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和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改的實施,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思想品德教學中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而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通過豐富多樣的媒體呈現(xiàn)、真實逼真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不受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等,有助于實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本文依托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立足新課改的需要,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現(xiàn)狀,確定了研究課題。通過文獻研究法,分析了建構主義理論、戴爾的經(jīng)驗之塔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指導作用,確定研究課題的基本思路和理論支持。在此基礎上梳理出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主要特征、目標、原則、途徑。通過行動研究法,依據(jù)整合的主要特征、目標、原則和途徑,設計案例,并對案例進行了實施、評價、分析。旨在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學中,突破現(xiàn)有的教學結構、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多樣化、學生學習資源豐富化、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樣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為所在實踐學校的思想品德新課程的開展實施提供參考。在實踐研究中選定實驗班與對比班,實驗班采用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整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而對比班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的整合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筆者計劃在后期的研究中從對象和時間上進一步擴大,從而在全面而深入的實踐基礎上獲得更為準確可靠的結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思想品德 課程整合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2;G43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5
- 1.1 問題的提出9-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1 國外的研究現(xiàn)狀10-11
- 1.2.2 國內的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研究的意義12-13
- 1.4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13-15
- 2 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15-20
- 2.1 概念界定15-16
- 2.1.1 信息技術15
- 2.1.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5
- 2.1.3 信息技術與中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整合15-16
- 2.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16-20
- 2.2.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6-17
- 2.2.2 戴爾的經(jīng)驗之塔理論17-18
- 2.2.3 合作學習理論18
- 2.2.4 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18-20
- 3 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相關問題探究20-26
- 3.1 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主要特征20-21
- 3.1.1 信息技術作為基本認知工具20
- 3.1.2 教學過程采用任務驅動模式20
- 3.1.3“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教學結構方式20
- 3.1.4 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20-21
- 3.1.5 達到能力培養(yǎng)與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的21
- 3.2 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目標要求21-22
- 3.2.1 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21
- 3.2.2 使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21-22
- 3.2.3 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yǎng)22
- 3.2.4 培養(yǎng)學生利用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22
- 3.3 掌握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原則22-24
- 3.3.1 遵循思想性原則22-23
- 3.3.2 遵循實效性原則23
- 3.3.3 遵循適度性原則23
- 3.3.4 遵循互動性原則23-24
- 3.4 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途徑24-26
- 3.4.1 在現(xiàn)代化先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整合24
- 3.4.2 根據(jù)思想品德學科特點構建的整合模式24-25
- 3.4.3 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設計整合25-26
- 4 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26-38
- 4.1 實驗班學生信息素養(yǎng)調查26-28
- 4.1.1 信息技術應用情況調查26-27
- 4.1.2 信息技術應用情況調查結果與分析27-28
- 4.2 實驗班學生分組方案28
- 4.3 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整合案例28-33
- 4.4 實踐活動結果與分析33-38
- 4.4.1 課程整合活動對實驗班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態(tài)度的影響33-35
- 4.4.2 課程整合活動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調查35-36
- 4.4.3 課程整合活動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影響的調查36-38
- 5 研究結論38-39
- 參考文獻39-41
- 附錄41-45
- 后記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秀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在開發(fā)和利用中的教學模式[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2 李達;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教學與管理;2005年03期
3 盧少軍;于錦;;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改革的思考[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7年01期
4 楊斌;王小雪;;隱性思想品德課程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教學與管理;2008年21期
5 于翠艷;;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04期
6 戚志;;對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細化解讀的反思[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6期
7 耿軍鵬;;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1年26期
8 郭怡德;張華;;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管見[J];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9 吳泳;;新課標 新要求——2011版《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27期
10 任艾玲;;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育人現(xiàn)狀及其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2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謝心余;;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與研究對策[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2 徐洲;;學習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體會[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我所經(jīng)歷的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十年[N];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記者 焦新;教育部頒發(fā)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趙小雅;面向學生的生活與生命過程[N];中國教育報;2012年
4 ;青少年道德狀況堪憂成年人負面表率作用明顯[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玲;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曉英;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3 尤曉宏;思想品德課程中的尊重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熊麗;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遠聰;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貴;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楊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創(chuàng)生型課堂建構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8 李玉梅;新時期我國高校思想品德課程演變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9 浦江;高校思想品德課程建設的歷史與現(xiàn)實考察[D];蘇州大學;2010年
10 謝曉春;拓展學習體驗空間讓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回歸生活[D];湖南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7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87073.html