪定性有何影響?[N];檢察日報;2010年
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夏勇;美國刑法的憲法制約及啟示[N];檢察日報;2002年
8 趙秉志;察之貴精 擬之貴似[N];法制日報;2007年
9 孫厚鵬 許崢嶸 郭煥民;實行犯隱瞞犯意 幫助犯如何處理[N];檢察日報;2004年
10 程超邋于勇;明知他人偷電纜幫其運贓應定何罪[N];檢察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立豐;美國刑法犯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王雨田;英國刑法犯意(mens rea)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周光權;法定刑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1999年
4 秦新承;支付方式的演進對詐騙犯罪的影響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5 王勇;犯罪構成本體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金星;論誘惑偵查[D];吉林大學;2004年
7 盧林;公司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6年
8 鄭軍男;不能未遂犯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徐啟明;法人刑事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瑩;美軍女兵琳迪·英格蘭虐待戰(zhàn)俘行為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2 先德奇;故意犯罪終了形態(tài)關節(jié)點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張軍英;定罪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張淑芳;美國刑法正當防衛(wèi)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年
5 梁靚;定罪思維模型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王飛;行賄犯罪的一般理論與立法完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肖玲;美國刑法中的警察圈套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D];湘潭大學;2007年
8 盧巖;中美刑法中放火罪若干問題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袁曉磊;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蘭州大學;2008年
10 王峰;論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D];煙臺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908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59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