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研究 ——以上海閘北區(qū)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13:29
本文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有效性。其基本理論假設是: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即對中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影響,取決于該課程教學過程諸環(huán)節(jié)的相互協(xié)調和適應性,取決于教學過程與教育情境正向的相互作用。為了使研究建立在事實基礎上,本文選取了上海市閘北區(qū)若干中學為調研和分析對象。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身心發(fā)展逐漸成熟的時期,也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中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承擔著傳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并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精神動力的艱巨使命。對中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不僅能豐富中等教育有效教學的理論,更重要的是能為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指導教學實踐,尤其是本研究對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和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不僅對任課教師開展有效教學具有直接的參考價值,而且有助于切實提高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加強和改進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論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章為導論。主要說明研究的緣起,從理論上揭示中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程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應然...
【文章來源】:上海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0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與問題
一、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價值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面臨的現(xiàn)實境遇
三、 本文的研究對象及問題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與問題分析
一、 教學有效性研究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有效性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和方法
一、 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學有效性的概念和相關理論
第一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
一、 “有效”“無效”“低效”“負效”
二、 教學有效性與教學效能、教學效率、教學效果、教學效益
三、 “有效教師”和“教師效能”
第二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理論
一、 中外教學有效性思想溯源
二、 當代教學有效性理論
三、 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
第三章 影響教學有效性的要素分析
第一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主體要素——教師
一、 主體意識
二、 主體素質
第二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客體要素——教育對象
一、 主客體統(tǒng)一性
二、 接受主體意識
三、 知識準備與接受力
第三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載體要素——教育情境
一、 相關性
二、 涵容性
第四節(jié) 有效教學的過程要素——目的、內容、方法
一、 教育目的
二、 教育內容
三、 教育方法
第四章 上海市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證研究
第一節(jié) 調研背景
一、 上海中小學實施的新課程改革特點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特點
第二節(jié) 課程改革實施情況調研
一、 學科教學調研狀況
二、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調研
第三節(jié) 課改后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 主體要素
二、 客體要素
三、 載體要素
四、 過程要素
五、 課程結果的有效性
第五章 有效性的問題分析
第一節(jié) 教師主體性功能缺失
一、 缺乏對課程價值的切實認同
二、 主體意識和主體素質不足
第二節(jié) 教育對象課程訴求多元
一、 初中生接受主體意識較強
二、 高中生自我發(fā)展需求呈高水平態(tài)勢
第三節(jié) 教育情境缺乏實效性
一、 社會環(huán)境影響日盛
二、 課程管理滯后
三、 評價有待完善
第四節(jié) 過程要素整合度有待提升
一、 教育目的
二、 教育內容
三、 教育方法
第六章 提高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
第一節(jié) 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一、 專職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二、 提高專職教師教育素養(yǎng)
第二節(jié) 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契合學生發(fā)展需求
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
二、 完善以人為本的教育內容
三、 選擇有利內化感悟的教育方法
第三節(jié) 建設信息時代符合發(fā)展需求的網(wǎng)絡平臺
一、 網(wǎng)絡在思想政治觀念形成中的作用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網(wǎng)絡平臺建設
第四節(jié) 建立科學的學科評估反饋調整機制
一、 建立機制的必要性
二、 評估的導向和原則
三、 評估的實施
參考文獻
附件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獲獎勵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作的項目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學德育課程實施的問題研究[J]. 袁園. 上海教育科研. 2013(10)
[2]淺談如何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陳金玲. 學周刊. 2012(29)
[3]如何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堂效率[J]. 韋惠娟.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2 (18)
[4]中學思想政治課有效性的衡量標準初探[J]. 譚吉華,唐順利. 當代教育論壇. 2012(05)
[5]主體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論域基點[J]. 李軍.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2(25)
[6]多元背景下中學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邱翠竹.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1(02)
[7]現(xiàn)代傳媒對當代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研究——以上海市M區(qū)青少年為例[J]. 張雅麗,汪遵瑛. 理論月刊. 2010(06)
[8]淺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肖燕.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09(08)
[9]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發(fā)展向度[J]. 張國啟. 思想理論教育. 2009(07)
[10]高校生活德育探析[J]. 賈玉珍. 教育探索. 2008(11)
碩士論文
[1]增強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 孫紅艷.華東師范大學 2012
[2]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探究[D]. 王苗苗.蘇州大學 2012
[3]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模式綜合運用研究[D]. 陶雪皎.天津師范大學 2012
[4]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思想性成效研究[D]. 袁春華.南京師范大學 2011
[5]中學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 張建國.蘇州大學 2010
[6]新課程視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學探析[D]. 瞿劍虹.蘇州大學 2008
[7]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 王慶軍.蘇州大學 2008
[8]普通高級中學政治課程管理研究[D]. 馬曉紅.上海師范大學 2008
[9]中學審美化思想政治教學研究[D]. 陳靜.南京師范大學 2007
[10]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D]. 王貴.西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79446
【文章來源】:上海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0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與問題
一、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價值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面臨的現(xiàn)實境遇
三、 本文的研究對象及問題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與問題分析
一、 教學有效性研究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有效性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和方法
一、 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學有效性的概念和相關理論
第一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
一、 “有效”“無效”“低效”“負效”
二、 教學有效性與教學效能、教學效率、教學效果、教學效益
三、 “有效教師”和“教師效能”
第二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理論
一、 中外教學有效性思想溯源
二、 當代教學有效性理論
三、 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
第三章 影響教學有效性的要素分析
第一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主體要素——教師
一、 主體意識
二、 主體素質
第二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客體要素——教育對象
一、 主客體統(tǒng)一性
二、 接受主體意識
三、 知識準備與接受力
第三節(jié) 教學有效性的載體要素——教育情境
一、 相關性
二、 涵容性
第四節(jié) 有效教學的過程要素——目的、內容、方法
一、 教育目的
二、 教育內容
三、 教育方法
第四章 上海市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證研究
第一節(jié) 調研背景
一、 上海中小學實施的新課程改革特點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特點
第二節(jié) 課程改革實施情況調研
一、 學科教學調研狀況
二、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調研
第三節(jié) 課改后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 主體要素
二、 客體要素
三、 載體要素
四、 過程要素
五、 課程結果的有效性
第五章 有效性的問題分析
第一節(jié) 教師主體性功能缺失
一、 缺乏對課程價值的切實認同
二、 主體意識和主體素質不足
第二節(jié) 教育對象課程訴求多元
一、 初中生接受主體意識較強
二、 高中生自我發(fā)展需求呈高水平態(tài)勢
第三節(jié) 教育情境缺乏實效性
一、 社會環(huán)境影響日盛
二、 課程管理滯后
三、 評價有待完善
第四節(jié) 過程要素整合度有待提升
一、 教育目的
二、 教育內容
三、 教育方法
第六章 提高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
第一節(jié) 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一、 專職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二、 提高專職教師教育素養(yǎng)
第二節(jié) 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契合學生發(fā)展需求
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
二、 完善以人為本的教育內容
三、 選擇有利內化感悟的教育方法
第三節(jié) 建設信息時代符合發(fā)展需求的網(wǎng)絡平臺
一、 網(wǎng)絡在思想政治觀念形成中的作用
二、 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網(wǎng)絡平臺建設
第四節(jié) 建立科學的學科評估反饋調整機制
一、 建立機制的必要性
二、 評估的導向和原則
三、 評估的實施
參考文獻
附件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獲獎勵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作的項目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學德育課程實施的問題研究[J]. 袁園. 上海教育科研. 2013(10)
[2]淺談如何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陳金玲. 學周刊. 2012(29)
[3]如何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堂效率[J]. 韋惠娟.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2 (18)
[4]中學思想政治課有效性的衡量標準初探[J]. 譚吉華,唐順利. 當代教育論壇. 2012(05)
[5]主體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論域基點[J]. 李軍.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2(25)
[6]多元背景下中學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邱翠竹.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1(02)
[7]現(xiàn)代傳媒對當代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研究——以上海市M區(qū)青少年為例[J]. 張雅麗,汪遵瑛. 理論月刊. 2010(06)
[8]淺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肖燕.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09(08)
[9]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發(fā)展向度[J]. 張國啟. 思想理論教育. 2009(07)
[10]高校生活德育探析[J]. 賈玉珍. 教育探索. 2008(11)
碩士論文
[1]增強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 孫紅艷.華東師范大學 2012
[2]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探究[D]. 王苗苗.蘇州大學 2012
[3]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模式綜合運用研究[D]. 陶雪皎.天津師范大學 2012
[4]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思想性成效研究[D]. 袁春華.南京師范大學 2011
[5]中學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 張建國.蘇州大學 2010
[6]新課程視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學探析[D]. 瞿劍虹.蘇州大學 2008
[7]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 王慶軍.蘇州大學 2008
[8]普通高級中學政治課程管理研究[D]. 馬曉紅.上海師范大學 2008
[9]中學審美化思想政治教學研究[D]. 陳靜.南京師范大學 2007
[10]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D]. 王貴.西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794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317944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