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文化與法——也談賀麟先生的文化體用觀

發(fā)布時間:2018-02-26 15:19

  本文關鍵詞: 文化 體用 法律 賀麟 陳寅恪 出處:《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西學術界探討"文化"的定義向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文化包含器物、制度、理念三個層面,但以價值觀念為其核心構成。文化決定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決定著我們的法律和政治體制。套用賀麟先生的文化體用觀,文化之與法律,也是體和用的關系,文化是體,法律是用。體用割裂,文化與法律不能相諧,則文化必然失化,法律也必然失律。故欲探討法律之現代化,不能不深究法律背后之文化因素。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has always been discusse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Culture contains three levels: artifacts, institutions and ideas, but its core is value. Culture determines our way of life. It also determines our legal and political system. Applying Mr. Helin's view of cultural style to 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w, and also between body and use, culture is the body, the law is used, and the law is divided. If culture and law cannot be reconciled, then culture will inevitably lose its character. The law must also lose the law.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explore the modernization of law, we must study the cultural factors behind the law.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慧;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法學家——薩維尼的生平與學說簡介[J];德國研究;2003年04期

2 王水照;陳寅恪先生的宋代觀[J];中國文化;2001年Z1期

3 胡軍;賀麟:另一位西化論者[J];中國哲學史;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莉莉;王傳明;;莊嚴的禮樂 卑微的塾師——試析蒲松齡《鬧館》對禮樂文化的反諷[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3 吳文南;;論《圣經》中人的存在——人與天地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4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5 王平;;羌族文化與羌族性格的雙重展示——《羌族釋比文化研究》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6 王利濤;;軟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周舫;;四川古藺苗族婚戀觀的變遷調查及原因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8 鄭小枚;“核心”的流行與邊緣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9 王天根;評點老子與嚴復對立憲的檢視[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10 趙炎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曉麗;;創(chuàng)新文化:理念、環(huán)境與制度建構[A];創(chuàng)新驅動與首都“十二五”發(fā)展——2011首都論壇文集[C];2011年

2 饒曙光;;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概念·策略·戰(zhàn)略[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尹晉華;;試析影響法律監(jiān)督的現實問題[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姜素紅;;環(huán)境公平價值體系探析[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何強;;道德資源整合與網絡道德建設[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王義;;淺析新儒家對經濟的態(tài)度——以賀麟為例[A];孔學研究(第十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謝明星;郝春東;殷融;;文明的顯化:文明與潛意識關系的新視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8 郭亮;;維米爾家世考疑:一種文化地圖的方式[A];“特殊與一般——美術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孟憲平;;荒野及其在西方風景畫中呈現方式研究[A];“特殊與一般——美術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陳建先;;政府公共決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職業(yè)女性體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盧玲;我國競技體育女性參與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康德強;傳統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遲君輝;國際流失文化財產返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唐旭天;集團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蘇u&;從歷史發(fā)展看中日圍棋文化比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對和諧社區(qū)建設的作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閆娜娜;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寇榮鑫;大連近代歷史文化變遷與城市風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謝階騰;我國大學學院運行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王斌;論品牌名稱命名翻譯[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張永斌;論我國量刑程序的相對獨立性[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應云總;論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張雅婷;訴前調解機制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朔;十年可以樹人[J];領導文萃;1997年06期

2 柴文華,,鄭莉;真文化和真道德──賀麟的見解及其啟示[J];理論探討;1994年05期

3 王志捷;論賀麟的宗教觀[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馬慶玲;;儒家思想的新開展——賀麟對中國文化發(fā)展方向的探索[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6期

5 張學智;論賀麟的“西哲東哲,心同理同”[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6 李龍海;從“自然的知行合一論”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J];理論探討;2000年06期

7 史廣全;;賀麟的法治觀及其當代啟示[J];孔子研究;2007年05期

8 罡拉卓瑪;;賀麟的新儒家思想及其當代意義[J];攀登;2010年05期

9 史廣全;;賀麟法治觀述論[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10 葉篤義;;在哲學王國里馳騁——祝賀賀麟從事教學科研五十五周年[J];群言;198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義;;淺析新儒家對經濟的態(tài)度——以賀麟為例[A];孔學研究(第十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德仁;;眾說西南聯大新儒家[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永;;做人問題對人的哲學的追索[A];人學與現代化——全國第三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左玉河;;通向成熟的橋梁:中國哲學會及其年會[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1年卷[C];2001年

5 劉邦凡;;論金岳霖的翻譯思想及翻譯哲學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鄒鐵軍;;我記憶中的蕪湖會議[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7 王中江;;論金岳霖的“理有固然,勢無必至”[A];金岳霖學術思想研究——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1985年

8 燕宏遠;;“Dasein”的多義和歧用之新探[A];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胡廷武;;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閉幕詞[A];孔學研究(第十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彭國華;首都學術界紀念賀麟誕辰百周年[N];人民日報;2002年

2 馬曉英;學術界紀念賀麟百年誕辰[N];光明日報;2002年

3 韓三洲;且看徐梵澄知人論世[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4 劉夢溪;敬意與溫情[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董駒翔;圖解經典還是濫制經典[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哲學所 李景源;難忘五十年 薪傳更揚帆[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7 何中華;“治學”和“處世”[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侯且岸;先進文化應該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舉的文化[N];學習時報;2007年

9 蔡德貴;留名哈佛的中國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10 肖川;教育信念確立的基石[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捷;賀麟文化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李道湘;現代新儒學與宋明理學[D];南開大學;1994年

3 祝薇;論早期現代新儒家的宗教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何方昱;“科學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與時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5 陳永杰;早期現代新儒家直覺觀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三萍;現代新儒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王效良;馬克思早期哲學中的主體意識[D];吉林大學;2009年

8 柴文華;現代新儒家文化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9 丁寧;黑格爾哲學中的證明原則[D];吉林大學;2010年

10 張嚴;論黑格爾哲學中的外化概念[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笑陽;賀麟價值哲學思想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2年

2 劉楠;賀麟文化哲學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何可可;論賀麟的文化哲學思想[D];中南大學;2010年

4 徐福林;賀麟的儒者人格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李春燕;賀麟的體用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鵬;賀麟學術救國思想研究[D];湖北大學;2011年

7 丁永華;賀麟“新心學”思想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付窈;費希特民族主義思想在20、30年代中國思想界的傳播和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繼民;早期現代新儒家直覺思想探析[D];南昌大學;2006年

10 劉穎;現代新儒家(1949年前)對宗教信仰的拒斥與容納[D];黑龍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385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5385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ef0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