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法視域下的犯罪論體系爭鳴及其啟示
本文關(guān)鍵詞: 犯罪論體系 理性主義 主觀罪過 客觀主義立場 學術(shù)批判 出處:《河北法學》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犯罪論體系作為一種刑法理論的抽象歸納,具有指導刑事實踐定罪的基本功能,但不應當取代刑法典的根本定罪依據(jù)功能。域外三類犯罪論體系皆秉持由客觀判斷到主觀判斷、事實判斷到價值判斷的犯罪認定路徑,這三類犯罪論體系的要件要素的構(gòu)建上均達到包含刑法典規(guī)定的犯罪成立基本條件的效果。對于犯罪論體系不能承載的功能需要刑法方法論的重大革新,如主觀罪過的界定方法。行為人主觀罪過的展開即行為,只有精準界定主觀罪過后方能界定行為人行為的性質(zhì)。犯罪論體系的構(gòu)建源于學界對犯罪認定的類型化要求,其始終處于不斷繼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中,應以客觀主義立場進行理性地學術(shù)批判。
[Abstract]:As an abstract induction of criminal law theory, crime theory system has the basic function of guiding criminal practice conviction, but it should not replace the fundamental conviction basis function of criminal code. The path of crime determination from fact judgment to value judg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criminological systems has achieved the effect of including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rimes stipulated in the Criminal Code. For the functions that the criminological system cannot carry, the major innov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methodology is required. For example, the definition method of subjective sin, the behavior of the subjective crime of the actor, the nature of the behavior can be defined only aft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subjective s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ime theory system originates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the crime cognizance. It is always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constantly, should carry on the rational academic criticism with the objectivism position.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基金】: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設(shè)項目“特殊群體權(quán)利保護與犯罪預防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908;D9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改之;郭獻朝;;兩大法系犯罪論體系的比較與借鑒[J];法學論壇;2006年01期
2 陳勁陽;;試論開放的犯罪論體系[J];政法學刊;2007年03期
3 唐稷堯;;犯罪論體系:功能、價值與實現(xiàn)途徑辨析[J];現(xiàn)代法學;2007年04期
4 吳紀奎;;犯罪論體系與刑事訴訟模式[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年03期
5 陳家林;;犯罪論體系之演變[J];刑法論叢;2009年03期
6 郭莉;;犯罪論體系方法論比較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7 康偉;;論人權(quán)保障視野下的犯罪論體系[J];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12期
8 高治;;祛魅與還原:反思熱議的犯罪論體系之爭[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03期
9 楊愛仙;;犯罪論體系比較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10 楊志國;;德國犯罪論體系演變的現(xiàn)代西方哲學思潮背景[J];政治與法律;201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姚兵;;德國犯罪論體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評[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興良;三階層犯罪論體系具有方法論意義[N];檢察日報;2014年
2 林燕;犯罪論體系:階層化改造或成趨勢[N];檢察日報;2009年
3 華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吳情樹;正反統(tǒng)一:構(gòu)建犯罪論體系的主導思維[N];檢察日報;2012年
4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 楊志國;犯罪成立理論需要哲學視角[N];檢察日報;2010年
5 潘瑋;“三階層”犯罪論體系的實踐意義[N];江蘇法制報;2010年
6 華僑大學法學院 吳情樹;“我們”的法學從何處來[N];檢察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充;犯罪論體系本質(zhì)論綱[D];吉林大學;2005年
2 李海峰;犯罪論體系的司法應用[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3 陳勁陽;大陸法系犯罪論體系思想根基追問[D];吉林大學;2006年
4 丁芝華;刑法中的不法原理導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勇;刑法教義學視角下的犯罪論體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陳鑫;中國刑法犯罪定量要素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3 齊衛(wèi)華;犯罪論體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崔神寶;論盜竊罪中的數(shù)額認識錯誤[D];山東大學;2016年
5 楊曉航;論刑法實質(zhì)解釋[D];鄭州大學;2016年
6 白星星;犯罪論體系的我國抉擇[D];揚州大學;2016年
7 張靜薇;論事實的擇一共同正犯[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6年
8 董凌楠;論目的行為論及目的論犯罪論體系[D];中國政法大學;2016年
9 饒t,
本文編號:1523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52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