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對話的邏輯分析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l logic, the theory of persuasive dialogue and critical discussion theory ca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trial dialogue, especially the argu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ial par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ogue logic, the persuasive dialogue system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versation behavior and commitment of the prosecution, the respondent and the judge, but neglects the evaluation of the argument. The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rial dialogue should absorb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approaches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trial dialogue which includes the argu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ial parties and the conversational behavior.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廣義非形式邏輯研究”(12JJD72000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專家輔助人詢問的論證模型及其評價研究”(14YJCZH05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0-0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宏志;張海燕;;論非形式邏輯的特性[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2 朱勇;張青;;傳統(tǒng)刑事司法中的非形式邏輯操作[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張曉婷;;淺議法律邏輯學的研究方向[J];法制與社會;2013年25期
4 張曉光;;非形式邏輯框架下的法律邏輯研究[J];社會科學;2010年12期
5 王桂艷;現(xiàn)代邏輯的發(fā)展與非形式邏輯的興起[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05期
6 張傳新;;法律論題學的邏輯基礎[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陳鑫泉;武宏志;;非形式邏輯的理論成就及其對法律論證的意義[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8 崔雪麗;;法律修辭(學)的特征[J];沈陽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9 宋保振;;法律可接受性的修辭表達——以邏輯視角為切入點[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10 王啟;;訴諸人身與訴諸人身謬誤[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熊明輝;;非形式邏輯的對象及其發(fā)展趨勢[A];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研討會日程表[A];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武宏志;;非形式邏輯或論證邏輯:相干性[A];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陳慕澤;非形式邏輯和批判性思維[N];光明日報;2002年
2 安東尼·布萊爾 拉爾夫·約翰遜 漢斯·漢森 克里斯托弗·廷代爾《非形式邏輯》編輯部,焦兵/譯;《非形式邏輯》雜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 熊明輝;邏輯與認知[N];社會科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強;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歷時及跨文化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志國;非形式邏輯中論證的評估標準[D];河南大學;2004年
2 廖琳;非形式邏輯若干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3 元鵬;非形式邏輯與亞里士多德的論證學說[D];山西大學;2009年
4 謝耘;論證概念的理論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杰;亞里士多德非形式邏輯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6 洪穎;論辯的邏輯分析[D];西南大學;2006年
7 楊冠祥;法律邏輯研究的新視角[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8 應騰;辯論的邏輯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9 孫巖;論證評估理論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121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4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