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9 05:19
中國的高考制度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考試制度。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考制度是實現社會分層和流動的重要手段,是個體改變不利社會地位,實現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高考志愿填報作為高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承擔著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社會階層合理流動的重任。伴隨高考志愿選擇的多樣性、錄取模式改革的靈活性以及影響志愿填報因素的復雜性,如何填報高考志愿承載了學生、高校以及社會的多重希望,已然成為了新形勢下亟須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文章對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于本研究而言,在闡述研究背景、國內外研究綜述以及研究意義的基礎上,基于本研究的實際情況,編制調查問卷,選取山東、河北等生源大省的應屆高中畢業(yè)生為調查對象,借助統(tǒng)計軟件進行實證研究。同時為了確保研究的實效性,對高校教師、中學教師以及大一新生進行了個人訪談。最終結合前人的研究,將影響高考志愿填報傾向的因素分為四個方面:學生對平行志愿錄取模式的認知因素;學生對大學及專業(yè)信息的了解程度因素;影響學生志愿填報傾向的高校、專業(yè)、就讀地域和重要他人因素;獲取大學及專業(yè)信息的渠道或途經因素。并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
【文章來源】: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高考志愿選擇多樣化的需求
1.1.2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改革的需求
1.1.3 高考志愿填報影響因素復雜化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國外研究綜述
1.3.2 國內研究綜述
1.3.3 文獻評述
1.4 研究內容及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1.6 研究技術路線
2 核心概念和理論基礎
2.1 核心概念
2.1.1 高考志愿填報
2.1.2 高考志愿填報主體
2.1.3 高考志愿填報行為
2.2 理論基礎
2.2.1 理性選擇理論
2.2.2 人力資本理論
2.2.3 雙邊匹配理論
3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現狀調查
3.1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構成
3.2 高考志愿填報主體的個體特性
3.3 研究假設
3.4 研究工具
3.4.1 問卷設計與說明
3.4.2 訪談設計與說明
3.5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
3.6 數據統(tǒng)計與整理
4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研究的實證分析
4.1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總體現狀
4.1.1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認知傾向
4.1.2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的了解程度傾向
4.1.3 高考志愿填報的影響因素及傾向
4.1.4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的渠道傾向
4.2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差異分析
4.2.1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認知差異
4.2.2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認知水平
4.3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了解程度的差異分析
4.3.1 模型的選擇
4.3.2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了解程度的差異檢驗
4.3.3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了解程度的特征分析
4.4 高考志愿填報影響因素的差異分析
4.4.1 在就讀地域因素上農村學生保守審慎,城市學生看重經濟發(fā)展
4.4.2 在高校因素上農村學生看重社會聲譽,城市學生看重物質條件
4.4.3 在專業(yè)因素上農村學生看重就業(yè)前景,城市學生看重發(fā)展空間
4.4.4 在重要他人因素上城市學生的優(yōu)勢高于農村學生
4.5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渠道的差異分析
4.5.1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渠道的差異檢驗
4.5.2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渠道的特征分析
5 研究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建議
5.2.1 改革與完善高考制度
5.2.2 優(yōu)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
5.2.3 提高家庭資本總體水平
5.2.4 加大父母的教育投入
5.2.5 完善學生個人的策略選擇
5.3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調查問卷
附錄B: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新生訪談提綱
附錄C: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高校教師訪談提綱
附錄D: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中學教師訪談提綱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專業(yè)(類)+學校”志愿填報和錄取模式的影響因素研究[J]. 孫在麗,秦玉學. 中國成人教育. 2018(18)
[2]平行志愿視域下高師院校招生工作能動性探討[J]. 王海峰.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8(09)
[3]我國高考志愿填報機制的演變與優(yōu)化[J]. 王世斌,劉旭東. 江蘇高教. 2018(05)
[4]學生視野中大學排行榜的影響力研究[J]. 羅歡,陳謙. 明日風尚. 2017(23)
[5]志愿填報須均衡的三個因素[J]. 李凱. 考試與招生. 2017(10)
[6]基于相關性分析的世界一流大學影響因素研究[J]. 王兆旭,薛惠鋒. 現代教育管理. 2016(10)
[7]高職學生專業(yè)滿意度對就業(yè)信心影響機制研究——以對學校評價為中介[J]. 朱艷,蔡經漢.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8]高中生外部動機、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性的關系及其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基于中部地區(qū)某市46所中學的縱向數據[J]. 周園. 教育測量與評價. 2016(07)
[9]研究型大學大類培養(yǎng)模式下學生專業(yè)選擇影響因素分析[J]. 胡昱東,陳勁,李明坤.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6(04)
[10]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 顧勝賢,饒瑩心.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6(01)
博士論文
[1]高校核心競爭力分析模型研究[D]. 成長春.河海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高考志愿填報者的報考行為的研究[D]. 陳國基.南京大學 2014
[2]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白燕.北京化工大學 2013
[3]場所依戀對高考志愿填報的影響[D]. 謝姍珊.曲阜師范大學 2012
[4]高考專業(yè)選擇影響因素的研究[D]. 楊玉楠.遼寧師范大學 2011
[5]基于雙邊匹配理論的中國高考錄取機制研究[D]. 李坤明.華南理工大學 2010
[6]我國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研究[D]. 白艷艷.南開大學 2009
[7]高考志愿決策結構模型研究[D]. 黃瑋.南京師范大學 2008
[8]高考考生擇校行為與擇校滿意度關系的研究[D]. 梁爽.華東師范大學 2008
[9]高考志愿選擇行為研究[D]. 高妙飛.廈門大學 2007
[10]家庭背景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影響研究[D]. 文輝.四川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96279
【文章來源】: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高考志愿選擇多樣化的需求
1.1.2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改革的需求
1.1.3 高考志愿填報影響因素復雜化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國外研究綜述
1.3.2 國內研究綜述
1.3.3 文獻評述
1.4 研究內容及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1.6 研究技術路線
2 核心概念和理論基礎
2.1 核心概念
2.1.1 高考志愿填報
2.1.2 高考志愿填報主體
2.1.3 高考志愿填報行為
2.2 理論基礎
2.2.1 理性選擇理論
2.2.2 人力資本理論
2.2.3 雙邊匹配理論
3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現狀調查
3.1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構成
3.2 高考志愿填報主體的個體特性
3.3 研究假設
3.4 研究工具
3.4.1 問卷設計與說明
3.4.2 訪談設計與說明
3.5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
3.6 數據統(tǒng)計與整理
4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研究的實證分析
4.1 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總體現狀
4.1.1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認知傾向
4.1.2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的了解程度傾向
4.1.3 高考志愿填報的影響因素及傾向
4.1.4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的渠道傾向
4.2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差異分析
4.2.1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認知差異
4.2.2 高考志愿錄取模式的認知水平
4.3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了解程度的差異分析
4.3.1 模型的選擇
4.3.2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了解程度的差異檢驗
4.3.3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了解程度的特征分析
4.4 高考志愿填報影響因素的差異分析
4.4.1 在就讀地域因素上農村學生保守審慎,城市學生看重經濟發(fā)展
4.4.2 在高校因素上農村學生看重社會聲譽,城市學生看重物質條件
4.4.3 在專業(yè)因素上農村學生看重就業(yè)前景,城市學生看重發(fā)展空間
4.4.4 在重要他人因素上城市學生的優(yōu)勢高于農村學生
4.5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渠道的差異分析
4.5.1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渠道的差異檢驗
4.5.2 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獲取渠道的特征分析
5 研究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建議
5.2.1 改革與完善高考制度
5.2.2 優(yōu)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
5.2.3 提高家庭資本總體水平
5.2.4 加大父母的教育投入
5.2.5 完善學生個人的策略選擇
5.3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調查問卷
附錄B: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新生訪談提綱
附錄C: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高校教師訪談提綱
附錄D:高考志愿填報傾向及影響因素的中學教師訪談提綱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專業(yè)(類)+學校”志愿填報和錄取模式的影響因素研究[J]. 孫在麗,秦玉學. 中國成人教育. 2018(18)
[2]平行志愿視域下高師院校招生工作能動性探討[J]. 王海峰.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8(09)
[3]我國高考志愿填報機制的演變與優(yōu)化[J]. 王世斌,劉旭東. 江蘇高教. 2018(05)
[4]學生視野中大學排行榜的影響力研究[J]. 羅歡,陳謙. 明日風尚. 2017(23)
[5]志愿填報須均衡的三個因素[J]. 李凱. 考試與招生. 2017(10)
[6]基于相關性分析的世界一流大學影響因素研究[J]. 王兆旭,薛惠鋒. 現代教育管理. 2016(10)
[7]高職學生專業(yè)滿意度對就業(yè)信心影響機制研究——以對學校評價為中介[J]. 朱艷,蔡經漢.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8]高中生外部動機、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性的關系及其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基于中部地區(qū)某市46所中學的縱向數據[J]. 周園. 教育測量與評價. 2016(07)
[9]研究型大學大類培養(yǎng)模式下學生專業(yè)選擇影響因素分析[J]. 胡昱東,陳勁,李明坤.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6(04)
[10]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 顧勝賢,饒瑩心.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6(01)
博士論文
[1]高校核心競爭力分析模型研究[D]. 成長春.河海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高考志愿填報者的報考行為的研究[D]. 陳國基.南京大學 2014
[2]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白燕.北京化工大學 2013
[3]場所依戀對高考志愿填報的影響[D]. 謝姍珊.曲阜師范大學 2012
[4]高考專業(yè)選擇影響因素的研究[D]. 楊玉楠.遼寧師范大學 2011
[5]基于雙邊匹配理論的中國高考錄取機制研究[D]. 李坤明.華南理工大學 2010
[6]我國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研究[D]. 白艷艷.南開大學 2009
[7]高考志愿決策結構模型研究[D]. 黃瑋.南京師范大學 2008
[8]高考考生擇校行為與擇校滿意度關系的研究[D]. 梁爽.華東師范大學 2008
[9]高考志愿選擇行為研究[D]. 高妙飛.廈門大學 2007
[10]家庭背景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影響研究[D]. 文輝.四川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962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359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