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一詞的沿革考略——以語義分析與語用分析為方法
[Abstract]:"Governance" is not an import. In ancient China, the five emperors managed the country, the philosophers managed the country, the Han Dynasty "repaired Qi Zhip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system of competition became the rule", the Song Dynasty "the capital management", and the Yuan Dynasty "the police superintendent of disorderly treatment". The Ming Dynasty rebuilds the official rule and the Qing Dynasty governs the power debat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country first experienced the "all-powerful mod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endogenous evolu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This marks the formal form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Western governan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tage of primitive democratic governance, the stage of ancient Greek city-state autonomy, the medieval social and religious governance model, and the mod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liberal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the "European pattern", it has developed into "multipolar consultative governance" and "joint governance". In the system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it has been given the meaning of restriction and confrontation, and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social center" and "independent governance". Through semantic analysi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ath dependence of governance change" under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s, and trie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concept that covers the field of "global governance", and clarifies the scope of research and the categorization of theory. Deepening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road confidence, theoretical confidence and institutional confidence.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義中;全球治理理論的基本取向問題析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景維民;許源豐;;俄羅斯國家治理模式的演進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9年01期
3 趙勇;;歐盟的多層治理與決策機制:對“泛珠三角”區(qū)域發(fā)展的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4 馬駿;;經(jīng)濟、社會變遷與國家治理轉(zhuǎn)型:美國進步時代改革[J];公共管理研究;2008年00期
5 鮑勃·杰索普,漆卝;治理的興起及其失敗的風險: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例的論述[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6 弗朗索瓦-格扎維爾·梅里安,肖孝毛;治理問題與現(xiàn)代福利國家[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7 瑪麗-克勞德·斯莫茨,肖孝毛;治理在國際關(guān)系中的正確運用[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8 彼埃爾·德·塞納克倫斯,馮炳昆;治理與國際調(diào)節(jié)機制的危機[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9 辛西婭·休伊特·德·阿爾坎塔拉,黃語生;“治理”概念的運用與濫用[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10 韋深涉;;西方治理理論的價值取向與理論困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戴昌橋;中美兩國地方治理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詩宗;治理理論及其中國適用性[D];浙江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張文澍;蒲松齡遠祖蒲魯渾與蒲居仁小考[J];蒲松齡研究;2004年03期
3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4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5 王承丹;徐文蕾;;試論蒲松齡筆下的三國人物[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6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7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8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9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zhì)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jīng)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jīng)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10 張富良,劉書英;從治理主體角度透視鄉(xiāng)村治理危機——河南省Z縣村支書、村主任現(xiàn)狀調(diào)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陸前安;社區(qū)體育俱樂部與政府、市場、社區(qū)關(guān)系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9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jīng)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10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吳三三;基于新農(nóng)村視角下的農(nóng)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磊;我國水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nóng)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7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8 張軼芳;葉夢得及其詞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9 張迎芬;樂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學;2009年
10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江生;蘇玉菊;;非政府組織的內(nèi)涵、功能與合法性[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唐士其;“市民社會”、現(xiàn)代國家以及中國的國家與社會的關(guān)系[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3 張小明;從SARS事件看公共部門危機管理機制設計[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張朝林;侯喜春;;“類單位制”:民間組織的發(fā)展趨向[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陳瑜;地方政府決策民主化問題探討[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趙來文;美國民主政治的實現(xiàn)形式——兩黨政治透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任高飛;陳瑤瑤;;促進我國非營利組織發(fā)展淺見[J];財會月刊;2008年08期
8 陳志誠,曹榮林,朱興平;國外城市規(guī)劃公眾參與及借鑒[J];城市問題;2003年05期
9 柏維春,金文哲;現(xiàn)代公共行政學范式演進內(nèi)在邏輯解讀——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范式發(fā)展理論評析[J];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06期
10 張海濤;五論美國“賭博資本主義”[J];當代思潮;2002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俊;全球公民社會與國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林柏楓;中國非營利組織發(fā)展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康欽平;我國非營利組織治理結(jié)構(gòu)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晶宇;;全球化進程中法治基礎(chǔ)的轉(zhuǎn)變——以世界主義民主理論的全球治理為出發(fā)點[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2 藍劍平;;全球治理的新動力——關(guān)于軟法的研究綜述[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02期
3 朱景文;;全球化是去國家化嗎?——兼論全球治理中的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國家[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6期
4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一種對正當性的追問[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5 王奇才;;全球治理的法律淵源及其合法律性問題[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2期
6 鄧正來;;開放的“全球化觀”與“主體性”中國的建構(gòu)[J];河北法學;2008年06期
7 張銳智;;法家“法治”論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J];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張晶晶;;探尋社會治理主體的平衡——由《聯(lián)邦黨人文集》引發(fā)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7年07期
9 楊柳;李紅昌;;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8期
10 陳頤;;依法治理、官僚政治與國家治理的轉(zhuǎn)型——以近代早期的法國為中心的考察[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徐生平;;依法治國是一場劃時代的偉大變革[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建偉;;國家轉(zhuǎn)型與治理的“法律多元主義”觀察[A];2007年全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應松年 姜明安 張戀華;法治之路通往和諧社會[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2 朱景文;“從法治到善治”的思考[N];法制日報;2008年
3 丁國強;從法理學中找回“國家”[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復旦大學教授 唐賢興;江湖道義與依法治國的尷尬[N];南方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段俊邋通訊員 張智 邢國宏;特區(qū)應率先進行法治政府建設探索[N];深圳特區(qū)報;2008年
6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孫國華;“領(lǐng)導說了算”與“法律說了算”的差別[N];北京日報;2008年
7 江平;中國法學教育的歷史與際遇[N];法制日報;2007年
8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 黃啟樂;社會的動力機制平衡機制離不開民主法治[N];南方日報;2007年
9 張立;“我要不到錢,我蓋的是法院的樓”[N];南方周末;2004年
10 本報記者 裴智勇;曾令良:“冷板凳”坐熱[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晶宇;法理學全球化范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陳頤;腓力四世到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法律與國家建構(gòu)[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3 李香民;風險社會與我國法律觀念的變革[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學;2006年
2 王金剛;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法治文化建構(gòu)[D];山東大學;2006年
3 胡榮;淺議國家權(quán)力在中國法律中的控制[D];山東大學;2006年
4 張銘月;鄧小平民主與法制思想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5 詹焱;非政府組織與法治[D];吉林大學;2006年
6 烏日古牡拉;“德治”與“法治”兩種治理模式整合的考察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7 潘靜;從法律全球化到全球治理[D];南京大學;2012年
8 苑曉光;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律規(guī)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陳金亞;巴西煙草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任薇;論美國對外貿(mào)易法治建設的成就與不足[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110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41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