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建設(shè)的轉(zhuǎn)向與策略
本文選題:法治中國 切入點:法治進程 出處:《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35年來的改革開放無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既有改革開放能量卻已基本釋放完畢,中國又重新站在一個關(guān)鍵的十字路口。而"法治中國"建沒方略的提出,則將帶來法治進程的重大轉(zhuǎn)向。一既有法治進路的不足與問題三十多年來的法治建設(shè)固有諸多重大突破,但一些變革不到位、建設(shè)偏差或社會發(fā)展新形勢所帶來的法治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并成為法治進程深入推進的重要障礙。其一,法條主義傾向。完備的法律體系無疑是法治的基本前提,并且會提升法治建設(shè)速度、降低成本,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jīng)形成"也確實"有法可依"了。但另一方面卻也出現(xiàn)了法條主義傾向,也即構(gòu)建法律體系本身似乎已成了目的,甚至變成一種
[Abstract]: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ver the past 35 years has undoubtedly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both the energ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asically been released, and China has again stood at a critical crossroads. This will bring about a major turn in th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law. First, there are many major breakthroughs inher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ut some of the changes are not in place. The problems of the rule of law brought by the deviation of construction or the new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ve been gradually highlighted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obstacle to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First, the tendency of legalism. A complete legal system is undoubtedly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t will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reduce costs.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already formed, and indeed there are "laws to be followed."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lso a tendency towards legalism.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gal system seems to have become an end in itself, even a form of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xué);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建設(shè)法治國家的公民文化基礎(chǔ)研究”(10AFX00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顧培東;;中國法治的自主型進路[J];法學(xué)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艷秋;;美國商事習(xí)慣法法源地位及其立法方式研究——以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和《特拉華州公司法》為主要分析范例[J];北京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6期
2 賈麗;;裁判解釋權(quán)初探[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3 杜睿哲;張蕓;;檢察權(quán)的配置:回歸原點與制度修正[J];甘肅社會科學(xué);2012年02期
4 利子平;石聚航;;統(tǒng)合憲政建設(shè)模式與刑法社會化的實踐闡釋[J];法治研究;2012年11期
5 宋保振;;基于實踐回應(yīng)的法律方法自主型進路[J];法律方法;2013年00期
6 查駿生;;淺議轉(zhuǎn)型時期中國法治的進路選擇[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xué)報;2013年03期
7 王聰;;主題與變奏:社會變遷中的司法傳統(tǒng)——以人民司法傳統(tǒng)的復(fù)蘇為視角[J];朝陽法律評論;2012年02期
8 姚莉;;當代中國語境下的能動司法界說[J];東南司法評論;2011年00期
9 徐瑤;;顧培東司法學(xué)說述評[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01期
10 徐和平;;區(qū)域司法資源均等化配置問題研究——以法官資源為主要對象[J];甘肅社會科學(xué);201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高保京;張際楓;;檢察官應(yīng)具備必要的政治思維[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檢察官的法治思維及其養(yǎng)成[C];2013年
2 敦寧;;立足國情:刑罰改革的基礎(chǔ)性原則[A];第五屆河北法治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陳忠禹;科學(xué)發(fā)展觀視閾下的村民自治權(quán)保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劉濤;當代中國政法委員會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3 王一;我國“能動司法”的本義與反思[D];上海交通大學(xué);2012年
4 張巖;轉(zhuǎn)型時期中國法治特點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5 羅水平;民事案件發(fā)回重審制約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3年
6 林輝煌;法治的權(quán)力網(wǎng)絡(luò)[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公丕祥;;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議題[J];法學(xué);2009年05期
2 里贊;;變與不變:轉(zhuǎn)型時期的中國法[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09年01期
3 顧培東;;試論我國社會中非常規(guī)性糾紛的解決機制[J];中國法學(xué);2007年03期
4 王貴國;;經(jīng)濟全球化與全球法治化[J];中國法學(xué);2008年01期
5 顧培東;;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法律資源分享問題[J];中國法學(xué);2008年03期
6 程燎原;;晚清“新法家”的“新法治主義”[J];中國法學(xué);2008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賀小榮;[N];人民法院報;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習(xí)根;;論法治中國的科學(xué)含義[J];中國法學(xué);2014年02期
2 吳燦新;;推進法治中國建設(shè)必須以道德建設(shè)為基礎(chǔ)[J];探求;2014年01期
3 盧大林;;深刻理解“法治中國”內(nèi)涵 加快推進“法治兵團”建設(shè)[J];兵團黨校學(xué)報;2014年01期
4 ;為民主法治鼓與呼[J];法治與社會;2008年04期
5 劉武俊;勾勒一個“法治中國”[J];南風窗;2002年01期
6 ;法治中國[J];領(lǐng)導(dǎo)決策信息;2003年02期
7 林楚方;;法治中國[J];廉政w,
本文編號:1584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58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